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乃光:曾遭通缉的外交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国外交史上,甘乃光算是一个比较奇特的人物。他作为国民党的重量级人物,虽在国民政府历任要职却多数不得志,不仅被国民党开除过党籍,更被国民政府所通缉,不得不流亡海外,其外交经历也因此颇为奇特。
  被通缉而流亡海外
  甘乃光 (1897~1956)本名杰才,号自明,字乃光,喻自乃光明之意,岑溪县岑城镇菜园村人。其父甘绍相是早期同盟会会员,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后被袁世凯手下暗杀,幸得其父生前好友以及革命党人抚养,甘乃光得以成人。1917年,甘乃光以优异成绩进入岭南大学,在校期间尤以英文见长,五年后毕业留校任职两年。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甘乃光加入中国国民党,当时廖仲恺在广东任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他作为廖仲恺的秘书,在其领导下编撰《经济日报》,与廖仲恺过往甚密。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创办后,甘乃光被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为黄埔军校政冶部英文秘书兼教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编纂,主办《国民新闻》、《民国日报》等。
  1925年8月,廖仲恺被刺案发生后,国民政府委派其为检查委员会委员。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青年部部长。1926年5月,与蒋介石等九人联名提出“整理党务案”。1927年4月17日,被蒋介石定为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9月,甘乃光作为武汉政府代表,前往上海参加国民党汉、宁、沪三方谈判,后任广州市市长。不久,甘乃光被指责袒护共产党发动广州起义,被革职。1928年,甘乃光被蒋介石通缉,被迫逃亡美国,由此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稍后又到英、法、德等国游历考察,尤其是考察政府行政程序,历时一年有余。1929年3月,蒋介石对反对派实行大清洗,甘乃光又被开除出国民党党籍。
  1931年,甘乃光被恢复国民党党籍,后相继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内政部次长、行政院行政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外交部政务次长、行政院秘书长,驻澳大利亚大使等职务。
  早在1927年,甘乃光就写过《俄蒙交涉始末之真相》,对俄蒙交涉做了初步的介绍和探讨。1937年9月9日,国民党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下设置了国防参议会,聘请各党派人物为参议员,参议会每周集会,咨商抗战期间国际情势以及中国外交方针,甘乃光担任了秘书长一职,这是甘乃光初次接触外交事务。
  积极展开对苏、对日等交涉
  1945年,甘乃光被委派为民国34年高等考试外交官领事官考试初试典试委员,开始为外交部遴选外交人才,同年8月29日,甘乃光被任命为外交部政务次长。甘乃光任职期间主要参与对苏交涉以及战后对日等有关问题的交涉等。
  1943年在苏联鼓动支持下,中国新疆北部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三个地区发动暴动,11月7日清晨,伊宁事变爆发。伊宁事件发生以后,国民政府不仅面对的是新疆的叛军,而且还要和幕后指使者苏联进行交涉。当时,国民政府提出请求,苏联表示同意调停后,国民政府表示接受。
  1945年9月16日,甘乃光向蒋介石请示,称:苏联方面愿意就伊宁事件出面协助中国,以便调整新疆造成的局势,为此请示蒋介石如何妥善回复苏方。
  国民政府对苏联政府做出如下答复:
  1. 关于新疆回民暴动之事,苏联政府愿意协助,我政府表示甚为感谢。
  2. 关于边疆人民待遇之改善,蒋主席早作宣示,政府对新疆人民甚为关切,此事变我政府已派张治中赴新疆调查实情,即为改良待遇之张本。
  3. 政府希望此次事变分子派代表到迪化,向张部长陈述意见,以便商洽解决,政府必根据既定政策,使新疆人民在政治经济上,与内地人民获得同等待遇。
  在甘乃光与苏方交涉伊宁事件期间,日本投降,苏联为了扩大在新疆的影响,逐渐恢复了在中国的苏侨协会等,导致中苏之间在侨民问题上的频繁交涉。
  与此同时,甘乃光也参与了中苏东北交涉。当时国民党军队要进入东北接收,但是苏联反对其进入大连,当时苏联大使彼得罗夫会见了甘乃光,并阐述了苏方观点,而甘乃光与苏联方面频繁交换意见。其后,国民党进入东北之后,甘乃光又要求苏联方面为国民党军队海运到大连港提供便利。
  除去对苏有关事项的交涉以外,甘乃光的另外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参与对战后日本处理的各项事务。当时,甘乃光代外长王世杰出席对日战犯处理政策会议。此间,甘乃光又参与了对战后日本广播管制的处理工作,与盟军委员会、驻日代表团、外交部和中国国民党中央秘书处联系,处理对日广播管制之事。期间又就日本临时赔偿拆运清单等与有关方面交涉。
  对苏、对日交涉期间,正值抗战结束之时,侨民问题凸显,因此,甘乃光也积极主导、参与侨民事务的处理,力争维护侨民合法权益。
  当时在东南亚华侨多有返回本国之举,但是遭到英国方面的阻拦乃至辱骂、殴打,特别是缅甸发生了黑蒙弄华侨事件,英国宪兵与我国在缅甸的侨民自卫队在黑蒙弄发生了冲突,导致我侨民被杀或被捕事件。当时甘乃光与所在国使馆人员沟通,要求制止这类暴行。甘乃光还发电给驻英大使顾维钧,指示其就南洋归侨返回其原居住地与英国展开交涉。
  1945年9月12日上午,英国领事到外交部和甘乃光洽谈英国侨商从重庆到上海之事,而甘乃光希望战争结束以后,东南亚各国的华侨都能够尽快返回本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缅甸等国的华侨有不少在重庆、贵州等地,希望英国能够给与便利。
