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正是抗战胜利的第二年,上海舞台呈现一片浮华的繁荣景象。京剧、越剧、沪剧、淮剧、电影、话剧、滑稽、评弹等演艺品种群相争艳。作为国剧的京戏,自然位居主导地位。当时上海滩演京戏的戏院就有十几家之多,剧目大都是海派连台本戏,如大舞台的《三侠剑》、中国大戏院的《血滴子》、共舞台的《七剑十三侠》、卡尔登戏院的《文素臣》、皇后大戏院的《白蛇传》、黄金大戏院的《英雄走国记》等,真可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