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访问非洲的战略意图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7月底至8月初对塞内加尔、南苏丹、乌干达、肯尼亚、马拉维和南非等六个非洲国家进行了为期11天的访问。相比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拉里出访非洲的次数和到访国家要频密和广泛得多。由于此次出访是在美国2012年6月中旬公布其“撒哈拉以南非洲新战略”之后及11月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其推进对非新战略及意在拉拢非裔美国选民支持票的意图自是不言自明。另一个时间巧合是,希拉里此次访非还适逢7月19—20日在北京成功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之后不久,甚至连美国媒体也毫不掩饰地认为,制衡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也是希拉里非洲之行所蕴含的主要战略意图之一。
  推进奥巴马政府对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新战略
  曾记得,奥巴马2008年11月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的消息在非洲激起的热情在某种程度上恐怕超过了美国本土。非洲国家和人民热切期待和希望“非洲的儿子”奥巴马领导的美国新政府能够与非洲建立起真正的“伙伴关系”、非洲得以实现脱贫和发展。然而,眨眼间四年快过去了,非洲失望地发现“非洲的儿子”奥巴马基本上无暇顾及非洲事务。除了2009年7月曾蜻蜓点水般到访过西非小国加纳外,奥巴马的身影便再也没有出现在非洲。
  随着2012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出于拉拢非裔美国选民及加强美国在非洲影响力的需要,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6月14日公布了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新战略。该战略指出,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核心利益包括:确保美国公民、盟友及伙伴的安全;在国际舞台上支持该地区具有经济活力的民主国家和合作伙伴;扩大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机会;防止冲突和大规模暴行;促进基础广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减贫。此外,该战略还包含四大支柱,第一是要加强非洲的民主机构建设;第二是促进非洲经济增长、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第三是推动非洲和平与安全;第四是促进非洲的机遇与发展。[1]
  虽然上述核心利益及四大支柱的内容几乎出现在历届美国政府的对非政策框架之中,但仔细分析,仍能看到奥巴马政府在应对非洲新形势方面所采取的新的政策重点。如在推动非洲的“民主与良政方面”,美国会采取更多的主动推进和介入战略。美国总统特别助理兼非洲事务高级主任哈里斯就明确指出,根据新战略,如果非洲国家领导人威胁到当地的民主进程时,美国将不再袖手旁观。同时,美国还强调要深入推进非洲民主机构的建设,特别是要着眼于密切与非洲未来领袖的关系。美国政府为此已特别推出了总统“年轻非洲领袖计划”,为非洲地区培养未来的接班人,迄今为止奥巴马政府已经在该领域开展了2000多项活动。希拉里此行访问的塞内加尔、马拉维均刚刚经历了大选和国家领导层的更替和顺利交接。南非自1994年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后已经经历了多次多种族民主大选的洗礼。希拉里选择出访上述国家即希望传递美国在支持和推动非洲“民主和良政”方面的立场与决心。
  在经济层面,奥巴马政府认为,“非洲是一个机遇和希望日益增多的地区,相信世界下一个经济取得重大成功的事例会发生在非洲。”因此,美国政府需要推动和鼓励美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这一复兴和发展的进程。虽然近十年来非洲与亚洲等新兴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日益提升,但美国与非洲的经济联系仍然紧密。根据白宫提供的数字,美国进出口银行2011年为支持美国公司向非洲出口美国产品提供了十亿美元以上的贷款;美国政府下属的发展金融机构——海外私营投资公司也为美国私营企业在非洲投资提供了十亿美元以上的支持。另据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对非出口额在过去十年间翻了三番,目前达211亿美元。仅在2010—2011年的一年内,美国对非的出口就增长了20%。[2]当然,美国并不满足于上述成绩,更不希望在非洲发展的快车道上旁落。希拉里此行出访非洲不仅陪伴有庞大的美国贸易代表团,而且继希拉里访非后,美国代理商务部长布莱克也将启程,成为第一位访问非洲的美国商务部长。
  在军事和安全层面,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和安全行动相比其前任小布什时期有大幅增加。美国自2007年建立美军非洲司令部以来,加强了在非洲收集情报、设立小型军事基地及直接参与打击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步伐。迄今,美军已经在非洲各国建立起一个由十余个小型空军基地组成的情报网和快速反应基地。100多名美军特种部队还在乌干达等中非国家参与针对乌干达“圣灵抵抗军”的军事行动。美军在吉布提的空军基地还多次启动战机在索马里境内发动对伊斯兰青年党武装的空袭。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虽然美国没有打头阵,但也为北约的军事轰炸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情报、通讯和军火供应。
  希拉里此次非洲之行所访问的南苏丹、乌干达、肯尼亚都是美国在非洲的安全伙伴,堪称美国非洲反恐战的前沿国家。据肯尼亚《东非人报》报道,2012年上半年美国向非洲六国提供了8200万美元反恐军事援助,其中一半给了乌干达。另外,和希拉里非洲之行时间巧合的还有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对北非国家突尼斯和埃及的访问。北非“阿拉伯之春”包括利比亚战争后该地区的政治和安全走向也是美国不得不担忧的问题之一。
  制衡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提升
