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发生IP,将患者分为IP组和非IP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线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IP组和非IP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对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与IP的发生关系进行分析。绘制筛选的指标预测IP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效能。

结果

DLBCL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后IP的发生率为9.3%(14/151)。初诊时IP组淋巴细胞计数(LYM)高于非IP组[1.60×109/L(1.40×109/L,2.51×109/L)比1.28×109/L(0.89×109/L,1.78×109/L),U=-2.194,P=0.028],两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血清清蛋白(ALB)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IP组第4个周期治疗前比较,IP组发生IP时的LYM和ALB降低[0.72×109/L(0.46×109/L,0.92×109/L)比0.93×109/L(0.71×109/L,1.15×109/L),32.9 g/L(28.6 g/L,34.9 g/L)比40.3 g/L(36.1 g/L,43.1 g/L)],LDH和α-HBDH升高[332 U/L(255 U/L,396 U/L)比233 U/L(200 U/L,286 U/L),277 U/L(206 U/L,315 U/L)比189 U/L(159 U/L,229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组CRP升高患者比例较非IP组高[100.0%(14/14)比56.9%(78/137),P=0.001]。LYM、ALB、LDH、α-HBDH单独预测I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8、0.820、0.789和0.802,ALB、LDH和α-HBDH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4.6 g/L、241 U/L、199 U/L,ALB预测IP发生的灵敏度最高(81.8%);ALB+LDH、ALB+α-HBDH、LDH+α-HBDH、ALB+LDH+α-HBDH预测I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44、0.777、0.851,LDH+α-HBDH预测灵敏度最高(92.9%),但特异度低(53.3%),ALB+LDH、ALB+LDH+α-HBDH预测灵敏度(均78.6%)和特异度(均86.1%)均较高。

结论

DLBCL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期间有发生IP的风险。初诊时LYM增高可能是IP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LYM、ALB、LDH、α-HBDH、CRP的变化与IP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ALB、LDH和α-HBDH对IP的发生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不同流量对大体质指数(≥24 kg/m2)患者行无痛胃肠镜诊疗过程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以及“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大体质指数患者随机分为4组(n=50),分别为HFNC 6 L/min(A组)、HFNC 20 L/min(B组)、HFNC 40 L/min(C组)、HFNC 60 L/min(D组)。预充氧5 min,流量根据随机分组结果设置。均设定吸入氧浓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多奈哌齐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入组80例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口服多奈哌齐+甲钴胺分散片治疗.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和MMSE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M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