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园——聋生心灵成长的港湾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聋教育;手语;心灵 ;心理健康
  聋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失去听力,缺乏与他人乃至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又由于国内特殊教育发展的落后,很多地区的聋童缺乏早期教育,其心智的成长滞后于普通儿童。聋生心灵的成长离不开特殊学校的重视和引导,更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聋生家长的悉心呵护以及社会的积极关注。多年来,我校根据聋生心理发展特点,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探索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获得了一些经验,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聋人手语,破译聋生心灵的密码
  
  手语,根据聋人博士杨军辉的定义,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手形、移动、位置、手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有时也配合口型),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由于聋人耳不能听,口不能言,因此,手势语言自然成为聋童从小习惯的最自然的表达方式,是他们自幼起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习得的“第一语言”。而进入聋校后,他们的手语在课堂教学和人际交往中进一步正规化、系统化、丰富化,成为最符合他们本身认知和思维特点,也最乐于使用的语言。手语是聋人的语言,手语是聋人与聋人之间最为直接、最为快捷、明了的沟通手段。
  沟通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聋孩子的语言沟通障碍阻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而手语是聋人沟通的重要手段,因此手语作为聋生学习成长和交流的工具在促进聋生健康成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聋校(听力语言康复也不能完全排除简单手语),没有手语的沟通和发展是无法进行教育教学的,手语在聋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只有娴熟的手语,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破译聋生心灵的密码。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手语是聋人学习成长的前提,是聋人身心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切入点。为此,我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积极倡导聋人自然手语,强化中国手语的推广和普及,提升聋校师生的手语表达能力,为聋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全面提升教师手语水平。扎实做好教师手语培训,每周五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每学期安排一定比例的时间集体学习手语,并布置自学任务。建立集会翻译制度。学校有聋人教师五位,政治学习、集体晨会、行政会议、外出会议、参观学习等都必须为聋人教师配备手语翻译。一方面尊重聋人基本权利,另一方面锻炼教师的手语能力。建立手语互译结对小组。为提高教师手语翻译能力和看手语能力,学校通过教师自由选择和新老教师优化组合,将全校43位教师结成了十几个手语互译小组,借此以传帮带的形式促进教师手语翻译能力的提高和看手语的能力的提升。
  2.积极倡导手语校园。成立校园手语日常考核小组。学校要求有聋生在,教师之间的交流必须同时使用手语,负责这一项目管理和考核的人员由聋人教师承担。建立手语考核制度,由聋人教师执掌教师的手语培训和日常考核,并与教师的奖金挂钩。
  3.积极开展手语研究。2003年学校成立了手语研究会,会长由学校的聋人教师担任,并邀请朱永新市长为学校的名誉顾问。先后制作了手语光盘,开展对教师、社区、机关、大学、中学的手语宣传和培训。
  这些措施和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手语学习,提高了手语运用能力。
  
  二、心育教师,守护聋生心灵的使者
  
  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残疾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特殊学校的教师需要有心理学的理论和咨询的技能,才能每时每刻守护聋生的心灵。
  1.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们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心理学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如:陶新华博士的“师生关系心理”讲座,吴文君老师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团中央“知心姐姐”心理报告团的巡回报告,童辉杰教授的“残疾儿童心理测试分析”讲座,以及“心理健康进社区”系列培训等。
  2.重视发挥聋人教师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聋人教师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自身的积极的阳光心态本身就是聋生的榜样。因此,必须重视聋人教师这份无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学校共有五位聋人教师,他们分别承担学校的聋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双语实验班的班主任和政教主任这些与聋生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沟通、引领作用。
  3.积极支持在职教师参加报考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员。学校目前有两位教师获得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一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员,还有两位在读。同时,积极鼓励已经获得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开展聋生心理咨询,参与“阳光家庭顾问中心”心理咨询师俱乐部会员活动。一方面接受继续教育,共同分享咨询成果,提高咨询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接受心理督导师的督导和疏导,让咨询师以更阳光的心态参与到聋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中。
  