  虽然白宫方面一再表示“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两国应该共同支持非洲的发展”,但希拉里此行的出访时间安排及其在非洲的讲话却使明眼人一望可知其非洲之行所蕴含的重要战略意图之一就是制衡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提升。对此,美联社以“恐怖主义和中国影响力,希拉里访问非洲的两个主题”为题发文一语点破。美国之音的报道标题则是“希拉里回应中国从非洲发出的挑战”,英国《卫报》网站的报道标题则是“希拉里开始非洲之行时含蓄地抨击中国”。美利坚大学教授埃米利奥?维亚诺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明确表示,“希拉里访非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与中国展开竞争,努力限制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和政治力量。”他说:“美国希望利用此次访问来限制中国的影响力。这不会公开进行;当然,这会以不点名的方式婉转地进行,但肯定会警告非洲领导人不要轻易同中国达成协议。”[3]
  维亚诺教授的分析可以说非常精确。希拉里在其访非的第一站,西非国家塞内加尔的谢赫?迪奥普大学发表演讲时称,美国致力于“一种增进价值,而不是(从非洲)榨取价值的可持续伙伴关系的模式”,“即使采取其他方式有利可图,美国仍会支持民主和普世人权”,“并不是每个伙伴都能做这样的选择”。希拉里还说,“在21世纪,外来者拿走非洲的财富为己所用,什么都不剩,或所剩无几,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希拉里的讲话中没有点名中国,但她的讲话被媒体广泛解读为暗批和攻击中国,并敦促非洲领导人拥抱民主,与“负责任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合作。英国《卫报》据此报道说,希拉里11天的非洲之旅一开始就将美国对民主和人权的关注与中国专注于开采资源作比较。美国《匹兹堡邮政公报》称,在非洲,希拉里对中国“狡猾一击”。德国之声则称,希拉里是对在非影响力日增的中国“猛戳”。[4]   联想到希拉里2011年访问赞比亚时对中国所谓“新殖民主义”的指责及此前她在中国周边国家进行“环中国”外交访问时对中国发展和投资模式的批评,希拉里此番在塞内加尔的讲话对中国而言并不陌生,也并不出乎意料。
  近十多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突飞猛进。中国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非贸易额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66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15倍。中国对非投资累计已达150多亿美元,合作项目遍及非洲50多个国家。中国对非援助总额也已达到1100多亿元人民币。除经贸合作大发展之外,中非关系还向广度和深度快速拓展,已涵盖政治、文化、教育、安全、人文旅游等各方面内容。许多非洲国家还兴起了“向东看”的思潮,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联系来确保非洲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面对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影响力在非洲的不断提升,一些感到中国人动了自己非洲“奶酪”的西方政客、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开始炮制和兜售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掠夺非洲资源论”。如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早在2006年2月访问尼日利亚时竟称“中国今天在非洲所做的,多数是150年前我们(指英、法老殖民主义者)在非洲做的”。美国一些有影响的智库如兰德公司、传统基金会和外交关系委员会近年来也纷纷发表研究报告,视中国为美国在非洲未来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鼓吹美国应制定一项全面战略来削弱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崛起的非洲不需要“教师爷”,更需要平等的发展伙伴
  对希拉里非洲之行保持最清醒头脑的莫过于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自己。南非国际关系专家、南非大学教授加特舍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国务卿对非洲的访问不会影响非中关系,非洲国家更愿与中国展开合作。他说,南非和其他非洲国家都愿意从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发展中获得最大利益。不管是来自东方的援助,还是西方的援助,非洲国家都不会拒绝。他还同时强调,由于中国在援助非洲方面不像西方国家那样附加政治条件,因此中国在非洲获得的机会将比美国多,非洲国家也更愿意选择与中国合作。
  来自非洲、目前在美国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非裔学者也明确指出了希拉里访非及美国非洲政策的不足。如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非洲发展项目负责人、来自肯尼亚的姆旺吉?基梅尼认为,美国参与非洲舞蹈的时机有点晚了,美国在非洲所采取的(推动非洲发展的)实际行动仍很不够。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约翰逊?史密斯大学非洲政治学副教授泰尔扎?利马—内韦斯说:“美国的话听起来不错,但非洲领导人和人民则认为这是一种抽象的言论。这将会阻碍美国在非洲发挥作用,除非这种言论变成更加具体的东西。”她还说,尽管非洲许多地区都“渴望”获得美国所说的那些东西——包括加强民主、更大程度上尊重人权等,但部分非洲人却欣赏中国提供的、作为其投资战略一部分的“更加具体的”援助。另外,还有美国非洲问题专家指出,美国自身面临的经济问题及将注意力集中在亚洲意味着,美国对非新战略与其说将落实在行动上,倒不如说仅仅挂在嘴边。
  与美国的口惠而实不至相对比的是,在7月19—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宣布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这一数目是之前三年承诺贷款额的两倍。相比空洞的说教与承诺,非洲国家自然更欢迎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与过去跟西方打交道时较多的迎合和屈从所不同的是,现在的非洲国家并不唯西方马首是瞻,日益体现出不卑不亢和平等的自尊意识。非洲自主制定的、指导非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中突出强调的也正是“伙伴”两字,表明非洲愿与包括西方国家、中国等新兴国家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新型互利的平等伙伴关系。非洲不需要别人居高临下的施舍和赠予(因为“接受之手总是在给予之手的下面”——非洲名言),非洲需要的是“伙伴”之间平等的贸易和投资。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企稳向好的发展趋势,年均经济增长接近6%,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财政状况逐年改善。