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艺术欣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与美术都是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载体。音乐与美术教育都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基础,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音乐和美术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脱离“纯粹艺术”的本身,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化。
  为了这一目标,同时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更进一步感受艺术的共通性。我探索设计并尝试了一节以西方音乐为主的音乐与美术作品相互结合的《音画艺术欣赏课》。通过实践的教学,让我有以下的感受。
  一、 提高兴趣,丰富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若即若离又水乳交融,如胶似漆又泾渭分明。如果在听觉艺术中融入视觉艺术,就更能够提高听覺的兴趣,丰富情感的体验了。
  例如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要欣赏巴赫所创作的宗教音乐《马太受难曲》。整部作品是依据圣经中的耶稣受难过程所创作的,结构庞大、缓慢、悲伤;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欣赏的兴趣,同时耐心、不焦躁的欣赏作品,我将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奈瓦尔德的油画——“嘲弄基督”和“耶稣受难”与音乐同步欣赏。《马太受难曲》的第一分曲“来吧,锡安山的女儿们”是这部悲剧的开端,展示耶稣临行前被游行。油画《嘲弄基督》表现基督被捕后被兵丁们嘲弄毒打的情节,竭力描绘残暴与善良的对比。音乐与画面同步欣赏,在悲哀的气氛中,使人产生对为信仰而忍受拷打屈辱的基督的同情与尊敬。第72分曲圣咏旋律既“众赞歌”虽然在这里是耶稣死后所唱的,但在整部作品中出现过5次,是整部音乐悲剧的高潮。也正映照了依森海姆祭坛画的中心画面《耶稣受难》,暗淡的旋律与低沉的音调,与画面中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身体扭曲,手脚痉挛,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令人毛骨悚然,久久难忘。音乐与油画同时展现着耶稣受难的极度痛苦和悲剧感。让学生不仅从听觉上,同时在视觉和情感上都给以强烈的冲击;同时体会作品中歌颂对人类的热爱和对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的追求。
  又如,在欣赏古典主义典型音乐家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时,乐曲中由阴暗的主题到活泼的快板,由男生在粗暴的伴奏下合唱到女声优雅、充满希望的“请招我享善人永福” 合唱。让学生总是不能够更深入的体会情感。我结合了19世纪法国画家达维特所画的《马拉之死》与音乐共同欣赏。画面情景是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但马拉长期患病,只能通过药水浸泡身体维持生命的人,在死时皮肤光滑,肌肉饱满,面部表情安详。无不体现古典主义的盛行期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通过这两个作品结合的欣赏,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更加理解古典音乐中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展示人类即使到了生命的边缘任然有一种积极的乐观追求完美的心理。
  二、相互融合,开阔视野,更进一步理解艺术的共通性
  音乐与美术它们在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同时,它们的联想是相互交错的,它们在发展历史、创作思维及审美上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借鉴的。音乐的音响与美术的画面在气韵上存在着异质而同构的关系,充分利用它们的共通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审美层次。
  例如:在欣赏西贝柳斯创作的《芬兰颂》时,我结合法国画家籍里柯创作的《梅杜萨之筏》共同欣赏。这两部作品讲述的故事完全不一样。我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她们寻找到两部作品之间的共通性。学生们发现,《芬兰颂》表达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音乐中充满紧张的战斗场面,但又能从战斗呐喊中发展为一首颂歌。《梅杜萨之筏》描绘了一群处于生死挣扎中的人,他们一个推一个,直到最高处的人被高高举起,挥舞着一块红巾,它意味着生的希望。两部作品都展示人类对生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更能感受到浪漫主义的音乐与绘画,都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地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
  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和美术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是受到“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他的作品《月光》、《大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等,都是以模糊的旋律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将这些作品与莫奈的绘画作品《日出·印象》同时欣赏。学生感受到音乐与美术都注重色彩的展示,都有模糊的轮廓,都在记录瞬间的感觉印象。感受到音乐就在画中穿梭,画在音乐中流动。这种音画的水乳交融无不体现出它们的共通性。
  音乐和美术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具有审美功能,引发欣赏者的喜爱,并引起人们在情感或情绪上的共鸣、得到人们的赏识。我尝试的这节《音画艺术欣赏课》充分运用音乐和美术的相互浸透、相互关联的现象,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兴趣,拓宽视野,发展创新思维,体会艺术的共通性,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其他文献
