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利用其自身特点和优势,打造品牌陈列,挖掘社教资源,加强基地共建,创新社教模式,丰富社教内容,培养高素质社教队伍,彰显文化精神,树立品牌形象,实现社教功能最大化,逐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教之路。
【关键词】纪念馆;社教;文博工作;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第659号文件《博物馆条例》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观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大家可以看到,博物馆的目的在序次上做了调整,把教育放在了首位,博物馆定义的微调,凸显了博物馆教育职能的重要性。因此,各博物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宣传活动,成为了博物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承担社教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在社教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是依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它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革命纪念地、人类的精神家园和红色旅游景区,是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桂林八办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注重社会效益,加强基地共建,创新社教模式,丰富社教内容,彰显文化精神,树立品牌形象,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教之路。
一、发挥自身优势,挖掘社教资源,打造品牌陈列
谈到社教,大家往往忽略了最大的社教阵地和最主要的社教资源——纪念馆固有的遗址遗迹和陈列展览。纪念馆是社教的课堂,也是接受终身教育的学校。如何结合纪念馆的特点和优势创新社教形式,将极其丰富的纪念馆资源优势转化为社教品牌,是纪念馆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一直注重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挖掘展览主题,提升展陈水平,拓展陈列内容,加强交流临展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主题明确的精神食粮。在陈列设计、展陈方式和观众互动上,努力营造陈展与参观人员的情感共鸣,实现观众获取资料信息和情感信息的最大化。在陈展内容上,注重前瞻性、高水平、有特色、先进性、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突出馆藏文物特点,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丰富教育内涵;在形式上,注重形象性、科学性、参与性、互动性、艺术性以及桂林的地域性,让纪念馆真正成为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依据自身特点展示旧址复原陈列和《抗日烽火映桂林》基本陈列两大主题。旧址复原陈列按原貌复原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各个科室以及房东卖酒的情形。透过复原陈列,观众可身临其境,了解和感受八路军战士为了革命为了抗战胜利而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烽火映桂林》大型纪实性主题基本陈列共展出珍贵历史照片1300多张、抗战文物300余件。展览通过模拟电台发报、仿真场景、立体沙盘、多维动画、多媒体互动等现代先进技术,多层次、多视角展示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从诞生到结束的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2016年获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博物馆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区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奖。
为了更好地宣传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各种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的专题展览。先后举办了《国旗颂》《奋发图强 共圆中国梦》《隐蔽战线的传奇——抗战时期的中共隐蔽战线》等50多个专题展览。2018年11月,为了纪念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80周年,纪念馆推出了《红色特工王李克农传奇人生》主题展览。这一系列专题展览,让前来参觀的观众在感受展览内容的深刻内涵、丰富革命历史和文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的熏陶和洗礼,收获信念和感动,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努力建设家园和报效祖国。
二、创新社教模式,丰富社教内容,形成品牌特色
为了贯彻“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丰富社教内容,更好地开展社教工作,创新社教模式,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队,以专家讲座、巡回展览、馆校联合、馆际交流、知识竞赛、绘画比赛、演讲大赛、主题征文以及开展群众文化等多种形式,针对性举办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辐射面广泛。活动设计在突出教育服务功能、传达文化理念、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以人为本、贴近群众、寓教于乐,激发观众对历史的兴趣,真正做到“与公众对话,为公众服务”。
(一)走向社会,举办巡回展览
纪念馆社教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前来纪念馆参观的人群,如何去积极影响没来或没机会来纪念馆参观的人群,让他们如同走进纪念馆一般轻松学习、了解和掌握纪念馆的历史文化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需要纪念馆创新宣教模式,拓展社教阵地。举办巡回展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的一大特色活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每一年都有一至两个展览送到桂林市的社区、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市属各县等地进行巡回展览并进行免费讲解,先后走进桂林市各县区、县区学校及文化广场举办巡展40多场;社区30多场;桂林市大中小学80多场;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共计达230多场。在广西区内,巡回展览通过物流的形式送至百色起义纪念馆、广西革命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等地进行巡回展览。广西区外的通过发送邮件在当地制作的形式送至国内各博物馆、纪念馆展出,如把展览送到新疆乌鲁木齐八路军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地进行交流展览。办展形式不拘一格,纪念馆采取单位独办、与博物馆及文管所等相关单位联办、由自治区民委等政府机关举办、本单位承办等多种形式灵活开展。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积极走向社会举办巡回展览,把文化精神食粮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把党的文化惠民政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宣教力度大,辐射范围广,社会效益显著,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二)策划主题活动,进行特色宣传
