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性早熟是近年很多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但究竟什么是性早熟,哪些原因可引起性早熟,如何避免人为因素促发性早熟、一旦真是性早熟廊当如何治疗?作为孩子的家长必须弄清楚这些问题。
误认“性早熟”孩子添压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庭的大事。近年来,“性早熟”被媒体越炒越热,仿佛一夜之间孩子们都变成了“性早熟”,这其中有不少是认识误区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要正确对待。
案例13岁的初二女生小红,个头长到了1米六五,而且胸部明显比同龄女生丰满,完全像是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这一天,几位老师在扯闲话,一位说:“这孩子是不是有点性早熟?”老师无意的闲聊不料被一位同学听到,不几天,就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小红是性早熟,咱们老师都这么说。”听到传言后的小红感到非常难为情,一向开朗的她也变得少言寡语不愿和同学们交往,最后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愿再到学校上学。父母了解情况后也很担心,怀疑孩子是不是真的患上了性早熟。最后他们决定带孩子到市医院内分泌科找专家诊看。专家诊看后给出结论:孩子一切发育正常,根本不是性早熟。
心理分析:近年来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快。随之而来孩子的生理发育也普遍提前,这种现象给许多老师和学生家长造成了错觉,很轻易地把这类孩子归类为“性早熟”。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生理发育提前与“性早熟”是两码事。如女孩9岁乳房发育但她并没有来月经,这属发育偏早,不应视为性早熟。所谓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以前乳房开始发育,10岁以前来月经,男孩9岁以前变声、有喉结、阴茎增大。近年来,一些老师和学生家长对“性早熟”一知半解,对孩子生理发育过于“警惕”,见孩子第二性征发育就怀疑是不是患上了“性早熟”给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一些儿童一旦被老师和家长定为性早熟,就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疏远朋友,拒绝与他人交往等。作为父母,面对怀疑患上性早熟的孩子,甚至是确诊为性早熟的孩子,不可表现得忧心忡忡,要尽量和缓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发育,发育是件好事,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有力量有高度,但太早发育会有点麻烦,因此父母建议你今后少吃些炸鸡腿,多多锻炼身体,跟同学们一样长大好吗?父母不把“性早熟”说成洪水猛兽,孩子也不会出现过度的惶恐心态,性格上也不会变得自闭,饮食调控及医生的治疗方案也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
因此,提醒老师和家长对发育偏早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和心理卫生教育,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性早熟”的帽子,不要让刚刚叩响青春之门的孩子们背上“性早熟”的沉重心理包袱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儿童“性早熟”当心肿瘤作祟
近年发现,儿童性早熟尤其是男孩,有一半以上是由于某一器官生长肿瘤所引起的假性性早熟。如垂体肿瘤、垂体囊肿、脑肿瘤等,导致促性腺激素的异常分泌,刺激生殖器官从而出现一些与性早熟相似的表现。上述情况通过询问病史、做脑电图和摄头颅x线片,或特殊造影以及内分泌检查,可以得到确诊。另外,如果女孩患有卵巢良性或恶性肿瘤,只要肿瘤含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也可引起类似性早熟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有的性早熟的女孩,实际是长了卵巢肿瘤,尤其常见的是长了可以分泌雌激素的卵巢囊肿。这些肿瘤分泌的雌激素,能使乳房外阴和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改变,但卵巢并没有排卵,不具备受孕的可能性,因而也不属于真正的性早熟。当肿瘤被切除后,不正常的第二性征表现就会随之消失。肿瘤引起的“性早熟”除有明显的第二性征出现外还会并发一些其它症状,如视力改变(脑部肿瘤压迫视神经引起)、行走异常(肿瘤压迫相关运动神经引起)等表现,这些异常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此外,一些和性腺无关的病,有时也会使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女孩产生类似性早熟的症状。例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可有性早熟的表现。其原因是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这种激素不仅仅对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释放的作用,而且对促性腺激素有促进释放的作用,因而出现性早熟的表现。
