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我个人也认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使学生找得准调子,弄得清节奏,会唱歌曲,能欣赏音乐中的美等,同时让学生爱上音乐。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当教学到一些内容时,学生学得很无趣,我教得很吃力,比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的民族歌舞,或是外国的歌曲。这些歌舞都是很优秀的,但是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感受到歌舞的美,我不得不在课堂上花很多的时间向学生讲述歌舞的相关背景知识,无形中占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且让音乐看起来像语文课了。在思索怎样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把目光投向了当地的音乐资源。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地处湘西龙山,是土家族聚居区,传统的土家族音乐有很多,比如:山歌、打镏子、摆手舞、咚咚喹、哭嫁歌、毛古斯舞、梯玛神歌,等等。土家族音乐一直根植在一代又一代的土家族人心底,很多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有一定的底子。我尝试着将土家族音乐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土家族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促进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有着重要意义。土家族音乐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大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当把土家族音乐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时,学生们感到亲切,学起来很轻松,加上土家族音乐本身具有明快活泼、古朴雄浑的特点,学生们心中的激情迅速被点燃,一下子产生了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如我在教学“土家打击乐‘司刀、铜铃’的音韵”这一内容时,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土家族打镏子《锦鸡出山》。这首乐曲是由“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凯旋荣归”等五个部分组成,它以土家族打击乐特有的演奏技巧,生动地表现了美丽的锦鸡展翅出山、结伙游戏和团结对敌的场景,展示了土家族打击乐丰富的表现力与艺术神韵。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不时发出欢笑声、惊叹声,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表现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我顺势引导他们学习土家族打镏子的技法,学生们都学得很积极、很认真,不断地尝试,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觉得无聊和勉为其难,而我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土家族音乐对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促进
广义的音乐技能范围比较宽,包括音乐听力训练、乐理、记谱法、视唱和视奏、和声学、配器和作品分析等方面。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技能主要是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最基本的东西,使学生们懂得区分音高音低、音强音弱、渐强渐弱,知道节奏的快慢,会唱一些歌曲,会用一些乐器。土家族音乐节奏明快简洁又富于变化,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为了开展好学生的节奏训练,让他们较好地掌握节奏,我把“龙山土家三棒鼓”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整个过程中由锣和鼓同时敲响进行伴奏,我把学生们分成两组,一组同学用“锵、锵、锵”来模仿锣的节奏,另一组同学用“咚、咚、咚”来模仿鼓的节奏。节奏一般不复杂,音高变化也不大,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敲击节奏的技巧,配合生动有趣的唱词,让他们的音乐技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当然,土家族音乐里面也有对学生音乐技能要求较高的内容,我循序渐进地渗透,学生们一步一步地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技能。
三、土家族音乐对提升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促进
由于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的自由和多样给人们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音乐创造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获得较高的成效。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和学习音乐创造,我将土家族音乐中的山歌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土家族山歌贴近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具有粗犷豪放、雄伟壮丽、肃穆凝重、慷慨悲歌、古朴严谨、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特点,同时很多山歌都是应情应景即时编唱的,编者和歌者都是一个人,尤其在对唱时,对唱者的创造力要求较高。我让学生们先听,再试着编和唱,之后组织他们对唱,从比较简单的“四言八句”开始,采用师生互对、同桌互对、男女生互对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
一、土家族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促进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有着重要意义。土家族音乐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大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当把土家族音乐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时,学生们感到亲切,学起来很轻松,加上土家族音乐本身具有明快活泼、古朴雄浑的特点,学生们心中的激情迅速被点燃,一下子产生了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如我在教学“土家打击乐‘司刀、铜铃’的音韵”这一内容时,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土家族打镏子《锦鸡出山》。这首乐曲是由“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凯旋荣归”等五个部分组成,它以土家族打击乐特有的演奏技巧,生动地表现了美丽的锦鸡展翅出山、结伙游戏和团结对敌的场景,展示了土家族打击乐丰富的表现力与艺术神韵。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不时发出欢笑声、惊叹声,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表现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我顺势引导他们学习土家族打镏子的技法,学生们都学得很积极、很认真,不断地尝试,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觉得无聊和勉为其难,而我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土家族音乐对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促进
广义的音乐技能范围比较宽,包括音乐听力训练、乐理、记谱法、视唱和视奏、和声学、配器和作品分析等方面。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技能主要是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最基本的东西,使学生们懂得区分音高音低、音强音弱、渐强渐弱,知道节奏的快慢,会唱一些歌曲,会用一些乐器。土家族音乐节奏明快简洁又富于变化,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为了开展好学生的节奏训练,让他们较好地掌握节奏,我把“龙山土家三棒鼓”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整个过程中由锣和鼓同时敲响进行伴奏,我把学生们分成两组,一组同学用“锵、锵、锵”来模仿锣的节奏,另一组同学用“咚、咚、咚”来模仿鼓的节奏。节奏一般不复杂,音高变化也不大,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敲击节奏的技巧,配合生动有趣的唱词,让他们的音乐技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当然,土家族音乐里面也有对学生音乐技能要求较高的内容,我循序渐进地渗透,学生们一步一步地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技能。
三、土家族音乐对提升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促进
由于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的自由和多样给人们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音乐创造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获得较高的成效。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和学习音乐创造,我将土家族音乐中的山歌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土家族山歌贴近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具有粗犷豪放、雄伟壮丽、肃穆凝重、慷慨悲歌、古朴严谨、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特点,同时很多山歌都是应情应景即时编唱的,编者和歌者都是一个人,尤其在对唱时,对唱者的创造力要求较高。我让学生们先听,再试着编和唱,之后组织他们对唱,从比较简单的“四言八句”开始,采用师生互对、同桌互对、男女生互对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