一个好的主题活动往往能更好地增强民族自信、激发爱国热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自觉担当“构建精神家园”的社会责任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利用各种契机,通过策划主题活动进行特色宣传,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在清明、五一、五一八、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七一、七七等重要时间节点,运用网站宣传、基层宣讲、展览展示、作报告、联合展出、社区互动等多种创新的方式策划主题活动,积极发挥纪念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特殊的日子赋予特殊的意义。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组织各界人员举行了“满怀激情踊跃收看阅兵直播盛况”主题活动。清明节是中国“时年八节”之一。节前节后,纪念馆积极组织全市市民及学生开展纪念英烈主题教育活动。纪念馆为观众设置了献花、签字、祭先烈等活动,还为群众准备了折纸鹤。为庆祝“五·一八”国际博物馆日,纪念馆根据每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举办各类引人入胜的展览和社教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纪念馆,了解革命历史和抗战文化知识。
(三)拓展社教内容,举办专题讲座
一直以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纪念馆利用反映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桂林乃至广西各民族人民团结抗战的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举行各种报告会、讲座和大讲坛,向学生、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异彩纷呈,亮点突出。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为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桂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出的突出贡献,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教育,桂林理工大学学校社会科学联合会邀请纪念馆的研究员作客雁山讲坛;又如由市团委对口交流的香港大学生交流团在桂林进行文化交流,纪念馆的研究员应邀进行“抗战时期的桂林和抗战‘文化城’”专题讲座;再如,纪念馆的副研究员在少年宫为少年儿童及家长举办“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专题讲座。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与社会各界合作紧密,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纪念馆与机关单位、学校、社区、协会、企业等社会各界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开展形式多样 、活泼有趣的社教活动,使纪念馆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成为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实现文化大繁荣,共同弘扬红色文化,纪念馆与80多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基地共建成绩显著: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传统教育基地,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新时代武警官兵讲师所,自治区统战部传统教育基地,桂林市海事局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桂林市大中院校以及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基地。纪念馆除了是教育基地,还是培养基地、实践基地、教学基地和服务基地。如与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签订协议书共建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是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的志愿者服务基地,是桂林市党校的培训基地和第二课题。为激发桂林市民参与文化、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也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的社教内容之一。如与桂林市邮政、集邮公司、集邮协会及钱币协会等合作,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及纪念邮票展览,成为了桂林市集邮爱好者的大聚会,在集邮中见证了历史,收获了知识;在救亡日报社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举行有奖猜谜活动,吸引了众多猜谜爱好者。一系列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五)利用媒体网络多方宣传
在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媒体网络进行内容传播与自我宣传成为了纪念馆公众参与活动以及与公众交流的新手段。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教育,探索社教模式,除了使用报纸、电视、电台、书籍、发放简介等传统宣传模式外,尝试运用新媒体宣传,建立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官方网站,设立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微信公众号,人们可通过纪念馆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全面了解纪念馆的相关信息和最新动态。新媒体平台改变了以往的社教模式,观众在媒体上参观后,通过留言,能和纪念馆进行更好的交流,也能得到更及时的反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网站上除了设置本馆概况、资讯、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精品、学术研究、党的建设等栏目外,还设置了3D放映技术的虚拟展厅,在虚拟展厅中,观众可通过引导箭头 360 度在网络上进行纪念馆实景参观。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让人们能足不出户便感受到纪念馆的文化魅力,满足了广大群众探知、求知的欲望,极大地拓宽了宣传渠道。
三、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社教队伍
讲解员是纪念馆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纪念馆的名片,是纪念馆社教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参观和受教育的质量,影响着纪念馆的窗口形象。因此,以人为本,注重讲解员培养,打造高素质社教队伍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社教事业的工作重点。
