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到伦敦告你诽谤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的高等法院门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法庭宣判后走出来的当事人,或兴高采烈,或愤愤不平。英国大选达到白热化的时候,一位中年男子紧攥着一张法庭判决书站在高法门外的台阶上,可能不会引起路人的注意。
  但许多人,特别是我等吃记者饭的,却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此人是辛吉博士(Dr Simon Singh),科学作者,在英国《卫报》上开辟了一个专栏,对科学,特别是医药领域一些研究成果或是药物、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时常提出评论、质疑。
  
  两年的诉讼,20万镑的诉讼费,只为定义一个词组
  
  辛吉博士2008年在《卫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某些脊柱按摩师声称其治疗哮喘、腹痛、耳痛等儿童常见病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英国脊柱按摩协会(the British ChiropracticAssoci-ation,BCA)说,这等于说他们是一帮江湖骗子,要辛吉博士登报道歉,自打嘴巴。辛吉不从,被BCA以毁谤(defamation)告上法庭。
  去年5月,最高法院裁决辛吉的文章确有指责BCA不诚实之嫌,已经构成了“断言事实”(an assedion of fact),而不仅仅是评论。
  面对已经10万英镑的诉讼费,辛吉咬牙把官司打下去。又过了整整一年,英国上诉法庭(Coud of Appeal)推翻了原判,准许辛吉博士以“合理评论”(fair comment)为自己辩护。
  法院门外,辛吉不无感慨地说:“两年的时间,20万英镑,仅仅为界定一个词组的含义。”
  
  不仅是一个法律概念,更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从辛吉个人打官司的角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逆风转成了顺风”,如果BCA仍不善罢甘休的话。因为如果是“断言事实”,辛吉就要提供大量的科学证据、专家证词;如果是“合理评论”,辛吉只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诚实的、非恶意的就可以。
  但是,英国一大批知名记者、作家、艺术界人士甚至说单口相声的(comic stand-up),都坚定地声援辛吉,密切地关注此案,则是为了捍卫一个原则:那就是,学术讨论、批评、澄清、质疑的言论自由不能以任何借口遭到钳制、打压。
  而更深一层意义上,上诉法庭的判决被视为是标志性的,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担忧,英国有关诽谤的法律正在被一些人用来作为打压不利于自己言论的工具。
  
  伦敦,“世界诽谤官司之都”
  
  从大商业财团到名人政要,从好莱坞明星到俄国富豪,许多人要告别人诽谤,都要尽量跟英国扯上边,然后在伦敦的法庭打毁谤官司。
  举两个典型的例子。美国学者埃恩费尔德博士(Dr Rachel Ehrenfeld)写了一本有关恐怖分子的资金来源的著作,书并没有在英国出版发行,但却被一位沙特商人以诽谤在英国遭到起诉。原因是埃恩费尔德的书有23本通过网上邮购卖到了英国。沙特商人胜诉,赔偿加诉讼费13万英镑要由埃恩费尔德买单。
  另一个“不幸”被起诉诽谤的是英国的心脏病专家维姆沙斯特医生(Dr Peter Wilmshurst)。他对美国一家医疗器械公司(NMT Medical)的一种新的心脏植入装置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维姆沙斯特医生的评论虽然发布在美国的网站上,但却被美国那家公司告上了英国高等法院,因为英国的部分心脏专家在网上读到了该文。
  最新的数字显示,2008年,英国高等法院受理的诽谤诉讼有259起。伦敦旅游业多了一个新品种,“诽谤诉讼旅游”(libel tourism)。
  
