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一体化教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教材构建了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来看,侧重于三种不同阅读课型者居多,而对“三位一体”中“一体”的关注为少;研究单篇教学为多,对单元内多篇教学的关系研究为少。所以常常是教读课用一套阅读方法,自读课用另一套方法;甚至简单割裂为教读课常规地“教”,自读课未经设计地“读”。
   系统论中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相互作用时才能实现。既然是“一体”,实现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这里指同一个单元内)的“一体化”教学比简单区分它们或许更为重要。
   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上已明确指出“教读课文,由老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而“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努力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可见,同一个单元的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内在联系,除了具有共同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外,其阅读方法与策略也应前后相承、密切协调,学生所学之“识”、所学之“法”才能得以巩固,学生才能通过一个个单元的学习构建自己的阅读能力体系。这样,由课内拓展而来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的倡议才能落地。
   下面以《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为例,讨论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教学的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一、协调所“学”内容,教学目标相承
   这两篇写景散文同属于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从单元导语中可以提炼:本单元人文要素是“自然景物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感悟”,语文要素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阅读方法是“比较”。
   而结合对课标及两篇课文的解读,可以进一步明确两篇课文的核心目标——“托物言志”的手法,“比较”的阅读方法次之。而结合学情,“托物言志”学习的难点,不是弄清楚文章“托何物言何志”(这是不言自明的),而是弄清楚文章怎样写景状物,所托之“物”有何特点,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如何关联。因此,教读课文《紫藤萝瀑布》的教学重点,是老师带领学生攻破以上难点,而《一棵小桃树》的重点则是落实巩固《紫藤萝瀑布》课上所学,进一步积累这类文章的阅读经验。值得说明的是,《一棵小桃树》与《紫藤萝瀑布》虽都有以花写人,但亦有不同,《紫藤萝瀑布》在“物”的今昔对比、物与人高度一致中言志,《一棵小桃树》则在明暗双线交织、物与人的同与不同中寓志。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要实现一体化教学,首先须有准确可测量的、密切相关的教学目标。对于托物言志类文章,常见的目标表述是“(一)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二)體会作者对人生深沉而独特的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这样的目标之下,学习内容及程度是不明确的:如何掌握及如何体会不清楚,掌握这种写作手法究竟是掌握哪些层面、掌握到何种程度不清晰。教读课文的“法”不清不楚,自读课文想要一贯,当然很难做到。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将《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确定为:“(一)学习‘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的方法,体会紫藤萝的鲜明特点;(二)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在不幸中坚定前行的主旨。”从目标中明确教读课重在学“法”,即“品味语言”之法(作者写景状物之“法”)、“托物言志”手法,更明确了以精读抓“物”的特点、品物与悟志结合的实现过程。
   《一棵小桃树》教学目标确定为:“(一)运用已学‘抓关键词句’及‘圈点批注’品味语言的方法,描述小桃树的鲜明特点;(二)通过微辩论,感受‘小桃树’与‘我’之间的联系,理解在挫折中坚守梦想的主旨。”教学目标与《紫藤萝瀑布》的角度大致吻合,均围绕“写景状物”“托物言志”;但在实现程度上则进一步提升和补充:如,从教读时体会物的特点,到自读时自主充分地描述物的特点;从教读时感受两相对比中言志这一经典托物言志方法,到运用已学理解明暗线交织中的托物言志。
   总而言之,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有一脉相承的学习内容,但前者重在学“识”、学“法”,后者重在学“用”。
   二、关联“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相应
   教读课与自读课应配套开展,教学过程相互呼应、补充。
   教读课文《紫藤萝瀑布》的教学过程包含以下环节:
   (一)检查预习,进入课文;
   (二)通过“单元导语”中“抓关键词”的方法,对比品析两次紫藤萝的鲜明特点;
   (三)由物及人,通过“品关键句”的方法,体会“个人”和“社会”遭遇的不幸;
   (四)理解文章的主旨,探寻托物言志方法的运用技巧(1.所托之“物”特点鲜明;2.所言之“志”明确深远;3.“物”与“志”高度契合,形神一致;4.巧借联想和想象作为媒介)。