总之,在确诊患儿是否为性早熟时必须要注意检查全身各器官的情况,以便找出真正的病因,进行有针对的治疗,以免误诊误治。
避免人为因素促发儿童性早熟
近年来,全球儿童性早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尽管由于社会进步,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变得优越,营养得到改善,疾病减少等有利因素加速了儿童生长和发育,但这不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主要因素。儿童性早熟主要是因为一些社会因素和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习惯所造成,这些人为因素很多是可以避免的。
一、避免环境污染:由于洗涤剂、农药及塑料业制造厂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及其分解物质,自然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类激素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大量释放农田,致使在土壤、水及植物中的含量增高,这些污染物在自然界中降解到一定程度后,均被发现具有雌激素样的活性。受环境雌激素物质的影响,无论是蔬菜、瓜果还是肉类食物,都含有很高剂量的雌激素。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了我们的下一代。
二、少食含激素的食物:目前市场上卖的都是肉食鸡,而喂肉食鸡的饲料里都含有激素,儿童要少吃这种肉鸡。现在在大街小巷都能看见与这个季节不相符的水果。据了解,为了提早上市,果农有时会用违规手法对水果“催熟”。如长期食用催熟的瓜果,会导致一些小孩发育紊乱,产生性早熟。除了催熟,外地产水果往往因长途运输而需要对水果进行保鲜,而保鲜剂中也含有激素。目前有关部门对上市水果的检测只做一些常规检测,比如说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而对水果中保鲜防腐、催熟剂中含有的激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标准。因此,对于一些“早产”的水果应尽量慎购,多吃应季果蔬。
三、禁忌盲目进补补品是引起孩子性早熟的元凶之一。一些家长常给孩子吃增食欲、益智健脑的保健品,殊不知,这些补品当中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引起儿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上升,从而导致儿童性早熟。研究发现蜂皇浆制剂中国花粉、蜂宝太子精、双宝素、鸡胚宝宝素、油煎蚕蛹等补品均能导致性早熟。因此家长要避免让孩子服用这些补品。一般来讲,家长只要用心安排好孩子的一日三餐,注意均衡饮食即可。
四、避免接触避孕药和使用成人化妆品:孩子误食家长避孕药可导致性早熟。儿童长期使用成人用化妆品也是导致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因此,利用药物避孕的家长要把药物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小儿要用儿童专用护肤用品。
五、少接触性信息:在现今这个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孩子不但可以从电视中获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画面,而且可以从报纸上、网络上接触到性信息。报 纸上刊登有各种声讯电话,网络中随时还可以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成人VCD,儿童接触多了,都会过早刺激到儿童心理,最终使他们产生性早熟。因此,净化各种媒体、家长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夫妻性生活的隐蔽是一件有关下一代身心健康的大问题。
儿童性早熟有药可治疗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性早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顺其自然发展,不必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性早熟可使儿童产生心理行为(早恋、手淫等)和身高增长提前停止。如果家长不予重视可能会使孩子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女孩提前发育后半年内、男孩一年内,可通过药物治疗延缓部分发育,一旦超过这个期限,孩子将失去长高空间,治疗也不能产生作用了。因此提醒家长,孩子过早出现乳房发育、出喉结等轻度性早熟症状后,应马上采取治疗措施。另有不少家长在孩子确诊为性早熟后惊慌不一,或唉声叹气,认为无药可治,这也是不对的,这会给孩子进一步增加了心理负担。
正确的治疗可以在早期抑制第二性征的发育,延缓骨成熟时间,防止骨骺早期闭合所导致的身材矮小,同时防止患儿出现心理和社会适应障碍,避免出现性伤害、早期性行为和早孕等现象的发生。治疗一直要持续到正常年龄的青春期出现为止。
对儿童性早熟的治疗有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对于性早熟处于早中期的,一般可采用中医疗法处于中晚期的,一般采用西医疗法。