严把招聘关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选拔培养讲解员的第一要素。纪念馆在不断摸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选拨讲解员的标准和程序。在招聘过程中,采取公开、竞争、平等、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拨一批有强烈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精神、知识过硬、普通话标准、应变能力强的优秀讲解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采取初试和考试两部分。从报名人员中筛选一批进入考试阶段。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相关历史知识和素质能力;面试分为文章朗读、即兴讲解和才艺展示。面试测试应聘者的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应变能力。通过严把招聘关,层层筛选,把高起点、高素质的宣讲人员充实到纪念馆的社教队伍中来。
严把业务技能培训关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培养讲解员的关键环节。优秀人才从培養开始,将层层选拔新招聘进来的讲解员进行岗前培训是讲解员历程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合格讲解员的重要环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从党史知识、语言表达、讲解技巧、普通话发音等多方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对老讲解员每周一上午利用闭馆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表达、普通话提高、讲解内容拓展、讲解技巧等培训,要求做到因人施讲。根据十九大精神对讲解词进行深化,多次对社教人员进行有关党性知识教育的业务培训。此外,纪念馆社教人员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讲解员培训班、讲座、讲解大赛,到兄弟单位观摩学习等,做到学习日常化、培训常态化、观摩正常化、比赛经常化。
严把考核关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提高讲解员社教水平的重要环节和举措。对新招聘的讲解员在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后进行严格考核,对老讲解员进行一年一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将讲解员定级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待遇与级别直接挂钩。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用考核定级制度,使能者上,优胜劣汰,促进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建立了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在社教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总之,在社会飞速发展和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纪念馆只有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作品牌陈列,挖掘社教资源,创新社教手段,丰富社教内容,打造高素质社教队伍,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教品牌特色,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实现社教功能最大化,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而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万玉琴(1974-),女,汉族,湖南,研究生,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桂林抗战文化、抗战史、革命史。
【关键词】纪念馆;社教;文博工作;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第659号文件《博物馆条例》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观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大家可以看到,博物馆的目的在序次上做了调整,把教育放在了首位,博物馆定义的微调,凸显了博物馆教育职能的重要性。因此,各博物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宣传活动,成为了博物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承担社教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在社教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是依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它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革命纪念地、人类的精神家园和红色旅游景区,是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桂林八办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注重社会效益,加强基地共建,创新社教模式,丰富社教内容,彰显文化精神,树立品牌形象,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教之路。
一、发挥自身优势,挖掘社教资源,打造品牌陈列
谈到社教,大家往往忽略了最大的社教阵地和最主要的社教资源——纪念馆固有的遗址遗迹和陈列展览。纪念馆是社教的课堂,也是接受终身教育的学校。如何结合纪念馆的特点和优势创新社教形式,将极其丰富的纪念馆资源优势转化为社教品牌,是纪念馆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一直注重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挖掘展览主题,提升展陈水平,拓展陈列内容,加强交流临展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主题明确的精神食粮。在陈列设计、展陈方式和观众互动上,努力营造陈展与参观人员的情感共鸣,实现观众获取资料信息和情感信息的最大化。在陈展内容上,注重前瞻性、高水平、有特色、先进性、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突出馆藏文物特点,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丰富教育内涵;在形式上,注重形象性、科学性、参与性、互动性、艺术性以及桂林的地域性,让纪念馆真正成为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依据自身特点展示旧址复原陈列和《抗日烽火映桂林》基本陈列两大主题。旧址复原陈列按原貌复原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各个科室以及房东卖酒的情形。透过复原陈列,观众可身临其境,了解和感受八路军战士为了革命为了抗战胜利而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烽火映桂林》大型纪实性主题基本陈列共展出珍贵历史照片1300多张、抗战文物300余件。展览通过模拟电台发报、仿真场景、立体沙盘、多维动画、多媒体互动等现代先进技术,多层次、多视角展示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从诞生到结束的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2016年获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博物馆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区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奖。
