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邯钢目前炼钢用合金采购、存储,进厂质检和炼钢工艺的现状,降低炼钢用合金成本,制定了相关优化方案。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合金采购渠道,控制合金的合理库存,完善合金进厂质检管理 ,缩短质检周期,改进炼钢生产工艺等措施,提高了进厂合金的质量,优化了合金使用结构 ,有效的降低了邯钢炼钢用合金的成本。
【关键词】铁合金;质量检验;炼钢工艺;降本增效
1.前言
铁合金是钢铁制造业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是钢的组成成分。铁合金在炼钢冶炼过程中有两个功能:一是脱氧剂,在炼钢过程中脱除钢水中的氧,某些铁合金还可脱除钢中的其他杂质如硫、氮等。二是合金添加剂。按钢种成分要求,添加合金元素到钢内改善钢的性能,以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多种需要。在转炉冶炼终点后出钢过程中或钢包精炼阶段中根据钢种规格要求使用各种合金进行脱氧和合金化作业,这是炼好一炉钢的关键之一。
2.邯钢合金采购现状和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钢铁市场急剧下滑。加上前几年大规模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的特点日益凸显,在这种极端形势下 要想保持利润增长就必须另辟蹊径,从资源节程优化、质量提升、效率提高等掘出新潜力。目前,邯钢采购合金部分供应商质量不稳定,品位波动大;合金库存量高,资金占用大;合金检化验周期长,平均检化验周期为3~4天,个别品种化验周期长达两周,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和措施;炼钢炉料合金配比未达到理想状态,高价格合金使用量大,炼钢成本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邯钢发展的步伐。
3.改进措施及效果
3.1多部门相互配合降低合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3.1.1 优化物流,缩短采购周期,控制合理库存
采购分公司密切关注合金库存情况,合理安排进厂合金品种与数量。优化采购渠道和物流管理等,细化各品种供应商物流方案,提高路运进厂比例,压减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贮运中心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每天向相关部门汇报当天各合金品种消耗量以及库存量,出现个别品种库存紧张时,通知采购分公司及时采购,保持合金的合理库存,合金库存由原来的30天使用量压缩到现在的10~15天使用量。
3.1.2 优化质检流程,提高质检工作效率
质量检验部优化合金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为降低外进合金库存量创造条件。邯钢外进合金品种二十多种,且合金库多,取样点分散,质量检验部加强与贮运中心沟通,合理安合金排取、制样工作,加快检验节奏,提高检验效率,缩短检验周期。首先,合金取样前通过三级质检系统查询当天外进合金入库情况,再依次电话联系各个合金仓库库管员,了解各品种合金目前库存状况,根据合金库综合库存合理安排取样顺序。如果有个别品种合金出现超低库存时,优先将该品种合金单独取样,并做加急试样处理,提高检验效率。其次,建立《合金送样及化验结果报出时间登记台帐》,实时监控化验数据报出时间,对不能按时报出的化验数据,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生产部及技术中心相关科室进行反馈。
技术中心接到合金试样后首先将试样按品种进行分类,对生产急缺品种,提前做好“加急”试样化验准备,在24小时内报出化验结果并将数据上传。
生产制造部下达合金需求、采购、进料计划,组织消耗长期积压合金,对炼钢合金库存进行日计划管理,目前,合金集中采购导致库存超量不能卸车现象大幅减少,同时监督管理合金采购、质检、化验等环节。
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邯钢外进合金库存有了大幅降低,由原来的13400吨,下降到现在7000吨左右,合金平均价格按10000元计算,月可盘活周转资金6400余万元。(如图1)
3.2完善质检程序,强化质量监督,确保进厂合金质量
3.2.1提高合金进厂质量管理意识,严把外进合金质量关
质检部加强摆放在货位内部检验盲区合金的质量管理力度,一是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调整货位摆放方式,取消超大货位,严格控制超上限检验组批,最大限度的减少取样盲区;二是加大合金入库、出库过程的抽查力度,在合金入库、出库过程中随机打开合金吨包,在袋芯进行合金抽查取样;三是增加到炼钢厂合金库对回倒散装状态的铁合金进行跟踪,抽查合金质量及含粉情况,消除漏检隐患。即可以验证合金取、制样细节上是否存在漏洞,又制约了供应商的投机取巧行为。
