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宋之际,雕版印刷技术已趋成熟,许多重要的典籍多由写本转为详加校正的刻本。此时,《史记》的刻本也逐渐取代写本,成为传本的主流。典籍传播方式急剧变化,也引发了读者对书籍原貌的探求,并有学者删省刻本,试图恢复心目中的《史记》“真本”旧貌。但这一努力终究以失败告终,相关文献的湮灭也造成了四库馆臣判断的失误。本文通过对宋明时期《史记》“真本”相关文献的辨析,揭示了在从写本到刻本的过程中,典籍传播的暗流及其基本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