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生命权承诺问题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被害人承诺作为排除行为犯罪性的正当化事由已得到许多国家的刑事立法或者刑法理论认可。安乐死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刑法中的被害人承诺角度对安乐死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被害人承诺;生命权;安乐死;限制条件
  被害人承诺,又称为被害人同意,是指被害人对他人侵害自己的权益表示承诺。然而,被害人承诺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违法阻却事由。因为从被害人承诺与犯罪的关系上来讲,张明楷教授认为,被害人承诺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被害人的承诺是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即只有得到了被害人的承诺,才构成该罪,例如引诱他人卖淫;第二,在犯罪构成要件上不问被害人有无承诺的犯罪,即被害人无判断能力,即便有承诺也无效的犯罪,例如猥亵儿童;第三,以没有被害人的承诺即以违反被害人的意思为构成要件内容的犯罪,即无承诺、承诺无效的,成立犯罪;有承诺、承诺有效的,不成立犯罪,例如非法侵入住宅。作为违法阻却事由的被害人承诺,仅限于第三种情形。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一般认为,被害人承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具有承诺能力,要求承诺者对所承诺的事项的意义与范围具有理解能力;②基于被害人真实意思而承诺,但戏言性承诺、基于强制或者威压作出的承诺无效;③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限;④承诺至迟必须存在于结果发生时;⑤必须存在现实的承诺。
  安乐死是与被害人承诺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所谓“安乐死”即无痛苦的死亡,是指在现代医学已无法挽救的患者本人或亲属真诚委托的前提下,为减少病人死亡之前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使其安乐死亡的行为。
  关于安乐死的立法问题,历来备受争议。其结果不外乎是两种观点之争:
  第一种观点是对安乐死持肯定的态度。它认为,安乐死既是被害人把自己生命权自愿放弃的承诺行为,又是在病患者极端痛苦、不堪忍受的情况下,以消极的方法请求医生尽早地结束自己生命的医疗业务行为。而这两种行为可以使安乐死这种行为的违法性得以阻却。因此,安乐死在法律上也就失去了违法性这一特征,故不构成犯罪。据有关资料报道,1987年荷兰议会通过了一项允许医生为患有绝症病人实行安乐死的法案,这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允许安乐死的立法例。
  第二种观点,是对安乐死持否定的态度。它认为,首先安乐死只是人为地剥夺其生命,这种行为是违反人道主义的,是与当今社会的伦理观相违背的。其次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他未犯死罪,其生命就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个人既是国家、社会的一员,就应当积极地保护其生命存在,所以,个人没有权利来处置自己的生命,更不能让与和委托把自己的生命作出承诺。最后,医疗业务行为的目的应当是积极地使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达到康复,而安乐死却是消极地使病人死去,这不能算作正当的医疗业务行为而阻却违法性的理由来申辩。故安乐死不是一种合法行为。所以国外有的国家把安乐死定为“受嘱托杀人”或“被害人同意的杀人”作为杀人罪的一种来定罪科刑的。
  应当指出,目前除少数承认安乐死不违法的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严格禁止被害人承诺他人剥夺自己的生命。英美刑法一般都不承认安乐死中关于被害人承诺可以作为帮助他人自杀的辩护理由。但是在美国,法学界、医学界和宗教界的许多人士都认为安乐死可以成为免罪的辩护事由,因为它符合人道主义。因此美国一些州也通过了类似安乐死的法案,但是对其适用规定了非常严格的适用条件并且只可以实行消极的安乐死,即只能通过用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停止生命,而且必须通过医院道德委员会的通过。我国的刑法典中虽然没有现成的规定,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认为得承诺而杀人行为以及帮助自杀等成立故意杀人罪。
  安乐死是涉及解除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与缩短患者生命的关系。从患者的角度看,安乐死是为了解除疾病的痛苦;从社会的角度看,安乐死是缩短或者剥夺患者生命的行为。传统的观点认为,生命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即使是有他人的同意也不能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即使有患者真诚的承诺而实施安乐死,也构成杀人罪(同意杀人)。但是,从生命尊严的角度看,在例外情况下,应当尊重患者为了解脱痛苦而缩短自己生命的意愿。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应当承认安乐死,另一方面应当对安乐死设定严格的条件。
  那么,对于安乐死规定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保证其存在的合理性呢?笔者认为,根据国外的经验,安乐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可以实施安乐死的疾病,必须是在现代医学上被确定为不治之症,而且临近死期。“现代医学”一般是指以现代物理、生物、化学等诊断和治疗手段的西医,而不应包括以经验为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中医。“不治之症”和“临近死期”都是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当时的医疗水准进行判断。②患者的身体处于难以忍受的痛苦状态,但不包括精神痛苦。这里的“痛苦”主要是指身体的疼痛。③安乐死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患者死亡的痛苦。④必须有患者本人的嘱托或者承诺,这是安乐死的正当化根据的基础。⑤原则上必须由医生实施。⑥安乐死的方法必须符合社会公德要求。
