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的良好亲子关系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马加爵杀人”到现今“成都10岁小学生跳楼”等一系列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作为一位母亲兼教育工作者,在惋惜、感叹的同时,不禁反思:如果家庭教育能慢些,如果孩子能像歌曲《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样:“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学习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在家长那里得到适当的理解和正确的建议,还会有这样的惨案发生吗?如果拥有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构建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愿意主动跟家长沟通,孩子的矛盾将得以进一步化解、压力将得以进一步舒缓。到底怎样才能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尊重孩子,悉心倾听
  看完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笔者便找到了答案,内心便变得静谧美好起来。其实,这本书不是让孩子慢慢来,而是让做父母的慢慢来,让父母给孩子多一点的时间和自我,慢慢地陪着他一起成长。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家长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首要前提。多数人都习惯诉说,不习惯倾听,尤其是父母,面对孩子更是滔滔不绝,总要求孩子“听话”。 其实孩子的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不听孩子诉说,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呢?不听孩子诉说,又怎么能了解他、教育他呢?所以,家长们想要有个“听话”的孩子,必须先要“听”孩子说“话”,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论事情的对与错、好与坏,不要嫌孩子烦,不要认为孩子的思想幼稚,不要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忙于做其他的事情,让孩子觉得家庭是平等对话的场所,爸爸妈妈很尊重他。只有家长善于“听”,孩子才会愿意“说”。慢慢地,家庭氛围才会变得宽松,父母才能倾听到孩子的心声,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及时教育孩子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赢得孩子的依赖和敬爱。
  给予自由,耐心陪伴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曾说:“要给孩子爱和自由,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爱和自由”。爱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给孩子自由,却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够做到的。看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后,笔者不断地反问自己:“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有没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们,让他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有没有因工作忙碌敷衍忽略了孩子?有没有因心情恶劣而无端迁怒与孩子?”答案让我怵然心惊,因为父母更多的时候,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期望给予了孩子,无视了孩子的自由。大多数的家长要求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围棋……这样忙碌的孩子,怎么能慢慢来呢?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无谓“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这才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只能持续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所以学的内容相对少点,学的时间相对短点,慢慢地教、慢慢地学,一天进步一点点,耐心地陪伴孩子,静听花开的声音,孩子才会和谐成长,才会将父母视为他们成长旅途中的好伙伴。
  爱护适度,尽量放手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爱不只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与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督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中国父母并不很多,大多数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强势的溺爱或者是无原则的放纵的宠爱。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什么都不会做了,变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比如,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用什么样的铅笔橡皮,玩什么样的玩具。只要不是破坏性的行为、危害身体的活动或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家长就要少干涉。不要剥夺孩子动手的权利,不要因为孩子做得太慢或做得不好就包办代替,而使孩子失去学习练习的机会。作为家长,请不要吝惜你的时间,多放手,慢慢来。请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们的孩子会做得很好,我们的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漫长人生慢慢走,“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送给天下父母的特别礼物”。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谨记:教育是充满等待的,它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真正地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培养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请慢慢来。为人父母者,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陪着孩子一起走。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古贲幼儿园)
其他文献
目的:1、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的疗效,观察不同剂量对疗效的影响。2、观察T1D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MNC)中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是数学的灵魂。数学学习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概括、迁移等方法的过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基本思想方法的确立,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都是通过对同一系统以及不同系统内知识、方法、思想等进行比较而获得的。  聚焦“比较”,理性解读  顺应学情,从已有经验出发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思想方法进行比较时,就要顺应他们已
课堂中常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节外之枝”,而这些“节外之枝”正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闪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涌动,是教师因势利导的可贵资源。关注课堂上的教学生成,可以将学生们的思维引向活跃,将理解引向深化,打造语文魅力四射的精彩课堂。  营造氛围,引导课堂生成  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氛围一直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课堂生成的先决条件。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
“生本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立足于关注学生的生活与生长。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程学习中要真正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改课程内容与安排,以更好地利于自己的成长。在笔者所在学校试行的“共享式”学习课堂上,师生一起分享备学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课堂真实、鲜活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生命的提升,从而促使课堂学习的动态生成,可见,“共享式”学习的课堂正是对“生本教育
在省市“十二五”课题《品德教学审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实施“审美化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立美于教”
漫步在城市步行街的文化墙,凝视着墙面感人的故事,徜徉于古人孜孜不倦的求学境界,转身融入到车流滚滚的钢铁水泥森林中,心中似有所悟:在现代化的时代,人们的眼光愈加迷乱;在这物质至上、空气污浊的时代,精神家园怎样“拓荒”?寻找一条“回家”的路也应是教育者的责任。  中华文化与柔性哲学  李白有诗云:“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诗中抒发了古代著名君臣同心同德,共谋大业的感慨。“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看
根据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在六年级毕业时应达到二级水平,在词汇方面要求掌握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个至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在语言教学中,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基石。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所说:“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什么都表达不了。”这足以说明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当然词汇的教学更离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数学是很理性的,只能向学生提供知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什么作用。其实不然,数学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蕴含心理健康资源  计算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计算是数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计算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第一,多种算法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数学题中,一题往往有多种解决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不知从何时起,“幸福”一词成了流行的时尚语。对于“幸福”的解读,笔者是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那一刻开始的。书中介绍了雷夫这位美国教师如何把学生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那些生动真实的教育故事及雷夫老师的教育情怀荡涤着笔者的心灵。掩卷长思:幸福是孩子们渴望伴着书香度过诗意的童年。叩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带领班里的孩子找准幸福坐标,看清幸福轨迹,行走在求知的道路上?“教师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
开学第一天,大家都报到了,正在给初一新生上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班会课。突然一个个头特高的男生站在门口喊报告,大家的眼睛都转向了他,他立刻成了全班的焦点。我知道,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