中医在治疗性早熟时,一般按照“阴虚火旺”、“肝火旺盛”的病机,进行辨证论治。阴虚火旺表现为10岁以前月经来潮,经行量少,周期短,或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口干咽燥,午后两颧潮红,目赤,便秘,舌红,脉细数。治疗予滋阴降火法,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每服3~6克,1日2~3次。也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如:知母12克,黄柏、山茱萸、丹皮各9克,生地30克,龟板胶(烊化)、元参,仙鹤草各15克。乳房增大者,加生牡蛎(先煎)、生麦芽各30克,夏枯草15克。中药大补阴丸每服3~6克,1日2~3次对女孩性早熟也有很治疗作用。肝火旺盛表现为10岁前月经初潮,周期或长或短经行量少,色红,小腹胀,经前乳胀,口苦而干,大便秘结。苔黄舌红,脉弦而数。治以清肝泻火法,可以选用丹栀逍遥丸:每服3~6克,1日2~3次。或龙胆泻肝丸:每服3~6克,1日2~3次。也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如,龙胆草、白芍、夏枯草、生熟地、山茱萸各9克,黄芩、栀子各6克,柴胡各3克。
西医治疗性早熟一般采用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 nRHa),即将甘氨酸换成D-色氨酸、D-丝氨酸或D-组氨酸而成的合成激素。现多用长效制剂,每公斤体重0.1~0.3毫克,每4周肌注1次。D-丝氨酸-GnRH则可通过鼻粘膜吸收。本药可改善最终身高。甲孕酮用于女孩性早熟,每日口服用量为10~30毫克出现疗效后减量维持。有人用安宫黄体酮4~20毫克/天口服治疗女孩性早熟,治疗后其中半数以上乳房变软缩小,并且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月经初潮,但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无明显变化,骨龄也无明显改变,说明安宫黄体酮不能阻止骨骼生长过速和骨骺过早闭合,不能改善最终成年身高。而另一组女孩性早熟患者采用醋酸亮丙瑞林(商品名为抑那通,日本武田公司生产)60~90微克/公斤体重/月,每4周1次皮下注射。
40例患儿均已治疗观察半年以上,治疗期间每月观察第二性征变化,复查身高、体重、血清促黄体素(LH)、卯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丸素(T),每3个月复查一次子宫和卵巢B超,每半年复查手掌腕X线骨龄片1次。结果显示所有患儿治疗三个月后均有第二性征明显改善,乳房回缩,月经停止,治疗半年后血清E2,FSH、LH明显下降,骨龄增长速度减慢。用抑那通治疗中枢性性早熟不仅是安全、有效的,还可消除性早熟症状,减慢骨骼发育速度,延缓骨骼闭合,有助于患儿在成年期身高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它的副作用少,而且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是可逆的,是近年公认的一种疗效较好的药物。
(编辑 温远)
误认“性早熟”孩子添压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庭的大事。近年来,“性早熟”被媒体越炒越热,仿佛一夜之间孩子们都变成了“性早熟”,这其中有不少是认识误区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要正确对待。
案例13岁的初二女生小红,个头长到了1米六五,而且胸部明显比同龄女生丰满,完全像是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这一天,几位老师在扯闲话,一位说:“这孩子是不是有点性早熟?”老师无意的闲聊不料被一位同学听到,不几天,就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小红是性早熟,咱们老师都这么说。”听到传言后的小红感到非常难为情,一向开朗的她也变得少言寡语不愿和同学们交往,最后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愿再到学校上学。父母了解情况后也很担心,怀疑孩子是不是真的患上了性早熟。最后他们决定带孩子到市医院内分泌科找专家诊看。专家诊看后给出结论:孩子一切发育正常,根本不是性早熟。
心理分析:近年来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快。随之而来孩子的生理发育也普遍提前,这种现象给许多老师和学生家长造成了错觉,很轻易地把这类孩子归类为“性早熟”。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生理发育提前与“性早熟”是两码事。如女孩9岁乳房发育但她并没有来月经,这属发育偏早,不应视为性早熟。所谓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以前乳房开始发育,10岁以前来月经,男孩9岁以前变声、有喉结、阴茎增大。近年来,一些老师和学生家长对“性早熟”一知半解,对孩子生理发育过于“警惕”,见孩子第二性征发育就怀疑是不是患上了“性早熟”给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一些儿童一旦被老师和家长定为性早熟,就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疏远朋友,拒绝与他人交往等。作为父母,面对怀疑患上性早熟的孩子,甚至是确诊为性早熟的孩子,不可表现得忧心忡忡,要尽量和缓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发育,发育是件好事,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有力量有高度,但太早发育会有点麻烦,因此父母建议你今后少吃些炸鸡腿,多多锻炼身体,跟同学们一样长大好吗?父母不把“性早熟”说成洪水猛兽,孩子也不会出现过度的惶恐心态,性格上也不会变得自闭,饮食调控及医生的治疗方案也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