本文为国家教师科研十二规划重点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GD12012555。  课题负责人:徐朋 课题主研者:程颖周林卫    通过教师和学员一起对通过教师对重点技术,综合应用、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一些理论性知识的深入讲解和讨论来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概念和知识。“以行动为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弊端
当今语文教学,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可谓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欣赏之余,越来越有些惶或,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语文究竟应怎样教呢?笔者曾观摩过好多示范课,课上执教老师动用了各种先进设施,什么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是好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间不乏先进的经验,但回味之余,似乎又欠缺点什么。不少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局限于层层讲解、分析,讨论也不过是围绕问题,环环相扣;于是,教师问
【摘要】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就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摒弃历史课堂教学的浮华,维持历史课堂的本真,追寻高效、真实、朴实的历史课堂教学,作出了探索。  【关键词】历史本真高效课堂真实朴实  《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打造高效课堂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方方作为“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显然具有“新写实小说”的共性;譬如,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关注平庸的世俗化“现实”,注重写普通人(“小人物”)日常琐碎生活,在这种生活中的烦恼、欲望。表现他们的生存的艰难,个人的孤独无助,并采用一种所谓“还原”生活的“客观”的叙述方式,①这些也是池莉、刘恒等作家共同的写作视角。  方方在《风景》中对于城市底层卑微、残酷生存状况的表现,比起另一些“新写实”作品来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优化和完善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GZ11042509。  课题负责人:黄松  课题主研者:黄松吴应艳余鹏唐林茂刘祥    本课题通过研究实验和采用各种有效方略,学生己形成初级的数学认知结构,为更加完善数学认知结构,要充分发挥知识的整体结构功能,解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数学思想
【摘要】充分利用地方史志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但黔东南州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岳麓版)偏重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注重结论,较少深入分析原因,很少叙述生动的史实,教材趣味性不高。同时教材较少兼顾各地、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大历史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获得地方历史、地域文化的认知。本文就笔者在近两年的地方史教育研究中对地
去年,我参加了区联片教研活动,听了两堂作文课,感受很深,尤其是谈玲萍老师的作文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看图作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语文老师,也上作文课,但相比之下,实在汗颜。我们知道学生写作文难,老师辅导也难,如何有效地辅导学生写作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听了谈老师的作文课,觉得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  1、课堂设计巧妙,激发了学生写作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
摘要: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图紧密搭配而构成了儿童读物,是国际公认最适合幼儿、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本文通过低年级绘本教学指导策略:听读绘本,激发阅读兴趣;品读绘本,感悟内涵;模仿运用,放飞想象;表演体验,展现魅力这几方面对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绘本阅读低年级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5万字;其中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
“学案型教学法”将备课、上课一体化,用学案和预案代替了教案。以“学习周期”为基本时间单位,整合了过去的课时,将一个周期切分为八个时段,明确了每个时间段的属性,成为备课、上课的八个环节,即“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法”。八个环节是:确定目标、制定学案、完成预案、设计检测;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教师总结、巩固延伸。前四个环节为备课,后四个环节为师生互动阶段。学习周期因人、因内容而宜,可以是一个课时,也可以是几个
摘要:本文通过对实行语文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及原因进行分析,证明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确实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今情感过程中的不足并对如何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进行了简单叙述,让读者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情感教育有着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调查报告措施    1引言  语文情感教育是现今语文教学中顺应新课标的改革方式的一种,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