3.2.2 开展合金料含粉率检测,降低炼钢合金损耗
细化含粉检测方法,将合金含粉率检测工作分为两步操作,首先用叉车将待测袋装合金倾倒在筛分场地,人工使用钢叉将粒度20mm以上的合金进行分离装袋,然后将剩余部分合金用10mm方孔网筛进行筛分,这样可以减少90%的筛分工作量;其次通过积极筹备,由贮运中心库管车间协调解决筛分设备、工具,组织专门人员在质检员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合金筛分操作,提高了合金含粉检测效率。通过坚持开展合金料含粉率检测,对合金含粉率进行考核,对不合格单位进行整改,有效地解决了铁合金吨袋包装中的掺杂粉料质量问题,减少了炼钢合金的损耗。开展合金料含粉率检测工作后,合金平均含粉率由6.5%,下降到2.9%,合金袋内掺杂粉料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3.3 炼钢厂开展“以钛降锰”、“窄成分控制”、“合金替代”等优化工作,降低从源头上合金消耗成本,合计每年降低炼钢成本达4000多万元
板坯Q460C2钒含量从0.07%降低到0.037%,吨钢降低56.86元;板坯A36锰提高0.06%,铌降低0.00625%,吨钢降低成本16.88元;板坯A32锰提高0.07%,铌降低0.008%,吨钢降低27元;板坯Q345B2“以钛降锰”,锰从平均1.45%降到1.10%,硅锰减少致硅铁增加,硅增0.08%,钛增0.025%,吨钢降低成本约21.52元;薄板Q345AB-L平均锰从1.05%降到0.96%,吨钢降低成本约9.5元;薄板Q345-Ti锰降低0.70%,钛增加0.043%,吨钢降低53元。通过上述合金优化,每年降低炼钢成本1550万元。
结合不同合金市场价格的差异化,制定动态合金配比结构模型,在确保成分标准的前提下,做到合金综合成本最低,其中以纯钙线代替铝钙线,同时优化转炉低碳钢弱脱氧制度,精炼优化精炼工艺降低铝线用量,吨钢节约铝制品和钙线合计节约3.67元。每年降低炼钢成本966万元。
4.结论
精细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成功之路。邯钢围绕“降本增效”的经营指导方针,全面细致对合金的采购及进厂质检、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结合现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做到合金采购稳定化、管理规范化、使用合理化,有效降低了炼钢用合金成本。然而合金优化是一项不断持续改进的课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铁合金;质量检验;炼钢工艺;降本增效
1.前言
铁合金是钢铁制造业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是钢的组成成分。铁合金在炼钢冶炼过程中有两个功能:一是脱氧剂,在炼钢过程中脱除钢水中的氧,某些铁合金还可脱除钢中的其他杂质如硫、氮等。二是合金添加剂。按钢种成分要求,添加合金元素到钢内改善钢的性能,以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多种需要。在转炉冶炼终点后出钢过程中或钢包精炼阶段中根据钢种规格要求使用各种合金进行脱氧和合金化作业,这是炼好一炉钢的关键之一。
2.邯钢合金采购现状和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钢铁市场急剧下滑。加上前几年大规模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的特点日益凸显,在这种极端形势下 要想保持利润增长就必须另辟蹊径,从资源节程优化、质量提升、效率提高等掘出新潜力。目前,邯钢采购合金部分供应商质量不稳定,品位波动大;合金库存量高,资金占用大;合金检化验周期长,平均检化验周期为3~4天,个别品种化验周期长达两周,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和措施;炼钢炉料合金配比未达到理想状态,高价格合金使用量大,炼钢成本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邯钢发展的步伐。
3.改进措施及效果
3.1多部门相互配合降低合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3.1.1 优化物流,缩短采购周期,控制合理库存
采购分公司密切关注合金库存情况,合理安排进厂合金品种与数量。优化采购渠道和物流管理等,细化各品种供应商物流方案,提高路运进厂比例,压减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贮运中心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每天向相关部门汇报当天各合金品种消耗量以及库存量,出现个别品种库存紧张时,通知采购分公司及时采购,保持合金的合理库存,合金库存由原来的30天使用量压缩到现在的10~15天使用量。