为了更好地宣传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各种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的专题展览。先后举办了《国旗颂》《奋发图强 共圆中国梦》《隐蔽战线的传奇——抗战时期的中共隐蔽战线》等50多个专题展览。2018年11月,为了纪念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80周年,纪念馆推出了《红色特工王李克农传奇人生》主题展览。这一系列专题展览,让前来参觀的观众在感受展览内容的深刻内涵、丰富革命历史和文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的熏陶和洗礼,收获信念和感动,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努力建设家园和报效祖国。
二、创新社教模式,丰富社教内容,形成品牌特色
为了贯彻“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丰富社教内容,更好地开展社教工作,创新社教模式,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队,以专家讲座、巡回展览、馆校联合、馆际交流、知识竞赛、绘画比赛、演讲大赛、主题征文以及开展群众文化等多种形式,针对性举办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辐射面广泛。活动设计在突出教育服务功能、传达文化理念、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以人为本、贴近群众、寓教于乐,激发观众对历史的兴趣,真正做到“与公众对话,为公众服务”。
(一)走向社会,举办巡回展览
纪念馆社教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前来纪念馆参观的人群,如何去积极影响没来或没机会来纪念馆参观的人群,让他们如同走进纪念馆一般轻松学习、了解和掌握纪念馆的历史文化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需要纪念馆创新宣教模式,拓展社教阵地。举办巡回展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的一大特色活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每一年都有一至两个展览送到桂林市的社区、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市属各县等地进行巡回展览并进行免费讲解,先后走进桂林市各县区、县区学校及文化广场举办巡展40多场;社区30多场;桂林市大中小学80多场;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共计达230多场。在广西区内,巡回展览通过物流的形式送至百色起义纪念馆、广西革命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等地进行巡回展览。广西区外的通过发送邮件在当地制作的形式送至国内各博物馆、纪念馆展出,如把展览送到新疆乌鲁木齐八路军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地进行交流展览。办展形式不拘一格,纪念馆采取单位独办、与博物馆及文管所等相关单位联办、由自治区民委等政府机关举办、本单位承办等多种形式灵活开展。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积极走向社会举办巡回展览,把文化精神食粮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把党的文化惠民政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宣教力度大,辐射范围广,社会效益显著,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二)策划主题活动,进行特色宣传
一个好的主题活动往往能更好地增强民族自信、激发爱国热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自觉担当“构建精神家园”的社会责任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利用各种契机,通过策划主题活动进行特色宣传,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在清明、五一、五一八、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七一、七七等重要时间节点,运用网站宣传、基层宣讲、展览展示、作报告、联合展出、社区互动等多种创新的方式策划主题活动,积极发挥纪念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特殊的日子赋予特殊的意义。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组织各界人员举行了“满怀激情踊跃收看阅兵直播盛况”主题活动。清明节是中国“时年八节”之一。节前节后,纪念馆积极组织全市市民及学生开展纪念英烈主题教育活动。纪念馆为观众设置了献花、签字、祭先烈等活动,还为群众准备了折纸鹤。为庆祝“五·一八”国际博物馆日,纪念馆根据每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举办各类引人入胜的展览和社教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纪念馆,了解革命历史和抗战文化知识。
(三)拓展社教内容,举办专题讲座
一直以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纪念馆利用反映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桂林乃至广西各民族人民团结抗战的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举行各种报告会、讲座和大讲坛,向学生、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异彩纷呈,亮点突出。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为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桂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出的突出贡献,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教育,桂林理工大学学校社会科学联合会邀请纪念馆的研究员作客雁山讲坛;又如由市团委对口交流的香港大学生交流团在桂林进行文化交流,纪念馆的研究员应邀进行“抗战时期的桂林和抗战‘文化城’”专题讲座;再如,纪念馆的副研究员在少年宫为少年儿童及家长举办“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专题讲座。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与社会各界合作紧密,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纪念馆与机关单位、学校、社区、协会、企业等社会各界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开展形式多样 、活泼有趣的社教活动,使纪念馆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成为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实现文化大繁荣,共同弘扬红色文化,纪念馆与80多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基地共建成绩显著: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传统教育基地,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新时代武警官兵讲师所,自治区统战部传统教育基地,桂林市海事局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桂林市大中院校以及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基地。