  三、和谐柴园,促进聋生心灵成长的乐园
  
  1.积极努力,建设良好的硬件环境。苏州市盲聋学校座落在古朴典雅的私家花园——柴园。学校将整个柴园作为心育活动区,把学校心理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创造出一种融洽、轻松、幽雅的校园人文环境。注重在活动中形成、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生活,学会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学校充分利用了私家园林特色,配以现代的教育设施设备:石板天井里的七彩玩具,高耸围墙下的卡通攀岩,古朴长廊中的学生活动主题宫灯,古色古香的旱船坊里的背投电视,小桥流水边的多媒体教室……古韵今风,和谐辉映。
  2.发展特色,创设适合的人文环境。(1)画信——为聋孩子找到一条便捷的、跨国界的沟通渠道。画信是学校与日本绘手纸协会的一个交流合作项目,学生们通过图文名片传达真情与友谊,共享沟通的快乐。日本的无数封画信飞落在柴园里,同样我们的画信也飞向日本、飞向巴黎世遗会场……画信让聋孩子看到了“柴园”外的真情世界,体验到了沟通与成功的快乐。(2)双语——为聋孩子接受早期教育和提高交往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中挪(SIGMA)聋教育双语实验项目,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营造了良好的聋教育人文氛围:配有手语的植物标签、科室牌、教师胸牌;到处流动的手语……(3)网络——为聋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交流。每个聋生都拥有自己的E-mail、QQ或网站、BLOG,他们可以自由地驰骋在网络的世界里,在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与健全人并驾齐驱。柴园音影社团,是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技术组建的一个学生社团,负责挖掘学校存在的问题,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是学生自我教育、接纳自己、接纳他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绿色通道。建立在校园局域网基础上的校园论坛中专设了“校园心吧”,有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匿名咨询。
  3.手语沙龙,成为聋生心灵互动的驿站。手语沙龙最初的宗旨是:由聋人教师负责,以聋生为主体,由听人教师、社会上的聋人、聋生家长和社会有手语学习需求的人员组成的一个松散型的手语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实践中,我们很快发现聋孩子特别喜欢这个平台,愿意把心里的话、甚至把家庭的秘密告诉聋人教师。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将手语沙龙变成以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
  4.积极启动“阳光工程”,全面建设和谐柴园,促进聋生身心健康、有序地发展。2006年初,学校提出了“创阳光学校,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建和谐柴园”的“阳光工程”,并结合市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打造特殊教育学校阳光学生的研究》为纽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聋生提高心理预防能力;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咨询师坚守着聋生心理健康的最后防线。
  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丰富的资源环境对聋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家长培训,起航聋生心灵的港湾
  
  家庭,是每个孩子心灵起航的港湾,聋孩子由于其父母多为听人,往往不会手语,相互之间无法交流和沟通,因此聋孩子三到六岁后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其心灵的航船虽然起航了,但还没有驶出家庭的港湾,更没有扬起成长的风帆。我校的家长手语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思考下应运而生的。家长学校的目标是让聋生的家长、家庭掌握与聋孩子沟通的语言——手语,和特殊教育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聋生的健康成长。
  1.家长手语培训。家长手语学校有学校五位聋人教师负责,利用周一至周五下午3:00到3:30双语班的家长来接聋生前的半小时,对家长进行手语培训,有单独培训也有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手语。每周五下午一小时对全校的聋生家长进行手语培训。学校负责统计出勤和在学期结束前进行手语考试,或进行家长手语比赛,由聋生、聋教师等作为评委,对学习优秀和比赛获奖的家长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有效地促进了家长的手语水平,提高了其与聋孩子的沟通能力。
  2.手语亲子活动。手语亲子活动由学校出资,邀请社会上的聋人和学校聋人教师组织,家长和聋孩子共同参与的远足、考察、学习活动,基本条件是整个活动中必须使用手语,激发了家长学习手语的欲望,拉近了听人父母和聋孩子心灵的距离。
  3.家长心育培训。我们利用学校资源先后举办了《聋教育的突破口——聋儿早期干预》、《尊重需要挖掘潜能,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婴幼儿心理发展和残疾孩子早期教育干预》、《了解耳聋,亲近聋童,走进聋教育》等讲座,对家长进行培训。
  