3.1.2 优化质检流程,提高质检工作效率
质量检验部优化合金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为降低外进合金库存量创造条件。邯钢外进合金品种二十多种,且合金库多,取样点分散,质量检验部加强与贮运中心沟通,合理安合金排取、制样工作,加快检验节奏,提高检验效率,缩短检验周期。首先,合金取样前通过三级质检系统查询当天外进合金入库情况,再依次电话联系各个合金仓库库管员,了解各品种合金目前库存状况,根据合金库综合库存合理安排取样顺序。如果有个别品种合金出现超低库存时,优先将该品种合金单独取样,并做加急试样处理,提高检验效率。其次,建立《合金送样及化验结果报出时间登记台帐》,实时监控化验数据报出时间,对不能按时报出的化验数据,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生产部及技术中心相关科室进行反馈。
技术中心接到合金试样后首先将试样按品种进行分类,对生产急缺品种,提前做好“加急”试样化验准备,在24小时内报出化验结果并将数据上传。
生产制造部下达合金需求、采购、进料计划,组织消耗长期积压合金,对炼钢合金库存进行日计划管理,目前,合金集中采购导致库存超量不能卸车现象大幅减少,同时监督管理合金采购、质检、化验等环节。
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邯钢外进合金库存有了大幅降低,由原来的13400吨,下降到现在7000吨左右,合金平均价格按10000元计算,月可盘活周转资金6400余万元。(如图1)
3.2完善质检程序,强化质量监督,确保进厂合金质量
3.2.1提高合金进厂质量管理意识,严把外进合金质量关
质检部加强摆放在货位内部检验盲区合金的质量管理力度,一是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调整货位摆放方式,取消超大货位,严格控制超上限检验组批,最大限度的减少取样盲区;二是加大合金入库、出库过程的抽查力度,在合金入库、出库过程中随机打开合金吨包,在袋芯进行合金抽查取样;三是增加到炼钢厂合金库对回倒散装状态的铁合金进行跟踪,抽查合金质量及含粉情况,消除漏检隐患。即可以验证合金取、制样细节上是否存在漏洞,又制约了供应商的投机取巧行为。
3.2.2 开展合金料含粉率检测,降低炼钢合金损耗
细化含粉检测方法,将合金含粉率检测工作分为两步操作,首先用叉车将待测袋装合金倾倒在筛分场地,人工使用钢叉将粒度20mm以上的合金进行分离装袋,然后将剩余部分合金用10mm方孔网筛进行筛分,这样可以减少90%的筛分工作量;其次通过积极筹备,由贮运中心库管车间协调解决筛分设备、工具,组织专门人员在质检员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合金筛分操作,提高了合金含粉检测效率。通过坚持开展合金料含粉率检测,对合金含粉率进行考核,对不合格单位进行整改,有效地解决了铁合金吨袋包装中的掺杂粉料质量问题,减少了炼钢合金的损耗。开展合金料含粉率检测工作后,合金平均含粉率由6.5%,下降到2.9%,合金袋内掺杂粉料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3.3 炼钢厂开展“以钛降锰”、“窄成分控制”、“合金替代”等优化工作,降低从源头上合金消耗成本,合计每年降低炼钢成本达4000多万元
板坯Q460C2钒含量从0.07%降低到0.037%,吨钢降低56.86元;板坯A36锰提高0.06%,铌降低0.00625%,吨钢降低成本16.88元;板坯A32锰提高0.07%,铌降低0.008%,吨钢降低27元;板坯Q345B2“以钛降锰”,锰从平均1.45%降到1.10%,硅锰减少致硅铁增加,硅增0.08%,钛增0.025%,吨钢降低成本约21.52元;薄板Q345AB-L平均锰从1.05%降到0.96%,吨钢降低成本约9.5元;薄板Q345-Ti锰降低0.70%,钛增加0.043%,吨钢降低53元。通过上述合金优化,每年降低炼钢成本1550万元。
结合不同合金市场价格的差异化,制定动态合金配比结构模型,在确保成分标准的前提下,做到合金综合成本最低,其中以纯钙线代替铝钙线,同时优化转炉低碳钢弱脱氧制度,精炼优化精炼工艺降低铝线用量,吨钢节约铝制品和钙线合计节约3.67元。每年降低炼钢成本966万元。
4.结论
精细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成功之路。邯钢围绕“降本增效”的经营指导方针,全面细致对合金的采购及进厂质检、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结合现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做到合金采购稳定化、管理规范化、使用合理化,有效降低了炼钢用合金成本。然而合金优化是一项不断持续改进的课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