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发生过程中的数量及表型变化,并初步鉴定募集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

方法

联合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C57BL/6小鼠产生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得到从结肠炎到结肠癌的3个不同阶段的小鼠模型(分别命名为AD1、AD2和AD3)。取结肠组织制作成单细胞悬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的百分比及表型。结合细胞因子表达谱芯片数据,初步筛选募集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一步验证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

结果

AOM和DSS联合作用于C57BL/6小鼠可有效地模拟人类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D1组、AD2组和AD3组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占CD45白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93±1.28)%、(15.42±1.15)%和(21.25±0.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9±0.54)%,均P<0.01]。AD1组、AD2组和AD3组结肠组织巨噬细胞表面CD20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3±1.54)%、(8.11±3.70)%和(9.06±1.1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3±7.31)%,均P<0.01]。AD1组、AD2组和AD3组结肠组织巨噬细胞表面CD8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7±2.28)%、(46.73±6.58)%和(76.90±14.32)%,AD2和AD3组结肠组织巨噬细胞表面CD86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37±9.69)%,P<0.01]。AD1组、AD2组和AD3组结肠组织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0±2.69)%、(33.93±14.08)%和(29.93±1.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0.30±6.58)%,均P<0.01]。结肠组织浸润的巨噬细胞主要表型为CD206CD86MHCⅡ的促炎症表型。结合细胞因子表达谱芯片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募集结肠部位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可能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结论

巨噬细胞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募集增多,大部分表现为CD206CD86MHCⅡ,其趋化因子可能为G-CSF。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双(多)胞胎Wilson病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双(多)胞胎Wilson病家系的临床资料,留取其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STR)分型判定双胞胎是否为同卵双生,用DNA测序法检测ATP7B基因各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5个双胞胎家系的患者均符合Wilson病的诊断标准.STR分型提示4个家系为同卵双生,1个家系为异卵双
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Citrin缺陷病(citrin deficiency,CD)的一种临床表型。国内首例NICCD的确诊见于2006年[1]。目前,NICCD目前缺乏公认的临床或生化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