  1946年2月,甘乃光在河内参加了《中法协定》的签字仪式。7月4日,菲律宾正式独立,国民政府派甘乃光为庆贺特使。甘乃光携条约司司长出席,准备庆典完毕后签署条约,不料因为菲律宾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准备先与美方签约,而后与我方谈判签约。在谈判中,有三大问题:自由出入境、最惠国待遇及司法事件的处理,以及征税和国民待遇问题。最后双方都不能接受对方的条件,久久不能签订条约。
  短暂的澳大利亚任期
  1947年,正当甘乃光辞去外交次长一职准备出国之际,却意外被任命为驻澳大利亚大使,并于1948年5月赴任。由于澳大利亚原来只有公使馆,1948年2月公使馆升级为大使馆,因此甘乃光是第一任驻澳大使。
  甘乃光赴澳就任时,由于国民党形势逆转,澳国工党政府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逐渐发生了改变,认为必须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实业合作”关系,但仍和国民党政府保持外交关系。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因素的变化,澳大利亚与国民政府之间长期存在的不满、相互埋怨和指责成为战后初期双边关系的主要特征。
  二战结束以后,改善华侨地位是南京政府战后外交的主要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战争的结束,华侨的待遇发生了很大变化,所在国对华侨横加干涉,甚至肆意侵害华侨权益,中国外交官不得不与所在国进行交涉,全力维护华侨的利益。当时,澳大利亚继续执行白澳政策,中方认为白澳政策是两国友好的一大障碍,驻澳大使馆、驻悉尼领事馆及驻英使馆等为白澳政策、改善旅澳侨民待遇以及居留条例进行了交涉。
  1947年,澳大利亚移民部长奉命宣布《驱逐战时留澳难民法令》,由于二战期间,澳大利亚使用了部分华人加入澳军作战,此法令的实行,实际上将华人作为首要驱逐的对象。澳国政府把这些避难并且对战争做出过贡献的华人看做是实施白澳政策的最大威胁,这些问题成为战后中澳关系的一大障碍。加上战后三件事情:国民政府滥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物资事件、曼纽斯岛事件以及澳政府对国民党贪污腐化不满的指责,导致两国政府在1949年以前只保持礼节性的往来。
  在这种大环境下,甘乃光虽竭尽全力但自然难有所作为,但他还是尽力促进当时中澳之间的正常交流,1949年,为了促进中澳文化交流,甘乃光向澳洲国家大学赠送了一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
  1951年5月,甘乃光被免去大使职务,卸任后没有返回台湾,而是定居澳大利亚,1956年病逝于悉尼。
  甘乃光在1929年3月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后在上海潜心著书译述,因其著有《先秦经济思想史》而成为中国研究经济思想史的第一人。稍后还有《中国国民党几个根本问题》、《孙文主义大纲》、《孙中山全集分类索引》、《中国行政新论》、《孙中山与列宁》等书。译著有《美国政党史》、《英国劳动党真相》等书。在农民运动方面,有《农民运动初步》,《怎样做农工行政》等。 (作者供图)
其他文献
不受时空束缚的临时自组织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从一个较低的平衡状态激发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但这个激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即需要异质化的信息、能
在新课程改革和开展高效课堂活动的双重背景下,教师要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通过问题启动探究、深化探究、反思探究。把问
如果你第一次选择错了的话,生命将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苏格拉底PartA身影并没有被太阳拉得好长好长,却有一点模糊,一点无助,静静地躺在校道上。天空很晴朗,四周死
我在一家大型企业进行审计时,看到该企业应收帐款、应付帐款明细帐各5大本,其余额经加计几次都与总帐不符,后注意到应收帐款中有贷方余额,应付帐款有借方余额,经小心翼翼地
在中国,对于跨国公司的管理阶层来说,最大的一个难题是人才流失。理所当然,人才供不应求,造成了高薪挖墙角的气候。但使管理人员难以理解的是,虽然近年来不断增加薪水和福利
“有些人的生活可以过得那样丰富,实在是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藏着可以呼应的东西的缘故。”而那些可以呼应的东西,对作家而言,则是超越字面的释义,能够相遇相通的某种默契。
在E-mail中,许多缩写词是以首字母域发音相似的字母来代替整个单词,以使语言既 简练又风趣,很值得我们学习和采用。下面列举一些,不知你是否对它们感兴趣。 In E-mail, many acr
从这天开始,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有什么问题需要沟通和解决,我们一定像大人一样,面对面地坐下来谈谈。儿子又发怒了,像以前无数次发生的情景一样,表演三部曲:先是瞪眼睛,接着大
北欧的一家媒体向众多名人发出过这样一份调查问卷: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取得成功?其中一份回复引起了组织者的兴趣,上面写道:“容易厌烦的人,很难走向成功;不厌其烦的人,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翻翻词典,才清晰地明白:“厌烦”是“讨厌、厌倦”“烦恼、烦心”的事情,“耐烦”是可以“耐心”地“忍耐”“烦恼、烦心”的事情。由此看来,“厌烦”和“耐烦”是一对冤家,厌烦的人不可能耐烦,而耐烦的人不会轻易地厌烦,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