因此,提醒老师和家长对发育偏早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和心理卫生教育,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性早熟”的帽子,不要让刚刚叩响青春之门的孩子们背上“性早熟”的沉重心理包袱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儿童“性早熟”当心肿瘤作祟
近年发现,儿童性早熟尤其是男孩,有一半以上是由于某一器官生长肿瘤所引起的假性性早熟。如垂体肿瘤、垂体囊肿、脑肿瘤等,导致促性腺激素的异常分泌,刺激生殖器官从而出现一些与性早熟相似的表现。上述情况通过询问病史、做脑电图和摄头颅x线片,或特殊造影以及内分泌检查,可以得到确诊。另外,如果女孩患有卵巢良性或恶性肿瘤,只要肿瘤含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也可引起类似性早熟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有的性早熟的女孩,实际是长了卵巢肿瘤,尤其常见的是长了可以分泌雌激素的卵巢囊肿。这些肿瘤分泌的雌激素,能使乳房外阴和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改变,但卵巢并没有排卵,不具备受孕的可能性,因而也不属于真正的性早熟。当肿瘤被切除后,不正常的第二性征表现就会随之消失。肿瘤引起的“性早熟”除有明显的第二性征出现外还会并发一些其它症状,如视力改变(脑部肿瘤压迫视神经引起)、行走异常(肿瘤压迫相关运动神经引起)等表现,这些异常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此外,一些和性腺无关的病,有时也会使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女孩产生类似性早熟的症状。例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可有性早熟的表现。其原因是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这种激素不仅仅对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释放的作用,而且对促性腺激素有促进释放的作用,因而出现性早熟的表现。
总之,在确诊患儿是否为性早熟时必须要注意检查全身各器官的情况,以便找出真正的病因,进行有针对的治疗,以免误诊误治。
避免人为因素促发儿童性早熟
近年来,全球儿童性早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尽管由于社会进步,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变得优越,营养得到改善,疾病减少等有利因素加速了儿童生长和发育,但这不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主要因素。儿童性早熟主要是因为一些社会因素和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习惯所造成,这些人为因素很多是可以避免的。
一、避免环境污染:由于洗涤剂、农药及塑料业制造厂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及其分解物质,自然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类激素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大量释放农田,致使在土壤、水及植物中的含量增高,这些污染物在自然界中降解到一定程度后,均被发现具有雌激素样的活性。受环境雌激素物质的影响,无论是蔬菜、瓜果还是肉类食物,都含有很高剂量的雌激素。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了我们的下一代。
二、少食含激素的食物:目前市场上卖的都是肉食鸡,而喂肉食鸡的饲料里都含有激素,儿童要少吃这种肉鸡。现在在大街小巷都能看见与这个季节不相符的水果。据了解,为了提早上市,果农有时会用违规手法对水果“催熟”。如长期食用催熟的瓜果,会导致一些小孩发育紊乱,产生性早熟。除了催熟,外地产水果往往因长途运输而需要对水果进行保鲜,而保鲜剂中也含有激素。目前有关部门对上市水果的检测只做一些常规检测,比如说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而对水果中保鲜防腐、催熟剂中含有的激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标准。因此,对于一些“早产”的水果应尽量慎购,多吃应季果蔬。
三、禁忌盲目进补补品是引起孩子性早熟的元凶之一。一些家长常给孩子吃增食欲、益智健脑的保健品,殊不知,这些补品当中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引起儿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上升,从而导致儿童性早熟。研究发现蜂皇浆制剂中国花粉、蜂宝太子精、双宝素、鸡胚宝宝素、油煎蚕蛹等补品均能导致性早熟。因此家长要避免让孩子服用这些补品。一般来讲,家长只要用心安排好孩子的一日三餐,注意均衡饮食即可。
