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行为与村落空间的关联互构探究——以珠海市会同村为例

来源 :小城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中,村落空间承载着历史文化与人文底蕴,游客行为承载着社会物质文化需求与消费意向,应聚焦村落空间与游客行为的互动关系,使二者相互契合,更好地激发空间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本文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会同村为例,运用“行为—空间”关联性理论及其方法体系探究游客行为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联互构.通过行为注记等调研方法对村落重要空间的特征与游客行为分布进行统计与总结,进一步对行为集聚量差异较大的空间进行对比,探寻空间对行为的客观限定机制、行为对空间的主观选择机制.最后提出“游客行为—村落空间”互构策略,降低空间先决条件对行为的限制,强化空间后天利用对行为的适应,从而推动乡村空间的适游性建设.
其他文献
文中从苏州地区深化产教融合的角度,提出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创新产教融合载体、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教学团队、推进产教融合新机制六大对策.
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够解决传统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固化的流水线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各节点之间缺乏协调以及供需错位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强化对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认识,采用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战略,构建信息一体化平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制定人才培养供应链评价与激励机制.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历史载体,其空间分布是不同时空背景下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宏观层面、基于市域和个体双重视角,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呈现区域不均衡和局部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3个传统村落集聚区;(2)云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但影响程度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3)坝山相间的地形塑造出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地理区隔为传统村落保存创造条件;(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中西南地区是我国山地历史城镇数量较多、发展类型丰富而多样的典型山地区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其出现山水关系破坏、平面布局涣散、街巷格局消失、节点标识丧失的保护困境.为实现西南地区历史城镇有序发展,本研究总结了西南山地历史城镇在山水关系、平面布局、街巷格局、节点标识等方面的空间形态特征,并从历史城镇的山水关系延续、平面布局更新、街巷格局再塑、节点标识焕活四个方面提出面向西南地域的历史城镇空间形态保护策略,实现其空间形态活化更新的目标,以期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