  在人口如此众多的中国社会,如果允许安乐死可能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我国立法必须严格把控安乐死行为的构成要件,保证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同时,切实做到尊重每一位病患者的遗愿,让其安然离开这个人间。
  参考文献:
  [1]李金森.被害人承诺的法律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06(下):81-83.
  [2]武肖云.对安乐死非犯罪化的几点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3:30-32.
  [3]王作富;王勇.关于安乐死是否构成犯罪问题的探讨[J].法学研究,1988.06:72-78.
  [4]焦云娜.论安乐死中的被害人承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09:144-145.
  [5]王炳发.浅论“安乐死”及立法[J].法律适用,1996.02:46-48.
  [6]黄进才.有条件的“安乐死”行为不构成犯罪[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4:39-40.
  [7]刘凤科.《刘凤科讲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49-51.
  [8]曲新久.《刑法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138-140.
其他文献
介绍了低汽蚀屏蔽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该种泵的性能特点以及汽蚀产生的原因等,提出了提高抗汽蚀性能所采取的措施。从改善叶轮进口几何形状的设计方法方面来降低泵的汽蚀
摘 要:当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反渎职侵权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包括渎职侵权犯罪与经济犯罪相互交织,渎职侵权犯罪亟需拓宽新领域等,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不少新课题和挑战。本文试从深挖渎职侵权犯罪背后的经济犯罪、拓宽渎职侵权检察新领域等方面出发,寻求应对这些新情况的途径。  关键词:渎职侵权犯罪;新情况;新特点  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赋予的职权依法独立查处国家机关工作
无证房买卖,一般指出卖人将自建或以转让、赠与、继承等方式获取的房屋,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前,与买受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将房屋转让与买受人,由买受人支付房屋价款。此类房屋买
期刊
摘 要:构建蓝色经济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有利于发展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知识产权和创新型强省的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了解,分析蓝色经济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不断完善蓝色经济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知识产权建设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在[2011]1号文中正
胡宗健先生自1978年从事当代小说评论以来,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250余篇评论文章,尤其是对湘籍青年作家的评介,对"新写实"、"新状态"、"晚生代"的指认,对西方文学批评和中
摘 要: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法律的管制和维护。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境内外旅游的游客人数不断攀升,这也使得旅游这一产业在短时间内跻身于第三产业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推动者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良性运行与旅游服务管理行政执法的有效实施和落实密不可分。然而目前我国旅游业在行政執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磕磕绊绊前行,仍存在众多的弊端和不良因素。本文主要探
环境污染问题在当今世界越来越严重,已逐渐成为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瓶颈,环境污染犯罪作为一个新型的犯罪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公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论述环境犯罪三大特征
摘 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为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的必由之路。当前,宁化县翠江镇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方式方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存在着社区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作用不到位、社会协同不足、人为因素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加强社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干部法治思维、准确定位政府角色、调动社会组织参与性和积极性,探索出社区治理法治化的路径。  关键词:社区治理;法治;宁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