四、避免接触避孕药和使用成人化妆品:孩子误食家长避孕药可导致性早熟。儿童长期使用成人用化妆品也是导致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因此,利用药物避孕的家长要把药物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小儿要用儿童专用护肤用品。
五、少接触性信息:在现今这个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孩子不但可以从电视中获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画面,而且可以从报纸上、网络上接触到性信息。报 纸上刊登有各种声讯电话,网络中随时还可以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成人VCD,儿童接触多了,都会过早刺激到儿童心理,最终使他们产生性早熟。因此,净化各种媒体、家长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夫妻性生活的隐蔽是一件有关下一代身心健康的大问题。
儿童性早熟有药可治疗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性早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顺其自然发展,不必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性早熟可使儿童产生心理行为(早恋、手淫等)和身高增长提前停止。如果家长不予重视可能会使孩子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女孩提前发育后半年内、男孩一年内,可通过药物治疗延缓部分发育,一旦超过这个期限,孩子将失去长高空间,治疗也不能产生作用了。因此提醒家长,孩子过早出现乳房发育、出喉结等轻度性早熟症状后,应马上采取治疗措施。另有不少家长在孩子确诊为性早熟后惊慌不一,或唉声叹气,认为无药可治,这也是不对的,这会给孩子进一步增加了心理负担。
正确的治疗可以在早期抑制第二性征的发育,延缓骨成熟时间,防止骨骺早期闭合所导致的身材矮小,同时防止患儿出现心理和社会适应障碍,避免出现性伤害、早期性行为和早孕等现象的发生。治疗一直要持续到正常年龄的青春期出现为止。
对儿童性早熟的治疗有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对于性早熟处于早中期的,一般可采用中医疗法处于中晚期的,一般采用西医疗法。
中医在治疗性早熟时,一般按照“阴虚火旺”、“肝火旺盛”的病机,进行辨证论治。阴虚火旺表现为10岁以前月经来潮,经行量少,周期短,或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口干咽燥,午后两颧潮红,目赤,便秘,舌红,脉细数。治疗予滋阴降火法,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每服3~6克,1日2~3次。也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如:知母12克,黄柏、山茱萸、丹皮各9克,生地30克,龟板胶(烊化)、元参,仙鹤草各15克。乳房增大者,加生牡蛎(先煎)、生麦芽各30克,夏枯草15克。中药大补阴丸每服3~6克,1日2~3次对女孩性早熟也有很治疗作用。肝火旺盛表现为10岁前月经初潮,周期或长或短经行量少,色红,小腹胀,经前乳胀,口苦而干,大便秘结。苔黄舌红,脉弦而数。治以清肝泻火法,可以选用丹栀逍遥丸:每服3~6克,1日2~3次。或龙胆泻肝丸:每服3~6克,1日2~3次。也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如,龙胆草、白芍、夏枯草、生熟地、山茱萸各9克,黄芩、栀子各6克,柴胡各3克。
西医治疗性早熟一般采用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 nRHa),即将甘氨酸换成D-色氨酸、D-丝氨酸或D-组氨酸而成的合成激素。现多用长效制剂,每公斤体重0.1~0.3毫克,每4周肌注1次。D-丝氨酸-GnRH则可通过鼻粘膜吸收。本药可改善最终身高。甲孕酮用于女孩性早熟,每日口服用量为10~30毫克出现疗效后减量维持。有人用安宫黄体酮4~20毫克/天口服治疗女孩性早熟,治疗后其中半数以上乳房变软缩小,并且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月经初潮,但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无明显变化,骨龄也无明显改变,说明安宫黄体酮不能阻止骨骼生长过速和骨骺过早闭合,不能改善最终成年身高。而另一组女孩性早熟患者采用醋酸亮丙瑞林(商品名为抑那通,日本武田公司生产)60~90微克/公斤体重/月,每4周1次皮下注射。
40例患儿均已治疗观察半年以上,治疗期间每月观察第二性征变化,复查身高、体重、血清促黄体素(LH)、卯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丸素(T),每3个月复查一次子宫和卵巢B超,每半年复查手掌腕X线骨龄片1次。结果显示所有患儿治疗三个月后均有第二性征明显改善,乳房回缩,月经停止,治疗半年后血清E2,FSH、LH明显下降,骨龄增长速度减慢。用抑那通治疗中枢性性早熟不仅是安全、有效的,还可消除性早熟症状,减慢骨骼发育速度,延缓骨骼闭合,有助于患儿在成年期身高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它的副作用少,而且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是可逆的,是近年公认的一种疗效较好的药物。
(编辑 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