纪念馆除了是教育基地,还是培养基地、实践基地、教学基地和服务基地。如与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签订协议书共建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是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的志愿者服务基地,是桂林市党校的培训基地和第二课题。为激发桂林市民参与文化、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也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的社教内容之一。如与桂林市邮政、集邮公司、集邮协会及钱币协会等合作,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及纪念邮票展览,成为了桂林市集邮爱好者的大聚会,在集邮中见证了历史,收获了知识;在救亡日报社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举行有奖猜谜活动,吸引了众多猜谜爱好者。一系列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五)利用媒体网络多方宣传
在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媒体网络进行内容传播与自我宣传成为了纪念馆公众参与活动以及与公众交流的新手段。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教育,探索社教模式,除了使用报纸、电视、电台、书籍、发放简介等传统宣传模式外,尝试运用新媒体宣传,建立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官方网站,设立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微信公众号,人们可通过纪念馆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全面了解纪念馆的相关信息和最新动态。新媒体平台改变了以往的社教模式,观众在媒体上参观后,通过留言,能和纪念馆进行更好的交流,也能得到更及时的反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网站上除了设置本馆概况、资讯、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精品、学术研究、党的建设等栏目外,还设置了3D放映技术的虚拟展厅,在虚拟展厅中,观众可通过引导箭头 360 度在网络上进行纪念馆实景参观。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让人们能足不出户便感受到纪念馆的文化魅力,满足了广大群众探知、求知的欲望,极大地拓宽了宣传渠道。
三、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社教队伍
讲解员是纪念馆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纪念馆的名片,是纪念馆社教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参观和受教育的质量,影响着纪念馆的窗口形象。因此,以人为本,注重讲解员培养,打造高素质社教队伍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社教事业的工作重点。
严把招聘关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选拔培养讲解员的第一要素。纪念馆在不断摸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选拨讲解员的标准和程序。在招聘过程中,采取公开、竞争、平等、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拨一批有强烈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精神、知识过硬、普通话标准、应变能力强的优秀讲解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采取初试和考试两部分。从报名人员中筛选一批进入考试阶段。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相关历史知识和素质能力;面试分为文章朗读、即兴讲解和才艺展示。面试测试应聘者的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应变能力。通过严把招聘关,层层筛选,把高起点、高素质的宣讲人员充实到纪念馆的社教队伍中来。
严把业务技能培训关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培养讲解员的关键环节。优秀人才从培養开始,将层层选拔新招聘进来的讲解员进行岗前培训是讲解员历程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合格讲解员的重要环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从党史知识、语言表达、讲解技巧、普通话发音等多方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对老讲解员每周一上午利用闭馆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表达、普通话提高、讲解内容拓展、讲解技巧等培训,要求做到因人施讲。根据十九大精神对讲解词进行深化,多次对社教人员进行有关党性知识教育的业务培训。此外,纪念馆社教人员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讲解员培训班、讲座、讲解大赛,到兄弟单位观摩学习等,做到学习日常化、培训常态化、观摩正常化、比赛经常化。
严把考核关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提高讲解员社教水平的重要环节和举措。对新招聘的讲解员在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后进行严格考核,对老讲解员进行一年一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将讲解员定级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待遇与级别直接挂钩。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用考核定级制度,使能者上,优胜劣汰,促进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建立了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在社教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总之,在社会飞速发展和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纪念馆只有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作品牌陈列,挖掘社教资源,创新社教手段,丰富社教内容,打造高素质社教队伍,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教品牌特色,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实现社教功能最大化,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而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万玉琴(1974-),女,汉族,湖南,研究生,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桂林抗战文化、抗战史、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