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任务优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ang34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任务概念及分类、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入手,剖析了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任务优化的策略,以促进任务驱动教学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课程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设计 任务优化
  
  一、相关概念
  
  (一)任务的概念及分类。
  计算机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的某个或多个实际问题[1]。任务可以分为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封闭型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它包含的主要是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开放型任务只给出一些原则性要求,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一般需要通過小组学习共同探讨完成,任务结果通常是电子信息作品。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多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涉及哪些知识点(新知识、旧知识),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意义建构[2]。
  
  二、任务设计缺陷剖析
  
  (一)任务设计庸俗化。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中进行任务设计时,部分教师完全将任务设计庸俗化。一种是将任务等同于练习,把传统讲授课的作业当作任务,导致“任务驱动”异化为完成练习的汪洋,完全违背了“任务驱动”教学的初衷,使得学生负担加重,反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种是任务与内容分离,教师一般容易受课堂教学知识点的限制,加之现在的教材能够很好贯彻任务驱动法的还很少,而这方面可借鉴的经验又不多,因而难以摆正完成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实施之间的关系,不敢或者不愿意调整教学内容以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学习任务。
  (二)任务设计片面化。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理解过于片面,认为“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就是让学生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或制作某件作品。部分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只是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叫学生去完成,如把“保存一个文件”、“复制一张图片”等计算机操作技能作为任务。这样的教学结果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三)封闭型任务设计主体化。
  封闭式任务的主要缺点就是任务的单向度,主要表现是任务设计工作由教师垄断,缺乏学生参与,学生面对的是一个设计好的、不可更改的任务。这样的任务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容易陷入低层次的“模仿学习”。
  (四)任务设计的全面化。
  任务全面化是指试图用任务涵盖所有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在教学中生怕漏掉了某一个知识或技能,因此,在任务设计时为了任务而任务,多了很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内容。这样的任务使学生厌倦,从而失去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五)任务设计缺乏情境性。
  现在很多的计算机教材都是按照任务驱动教学进行设计安排,但绝大部分的教材是以城市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水平等为标准进行编排,包括书中的任务设计都是相应的。因此,其中的内容对于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就缺乏情境性,自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任务设计缺乏层次性。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能够做到任务设计的分层,特别是用传统教学思想在推行“任务驱动”教学,这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学习兴趣等不同,从而造成优秀的学生不突出,落后的学生越来越没有学习兴趣。
  
  三、任务优化策略
  
  为了避免教学中的缺陷,追求最佳教学效果,任务设计尤为关键。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应该要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特征: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提纲挈领:领悟任务,合理分层。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要求是,在总体教学目标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子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优化时,应把握计算机学科知识一致性与操作多样性并存的特点,全面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将任务分成三个层次进行设计优化,即基本任务、提高任务、探索任务。在任务设计“任务”时,教师对认知目标可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操作目标可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教师要避免学习目标片面化的倾向,将任务仅仅作为纯技能训练,忽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开机与关机”、“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方法”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要求。
  (二)理念提升:构建情境,重视操作。
  在任务设计优化的过程中,针对任务设计在情境性方面的不足,教师应该注意任务的真实性,任务应来源于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最好是学生熟悉并贴近其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不可凭空捏造。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真实的任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实现经验的同化与吸收。比如:创建个人网页时,任务设计要充分融入学生之前学过的Word、PowerPoint的经验。当然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例,如利用网页的编辑发展功能来对所生活的城市进行宣传展示。由此可见,来自实际的任务,其核心目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烘托课程主题,提高学习效果。
  在把握任务的真实性的同时,教师还要突出任务的操作性。计算机课程绝大部分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故而百看不如一练。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三)全面渗透:利用协作,结合个别。
  为了避免任务设计的片面化、全面化等不足,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计算机教学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含量、前后联系、学生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学生协作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任务”。
  一般说来,封闭型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过多的重点、难点会增加学习难度,打消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恰当安排重点、难点,采用个别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开放型任务是由多个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的任务,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由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封闭式任务设计主体化的不足,为了避免这种不足,教师只有将两种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优势,才能既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的精神,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多元统整:注重能力,整合课程。
  对于任务设计中的庸俗化、片面化之不足,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因此,在任务设计时,教师要渗透方法引导学生去有效解决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迁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课程整合就是注意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不仅要融合计算机学科的文化性、综合性,而且要渗透其它学科知识。例如要制作一份旅游网站策划书,涉及学科有历史、地理、语文、数学、信息科技等。学生根据兴趣组成小组,分工编写“去某地旅游的网站策划”,要求报告中说明交通路线,有什么历史古迹、风俗人情、特产等。学生在小组协作讨论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计算机查找网络上的有关信息,这就使得学生掌握了各种信息技术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的任务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在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要先考虑周全,保证任务的优化,使之真正能够实现计算机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3.
  [2]郑茸.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05.
  [3]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误区及浅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
  [4]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5]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其他文献
摘要: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讲解示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更为规范和科学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讲解和示范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讲解示范” 意
目的:探讨应用放大胃镜检查胃粘膜微血管形态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学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胃镜检查的2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行放大胃镜检查,
摘要: 本文作者在高中篮球课教学中采用实验对比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经实验教学后发现,“分层教学”法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篮球课教学 “分层教学”法 因材施教    一、 提出问题    通过长期对高中篮球课教学过程的实践,我发现在高一新授课时,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和教师联动。但在几节课后,由于技术难度的增加和战术要求的提高,便出现少数学生听不懂学不会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调查问卷法对苏南地区普通高校篮球队教练员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各高校篮球队教练员专职篮球教练员比例很小;学历结构呈现本科化,大部分教練员能认识到学历结构与训练水平的相关度;超过半数的教练员认为获得运动技术等级与训练效果相关度较高;教练员事业心、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和执教经历、教练员的专职化是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苏南地区普通高校篮球队教练员 现状 对策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基础的治疗,选
摘要: 本文作者以湖南省8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的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开设现状不容乐观,而学生对该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欲望。作者结合体育舞蹈的运动价值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进行分析,认为湖南省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必要而可行。  关键词: 湖南省高职院校 体育舞蹈课 调查研究    1.前言    体育舞蹈在当今是一项风靡全球的国际体育运动。它集娱乐、
摘要: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符合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学科的规律,高校现行的教学课程设置也使其有更现实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所采取的策略和经验,以及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信息素养 策略和经验    一、研究背景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曲安奈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全麻胸腔镜手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男41例,女53例,年龄
摘要: 随着健身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和习惯的关键阶段。瑜伽运动在被社会上广为流传,在高等院校也不无不例外地流行开来。本文调研了部分高校在公体课中开设的瑜伽选项,分析了健身瑜伽的锻炼效果,根据实际探索了健身瑜伽在高校开设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健身瑜伽 体育教学    过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延续了中小学开设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