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价值与运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在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对于培养大学生国家和社会责任感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所体现出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为我们培养大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拓展空间和实践途径,它的特征与大学生责任感教育高度契合,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育人项目和家庭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实践作用。
  關键词:红色文化进校园;大学生责任感;实践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9-0035-02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旧址遗址、文献文物和凝结在其中的革命传统的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孕育的红色文化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元素,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内核与精髓,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其中,责任和担当是红色文化中浓重的一笔,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在为中华民族富强、人民生活幸福而不懈奋斗,这些精神价值是我们开展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重要资源,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拓展空间和实践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责任感存在问题的表现
  1.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表现在外在行动弱化,如近年来兴起的“佛系青年”,对班级和社会活动不关心,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不积极、不彻底,敷衍应付。
  2.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责任认识不清,如自己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没有科学规划,对自己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变没有发展预案,对自己将来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认识不清。
  3.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学习和发展有明确规划,也能付诸实施,但是对自身利益之外的社会活动不关心,可以说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些现象虽然不是全部,但是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责任感弱化、缺失的问题,对整个群体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特征与大学生责任感教育高度契合的内因分析
  1.红色文化具有民族性,对引导大学生增强责任感教育有先天的认同效应。红色文化源自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奋斗历程,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对大学生都有天然的熟悉感和认同感。如我校2017年开展的中共河北历史图片展,集中展示了河北各地的优秀党员和革命建设的历史人物,很多大学生观展后用崇敬的心态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故乡,因为一些革命烈士和自己来自一方水土。同时,红色文化中所体现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奋斗的精神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等思想一脉相承,有着深刻的民族烙印,也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共鸣。
  2.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性,对引导大学生增强责任感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迸发出不同的革命精神,遗留下不同的革命遗产。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等时期,分别有不怕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舍小家为国家的献身建设精神,勇于开拓、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砥砺奋进、蓬勃发展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所展现出的最大的精神共识是责任和担当,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个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广大青年学子有知识、有思想,他们纵观各个历史时期,更容易感受到当今时代的伟大和自己身上的责任。
  三、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运用途径分析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责任感受启发于教育,形成于社会实践,又必将在实践中运用和体现”。所以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也必然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重要场所的实践。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心系人民、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的精神价值,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资源,与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相结合,是发挥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1.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阵地优势,将红色文化引入校园。红色文化遗迹和纪念馆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但大多局限于一处,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深刻领会其中的价值累积。如果能以图片展览、演讲、歌曲、舞蹈等形式引入红色文化,对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也能起到引领作用,也是对各种不良思想侵袭的有力回击。如上述的中共河北历史图片展,选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照片350余幅,分为“岁月峥嵘,血火抗争”、“正道沧桑,艰辛探索”、“改革风起,帆扬新程”、“复兴潮涌,砥砺奋进”四个部分展出,再现了河北人民在党中央和河北党组织的领导下,艰难探索、开拓创新的奋斗历程,展览历时两个多月,有近三万名师生前来观展。学校还将李大钊纪念馆搬进校园,学生讲解员为师生讲解李大钊的英勇事迹,由经管学院学生作词编曲的歌曲《再遇李大钊》在校园内广为流传,我国的大学生在线点击量突破了20万次。同时,学校还选拔优秀学生赴西柏坡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组织师生重走红军长征路。学校学生处历时10年打造大学生宣讲团,用大学生的声音宣传优秀党员事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校团委每年都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精品舞蹈,在迎新生晚会上展出,让大学生能更加直接地学习、了解红色文化中的责任担当精神,进而建立有责任、负责任的价值观。
  2.积极谋划,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实践育人项目。要在大学校园开展红色文化精神价值讨论活动,通过开展演讲会、读书会、征文活动,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活动,如部分学院开展的每个宿舍和班级都要选择一个红色文化聚集地为实践基地,如革命圣地、伟人故居、烈士公墓等,也可以选择红色文化中的一个人物、一种精神进行班级研讨,让大学生深刻学习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培育大学生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教育。
  3.把红色文化引领的范围延伸到家庭,提升红色文化责任感培育的影响力。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成熟和价值判断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决定了大学生的未来。我校每年都认真开展暑期大家访工作,辅导员深入学生家庭,用红色文化引领家庭教育。化工学院连续两年开展了“中华好家风”口述史整理社会实践工作。今年组织了80多名学生参加,寻找身边优秀的家风教训文化,集订成册,开展主题宣讲,其中很多都是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体现。下一步还将继续利用新生开学、暑期家访、给家长写信等活动,与家长增进互动,把红色文化精髓融入家庭教育之中,让红色文化精髓成为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王辉,唐顺利.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6,(8).