  英国诽谤法律改革呼之欲出
  
  人们爱跑到英国打毁谤官司,是因为英国的有关法律被视为是对原告有利。一个根本的不同是,英国的法律要求被告提供证据,证明自己言论符合事实,而在美国和欧洲其他多数国家。打官司的原告要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有关的指称是虚假的。
  伦敦被贴上了“世界诽谤诉讼之都”的标签,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包括从立法者到执法者的关注。改革英国有关诽谤法律的呼声日渐高涨。
  日前,英国议会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Culture,Media and Sports Committee)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改革有关的英国法律,以减少人们跑到英国打毁谤官司的“吸引力”。
  建议包括,涉及机构和毁谤的诉讼,提供事实证据的负担应该从被告转到原告身上;在英国打诽谤官司,英国应该是主要的居住地或商业利益所在;向败诉的一方收取的诉讼费不应超过10%等等。
其他文献
很多人在工作上都会碰到这个困扰:“我很想专心地工作,可是要迅速集中精神并不太容易。”然而,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面对问题时也能冷静思考,将自己的实力充分发挥出来。要提高专注力,在职场上有更好的表现,可参考以下5个方法:    1 目标明确:    认真思考“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才能让自己表现更好”等等问题,并且找出明确的方向,这些目标将会根植在潜意识中,成
近日对于中国民众而言,最怕发生的事,莫过于化工厂或矿坑,因洪水等天灾,或一些人为意外,导致有毒物质流入河流。在广东汕头,以及在东北黑龙江沿岸,都发生类似事件。  人们对化工厂从来又爱又恨,化工厂可以带来就业,但与此同时,化工厂一旦出意外,或环保上做得不好,带来的打击也是灾难性的。  在西方国家,不少化工厂由于历史因素,都坐落在邻近民居,甚至生态上重要的地区,而这些化工厂又怎样保证他们既能维持生产,
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虽然解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但嫦娥奔月的故事依然深植人心。人们总为它温柔皎洁的光辉深深着迷。想把天上明月摘下来送给情人吗?其实制表师早在18世纪就已经帮你实现。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月球有着诸多兴趣,华人世界更多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民间故事,备添传奇色彩。早在古文明时期,智者以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制定历法;对当时的航海者与农民来说,月亮的确是每日重要的观测指标,大自然的气候变化、
明刀明枪识港男    小云23岁 正职:Amway推销员  小云是河北人,家境清贫,3年前到深圳打工。她的梦想是嫁到香港,曾跟两个港人拍拖,但最后皆遭抛弃:“当假狐狸也不赖,客人想离婚才找我帮忙,你们离婚后,港男若娶我,我便可由狐狸精变为大老婆。”  “香港女人疑心重,聘我们测试丈夫是否忠诚。”  身形纤瘦,貌似谷祖琳的小云,被港妇派去试探丈夫能否抗拒诱惑。 这位港妇有个9岁女儿,丈夫在东莞当厂长
自1910年以来,意大利顶级西服品牌埃麦尼吉尔多·杰尼亚一直维系着家族经营,将源自100年前的创业精神保留至今。    4台机器打下百年基础    早于100多年前,杰尼亚家族的第一代米开朗基罗·杰尼亚已为这项家族事业打下了基础。他原是钟表商,却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用4台织布机纺织羊毛,成为家庭式作业的面料供货商。MjcheIangelo共有10个小孩,当中最小的孩子埃麦尼吉尔多生于1892年,正
苹果iphone 4因天线设计不良,引起轩然大波,在手机公司负责测试手机的詹凯儒,更加谨慎地检验手中即将上市的新手机:“手机测试分两部分,量产前有研发端的测试,上市前,还会把手机交到我们部门,我们要以消费者的角度,测试实际上会使用的各种状况。”  每部手机詹凯儒要测试2~4周,软硬件各细节都要反复操作。“操作界面够不够人性、上网流不流畅,甚至能不能马上找到闹钟功能;硬件则要看屏幕够不够大、把手机放
“只能上脱口秀”詹姆斯被酸    属于湖人与凯尔特人的总冠军赛热热闹闹,骑士“小皇帝”詹姆斯又一次成为观众,只能躺在家里沙发上收看转播,不知道自己的冠军梦何时能圆。  美联社新闻标题非常醒目地指出,“当布莱恩在打球时,詹姆斯能做的只有说话”。指的是两人同样出现在电视上,但前者还穿着球衣争取总冠军杯,后者却是上脱口秀大谈他的未来动向。 该报道出在专栏作家达柏格之手,他酸溜溜写下对詹姆斯有关未来动向
他是我行我素的型男,影迷心目中的偶像,镁光灯下的宠儿,好莱坞最难捉摸的明星,他是基努·里维斯。    1964年9月2日出生于黎巴嫩贝鲁特,今年44岁的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堪称是好莱坞最大的惊奇,无论是大起大落的演艺生涯、无逻辑可言的选片原则、随缘随意的工作态度、神秘低调的私生活,甚至是最私密的性别倾向等等,都异于一般制式的好莱坞名流,你从不会在基努·里维斯身上找到一个肯定的句
戏精黄秋生是周杰伦的干爹,他拍过160多部电影,得奖纪录辉煌,绯闻也不少,个性像大炮,有“暴躁影帝”之称。他回到家中是个严父,管教两个调皮儿子的方法是“动口也动手”,他说:“我儿子很有趣,平时举止像王子,但态度不对时,我还是要教训他们。”所以两个儿子超怕他。  虽然已经47岁,但他瘦身成功改走型男路线,分别和台湾名模孟广美、大陆女星范冰冰以及香港名模Jessle闹过绯闻,绯闻对象遍及两岸三地,但他
有“台湾先生”之称的谷月涵,不仅是台湾女婿,还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在他谨守父亲教导的工作纪律之下,带领的研究团队不仅获得很大的成就,更为他树立不败的名声与地位。    清晨5点,多数人还在好梦正鼾之时,花旗环球证券台湾区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已醒来,梳洗罢、做完固定的晨间运动之后,约摸在早上7点准时踏入位于台北市信义区的办公室,开始一整天的工作行程。    对工作应有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