对非洲经济取得的可喜进步,就连十年前发表非洲悲观论文章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周刊也在2011年12月发表题为《非洲崛起》的封面文章,认为在过去十年里,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十个国家中,有六个是非洲国家。在过去十年中的八年里,非洲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东亚,其中包括日本。世界银行非洲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尚塔亚南?德瓦拉詹2011年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凭借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领域的强劲增长,以及海外资金持续加速流入,非洲经济有望迎来长达20年的增长期,上升态势堪比亚洲大国印度在过去20年里的表现。非洲的发展及外界对非洲的看法之所以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除了非洲自身的努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来自中国等广大新兴国家近十多年来对非洲的大量投资及对非贸易的大幅增加。过去,非洲经济与欧美市场的联系非常紧密,往往是“欧美经济打喷嚏,非洲经济就会重感冒”。如今,虽然非洲经济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遭到重挫,经济增长率下降到2%以下,但因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带动,非洲经济在2010年很快触底回升,达到4%以上的增幅。2011年更恢复至6%。2012年仍将以接近6%的速度增长,与亚洲的速度大致相同。可见,随着非洲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非洲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正日益呈现一种互利的共生共赢局面。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绝非希拉里国务卿的三言两语就可以阻断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所
  非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银萍)
  [1] 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战略[EB/OL]. 美国白宫网,2012-06-14.
  “U.S. STRATEGY TOWARD SUB-SAHARAN AFRICA”,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docs/africa_strategy_2.pdf
  [2] 美公布南部非洲新战略,政治干预与拉动出口成重点[EB/OL].国际在线,2012-06-16.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06-16/content_6200937.html
  [3] 参见新华社综合报道:“希拉里访非,为何‘酸溜溜’地含沙射影贬损中国”,2012年8月7日,http://www.people.com.cn/h/2012/0807/c25408-1-2669312581.html
  [4] 同上。
其他文献
国人有个传统:迎新必送旧.但怎么"送旧"却很有学问讲究!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最佳的送旧法,因为我们要"迎新",要面对新的生活,要继续我们未尽的事业.
以“复杂多变”描述当今国际形势的表征,以“多极化”概括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的走势,这是经过多年凝聚集体智慧而形成的科学概念,言简意赅,精当得体。尽管体现“复杂多变”与“多极化”的具体形态在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也会不断得到丰富,但其实质内涵是相对稳定的。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研究和解析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新特点时,往往在“创新”意念下产生诸多悖论,让国际关系理论这颗常青树也面临“环保”问题
2015年7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第四次非洲之行创造了多项纪录:他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多的在任总统(第一次是2009年访问加纳、第二次是2013年访问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第三次是2013年赴南非参加前总统曼德拉的葬礼),第一个访问肯尼亚的美国总统,第一位访问埃塞的总统和第一位到访非盟总部并发表演讲的总统。这充分说明,非洲在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上升。与此同时,
设计监理是当前工程监理企业转型的方向之一,对工程全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在没有规范性设计监理文件的情况下,详细明确地设计监理合同条款有利于减少设计监理的合同争议。通
总监是现场监理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做好总监工作是监理合同成功履行的关键。选取了较为重要的几项工作予以阐述,探讨其中的监理_Y-作技巧。
作为施工监理,首先必须弄清对大体积混凝土含义的界定,而后才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如何监理以及做些什么样的工作。结合本项目实例,简要分析和讨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监理工
针对现有的锅炉火焰检测系统主要以开关逻辑量为主以及现有的图像检测系统的缺点,设计了基于通用视频采集硬件的锅炉火焰图像检测系统.采用计算机软件对火焰图像进行了预处理
亚太正在取代欧洲—大西洋地区成长为全球经济中心和地缘政治中心,这是当前的国际共识。同时,亚太也是国际冲突频仍,麻烦不断的地区,未来5—10年亚太国际冲突有加剧趋势,这不仅是国际共识,更是可以预言的国际政治现实。这两个“国际共识”,尤其是后一个“国际共识”,要求亚太建立一个能有效覆盖全区域的地区安全机制,以求抑制亚太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适应亚太崛起为全球经济、政治中心枢纽区的大趋势。  亚太矛盾多发
尊敬的杰瓦讷议长先生,各位议员,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应贵国政府邀请,我和我的同事们很高兴在这生机盎然的阳春时节对罗马尼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一踏上贵国美丽的国土,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