  五、社会宣传,让聋生心灵永沐阳光
  
  教是为了不教,每个聋生终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而目前社会对特殊教育、对聋人了解甚少。因此,特殊教育学校除了肩负教育的责任,还肩负面向社会宣传特殊教育的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聋人,让更多的人理解聋人,关注聋人的未来,让聋人心灵永沐阳光。
  1.通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特殊教育。充分挖掘聋校师生的闪光点,学校设专人负责宣传报道校园中的先进事迹。
  2.通过网络扩大特殊教育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聋人的学习生活。完善学校网站,建立校务公开网,发布教师和聋生个人网站、BLOG,让教师参与特殊教育网站及教育在线的版主管理。
  3.开放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聋人。每年举行社会开放日,邀请社区人员走进学校听课、参观、学习手语。
  4.走出校园,让更多的人参与学习培训。利用三八妇女节、残疾人日等节日和寒暑假日组织教师赴机关、中学、社区、企业开展宣讲活动和手语培训。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摸索出了通过多种途径、以预防为主的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相信通过学校全体特教工作者的积极投入,一定能让柴园成为聋生心灵成长的港湾,让聋生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辽阔的大海。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盲聋学校。电邮: zhangwp85@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其他文献
2009年2月6日16时,教育部2009年第2次新闻发布会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召开,主题为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启动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上,《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组组长田慧生,就《规划纲要》第一轮的意见收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自2009年1月7日正式启动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以来,社会各界对《规划纲要》的研
一、引言    情绪如同一种能量,它在我们的心里不断升沉起伏, 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有时看似风和日丽、春光怡人,有时却像狂风暴雨、疾电迅雷,莫之能御,惊恐骇人。然而 ,只要善加应用,适以导引,情绪对个人与群体都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⒈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情绪的基本类型有: 欢喜 、生气、悲伤、害怕等四种。教育就是在教人学习如何控制情绪,使个体在高兴时不致忘形,在生气时不致贲事,悲伤时不致丧
在一个创新教育学校,我旁听了一堂儿童哲学课。没想到这堂课对我触动最大的,不是教学内容,而是老师的一次发火。  这是一位中年男老师。我进教室的时候,就觉得闹哄哄的。不到10个孩子,但都在10岁左右,正是最闹腾的年龄。两个男孩用胳膊肘互撞,一个女孩不断尝试从老师身后的袋子里偷出奖品(一个柚子)分享给同伴,一个孩子哇哇大哭,还有两个人提出“再不开始讨论我们就先走了”。我已经感到头疼了。  老师尽了最大的
为钱穆回忆录《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做些“背景重建”工作,是这几年笔者的一个持续兴趣。随着工作开展,发现其中确实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更细致的讨论,推进方式除了钱穆本身史料的拓展外,另一个方式是“对看”。钱穆回忆录里出现了大量人物,大多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他们的史料经过了细致梳理,但仍留存有不少史料可以继续找和重新看。钱穆初见胡适就是一个值得用“对看”方式来再讨论的个案。  钱穆与胡适的初见在
摘要:网络以其强大优势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样面临这样的时代背景。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存在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层次性等问题,探索建构开放性的、层次清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放性;层次性    进入21世纪,网络迅猛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
[编者按]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在余晓灵校长的带领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初见成效。2010年5月27日,十九中学召开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启动大会,成立了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小组”,发布了《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2010年5月~2012年12月)》;9月10日,又召开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落成剪彩仪式,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与会并作重要讲话。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落成
〔关键词〕教师;心态;调节    临近期末,教师常花费许多的心思,把平时收集到的每位学生的各项成绩数据、各种成长记录进行综合,从中得出最终的成绩,给学生一个恰当的学期阶段评价。期末综合,学生平时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可变因素太多,往往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面对学生有“快速变化”的时候,教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案例】  马老师期末结束时工作状态比较反常,按理说随着各项工作的有序
〔摘要〕初中生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诸多方便与乐趣的同时,其身心也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家长学校建设来探求构建初中生绿色网络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上网成瘾;学校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10-0020-03    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学生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拖延;条件性情绪反射;程序性知识  “这孩子太磨蹭,教师就布置这么一点作业,如果认真做的话一个小时就能做完,可是他从周五晚上做到周日,还没做完!”小轩的妈妈又生气了,都是因为三年级的小轩一写作业就变成了“小蘑菇”,即使是很少的作业,也要做到很晚。  “你看看这孩子的磨蹭劲儿,不认真做作业就罢了,还来回折腾,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的……你给他讲道理他听得很认真,看起来一副受了触动的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除夕晚上,大人们聚在一起陪老人看“春晚”拉呱儿,孩子们到处乱跑……这是许多传统家庭都有的欢乐祥和的情景。这样的幸福情景年年也出现在一个“全国最美家庭”。这个家庭里,全家 59口人同聚一个屋檐下。大年初一,全家人都要起来给老人拜年。家庭的两位长者——陈德甫和史克兰坐在沙发上,孩子们跪下磕头,先是儿女,接着是孙子辈,最后是重孙辈。  美德传家,良好家风声誉远扬  山东省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