  [2]王洪叶.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3]曹光海.红色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融合途径[J].德育研究,2017,(8).
  [4]曹光海.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三个维度[N].中国教育报,2016-09-09(4).
其他文献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不仅要求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也需要在专业课程中大力开发德育资源。发挥专业课程德育资源开发的优势,关键是寻找与专业课程相匹配的德育映射点,并形成逻辑一贯的系统。以“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例,聚焦中国历代变法利弊得失,将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认同融入“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专业课程德育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和机制保障。  [关键词] 专业课程;立德树
[摘 要] 传统单一的思政课程已无法满足现实人才培养需求,迫切需要转变课程培养思路,把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将课程思政发展为常态化教育的有机部分。结合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的教学实践,分析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理念,着重讨论了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措施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张兰兰(1984—),女,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
[摘 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变革下,人才培养亟须契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围绕“数字化 制造业服务”人才培养定位,基于供求视角厘清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培养条件、校企共建共享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构架数字化转型下制造服务技术技能人才胜任力模型,打造与之精准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擘画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业服务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实现“新制造”与“新职教”双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提出以来,在校大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比例大幅提高,教学单位的竞赛培训任务日益加重。本文以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为例,总结了该单位近年来在竞赛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与应对手段。  关键词:“万众创新”;竞赛培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217-02  一、引言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经
[摘 要] 高校教师学术活力是大学教师工作状态体现的核心特征,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在保障,更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基于此,本次面向国内九所地矿油类行业特色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共收回209份有效调查问卷。调研结果揭示了影响高校教师学术活力的主控因素,强调提升地矿油特色高校教师的学术活力,需要更加关注高校教师的自我学术兴趣、职称晋升资格以及科研时间,同时就地矿油类行业特色高校师资队伍
摘要:职场英语教学是独立学院最为重要的英语选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提高学生职场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结合课题“基于雨课堂的独立学院职场英语课程2 1 P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提出的“2 1 P”教学模式,选取两个实用职场英语课程班级进行对照研究。  关键词:“2 1 P”教学模式;实用职场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 要]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为了更好的让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协调发展,以新疆农业大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专业课为例,介绍了该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专业课思政的必要性,并提出策略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贯穿于课程教学,为其他专业课思政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专业课思政;必要性
摘要:本文总结了出版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举措,认为文科类高职专业的特性在于其人本性及综合实践训练,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工作场景及真实任务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文科类高职专业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专业内外部条件及专业特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核心,根据专业自身发展逻辑,打造适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校企合作;综合实践;出版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 尝试应用鼻腔灌注法及颈背部注射法建立树鼩神经性布氏杆菌病模型,通过临床观察,以期探索建立一个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与人类疾病相类似的布氏杆菌病动物模型的方法,用于该病的致病机理、药物筛选评价等实验研究,为神经性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神经性布氏杆菌病;树鼩;间充质干细胞;实验教学  [课题项目] 2019年度河套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神经性布氏杆菌病
摘要:本文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从国际化能力培养、国际化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确定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国际工程实践能力的主导地位,提升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材料类;人才培养;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