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准备文明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踏着小车欢快地去学校的路上,我看到了这样不和谐的一幕:
  一个年轻人试图把新鲜的易拉罐扔进垃圾箱,像扔篮球一样,在离“篮筐”两米远的地方。可他失败了。真实的情况是:这最多算是个篮板。易拉罐沿着垃圾箱的外壁滑了下来。可惜这名运动员没有具备最基本的体育素质:永不放弃。只见他把篮球孤单地留在了栏架旁,只留给它一瞥深情的凝望,然后转身离开。
  年轻人有文明意识,他知道要将废弃的易拉罐扔进垃圾箱,可当易拉罐掉出来的时候,他没有选择上前将它重新拾起,而是决定离开。我不知道事后他有没有感到一丝丝遗憾与愧疚,但作为旁观者,我感受到了。我暂且给这种行为下一个定义:“文明未遂。”它的过程是这样的:文明意识——准备文明——实施——失败。虽然它的结果是失败的,但它比压根没有文明意识比起来,还是有其可取性的。
  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应该将文明进行到底。在有文明意识到成功实现文明的过程中,有一个易断的环节,叫准备文明。如果你选择将易拉罐扔进垃圾箱,就不要把易拉罐留在垃圾箱脚下;如果你选择扶老奶奶过马路,就不要把老奶奶丢在马路中央。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工作是拾荒,但他却显得那样的耀眼。老人总是将经由自己处理过的垃圾桶还原到最干净的状态。我十分敬佩他。文明在他的眼中是一种责任。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华丽的渲染,他用人人皆懂的朴素行为诠释了文明的字面意义: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人或国家)。他没有多高的学识,但却努力维护着文明。所以,文明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凌霄花,而是满眼皆是的小草,但请不要去践踏它。否则,这将会演变成为一个错误:从文明退化为野蛮。
  准备文明是文明的前奏,但有前奏不一定能谱成一曲美妙的音乐。要用文明转变观念,指导行动。永远不要做一个仅有文明意识的人,“文明未遂”也永远只是准备文明的反映。没有谁会因为你懂得做一个文明人的重要性而把你当做榜样来效尤,真正的文明人应该是文明的践行者。要用文明之光驱散昨天的黑暗,照亮明天的希望。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准备文明。
  在踏着小车欢快地回家的路上,那个易拉罐依然孤独地倚在垃圾箱旁边。它的悲哀或许只有明明到了家门口却忘了带钥匙的人才懂得吧。让那个可怜的易拉罐回家吧!让文明进行到底吧!
  庹琳子,武汉市第十五中学学生。
其他文献
随着循证政策的发展,系统评价文献的制作、传播、利用已经受到卫生政策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本文针对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人员需要,基于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对实施系统评价
高职教育需要均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跟上硬件建设,精神与物质文明同步才可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如果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缺乏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那就很可能造成学生的职业精神低下,缺乏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热忱。文化修养缺失的学生不仅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还有可能会危害社会。  国学课程集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使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要素、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提升内
重庆二郎科技新城工业区社区服务中心工程,利用企业文化这个魂创建与工程施工特点相适应、与施工现场环境相协调、与生产一线员工精神需求相吻合的企业文化氛围,成功地推动了
“1”阶段实习是“2+1”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1”阶段实习可分为实习准备阶段、实习进行阶段和实习总结阶段。不同阶段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学校在进行管理时,应当结合具
推行快乐工作法,是落实“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培养企业亲和力、构建和谐企业的战略举措,是拓展人性化管理、创新企业文化的科学抉择.在企业推行快乐工作法
参哲学研究备张一兵杨思基(1)1 孙亦平(1)1014 281、.产、.了、、了、、Z、几产1上4 7 79了吸、了.、了.、了‘气2‘陈晓嫂魏福明孙以楷张刚王兴国付欣晴宗培(9)4 7 5 08门l,
期刊
随着江西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江西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主要力量之一.纵观国内外,世界500强企业都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
南朝梁武帝萧衍及其子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均爱好文学。四萧以自己杰出的创作成绩,对文学典籍的整理编纂,直接促进了时代文学的发展。同时,萧氏父子凭借政治地位组成文学集团,组织大批文士共同进行文学创作,更有力地推动了梁代文学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梁代文坛。文学创作繁荣的本身,也反映了四萧对文学的喜爱与重视。  一.爱好文学及文学创作  南朝诸帝,大多喜好文学,尤以梁代萧衍、萧统、萧纲、萧绎父
湖北省电力公司襄樊供电公司党委将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员工素质提升的关键点、企业科学发展的着力点、服务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采取“六化三促”的有效举措,实施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