   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过程包含以下环节:
   (一)回顾上堂课“托物言志”要点,进入课文;
   (二)运用“抓关键词”及“圈点批注”法,品味“物”之特点;
   (三)通过比较、想象,展开微辩论,探究“物”“志”契合;
   (四)分析“不契合”处,理解本文“志”之深远。
   从宏观设计来看,教读课的设计为自读课搭台铺垫,完成本次教学中所有核心知识点(如“托物言志”的含义、要点等)与阅读方法(如“抓关键词”“品关键句”等)的教授;自读课的逻辑思路、学习过程则与前一堂教读课密切呼应,各个环节都在巩固运用教读课的所学成果。如,自读课环节(一)以回顾教读课最后探寻总结的“托物言志”要点为起点,环节(二)(三)(四)的开展则是对各个要点进行逐一的印证、实践与运用。
   从微观操作来看,教学《紫藤萝瀑布》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注重老师的方法引领与示范作用。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回顾教材前三个单元的单元导语,以此点拨学生“抓关键词句”的品析方法;并以“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这一句为例,重点示范调动体验和想象品味“大条幅”“点点银光”“迸溅”几个词,从而品析出眼前紫藤萝“繁盛茂密、生机盎然、光艳灿烂”等特点。因此,课堂由老师启发式的教与学生相应的学组成。而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则是通过设计大板块的学生活动,如“自行批注阅读”“小组合作”“微辩论”等,让学生较充分地自我阅读、自我思考与交流表达,老师不做过多发言,只在关键处勾连、总结,最大程度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与呈现的空间。
其他文献
这是“第五大古代文明”?  人类文明的曙光可以上溯到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黄河文明这4大文明。这是古代史告诉我们的常识。不过,这个常识现在要被推翻和颠覆了。那是因为,在南美的秘境深处发现了堪称“第五大古代文明”的巨大遗迹群。  在玻利维亚东部、亚马逊河支流的马代腊河上游,有一片宽阔的平原,叫莫何斯平原。在这个人迹未至的神秘地带上,就躺着大规模的遗迹群。这个未知的巨大的古代文明,被
窗外春雷滚滚,窗前风铃摇曳。我趴在书桌前,看着随风而舞的风铃,听着因贝壳相碰而发出的清脆声音“叮铃,叮铃……”思绪不禁飞向了那片蔚蓝的大海。那里不只有贝壳、拖鞋,还有爱。  那是一次考试前,父亲为了减轻我的学习压力,决定带我去海边游玩。  看着那如浅蓝丝帕一般的天,听着那无忧无虑的海风刮来的“呼呼”声,感受着那在阳光照射下发出金光的海浪拍打着双脚的惬意。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  莎拉·克里斯曼从来没想过要穿紧身胸衣,在29岁生日的时候丈夫送了一件紧身胸衣给她,从此就改变了她的生活。克里斯曼受到启发,于是就开始深入钻研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穿着。  现在他们家的衣服都是她自己亲手缝制的,他们不开车,而且大部分的照明使用的是煤油灯。吃的也是19世纪的食谱。虽然现在他们用冰箱,但是希望能换成冰盒。  狗人  48岁的布玛是个退休工人,他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一只狗,
12年前,2006年11月21日广东省中青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惠州举行,刚毕业两年的我在台下观摩席远远地看着台上选手们的展示,我的心灵和他们的身影有了一次悄悄的邂逅。第一个上台的楚云老师,讲《丑小鸭》的向浩老师,在《山中避雨》的周华章老师,带学生聆听《心声》的程保华老师……台下与台上,十几米的距离,却似隔着好几个光年,我只能抬头仰望心生向往,并默默地在听课本上记下这些闪光的名字。  12年
2020年1月3日,由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卫生健康局和县教育局联合组织的,多部门参与的“2019-2020年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演练”在仁化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顺利进行。本次演练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进一步减少结核病危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仁化县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落实联防联控机制,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狗拥有地球上最灵敏的鼻子。但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这一殊荣应该属于大象。  哺乳动物嗅探器的能力取决于其嗅觉受体基因的数目和类型。这些基因表达在鼻腔的感觉细胞中,专门用于检测气味分子。当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这些基因会开启从鼻子到大脑的信号通道,使动物识别特定的气味。  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鉴定分析了13种哺乳动物的嗅觉受体基因。研究人员发现,每一个物种的嗅觉基因与其他动物都有明
【命题】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过。”再过几天,2019年就要永远地和我们告别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望走过的岁月,你的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欣喜、自豪、满足,还是遗憾、失落、愧疚呢?请认真梳理自己这一年的经历,选择一个字为“我的2019年度汉字”,然后据此来描述自己的反思与收获。  【解题】凝视可激发热情,反思才利于提升。年末复盘能帮助我们高速成长,避免虚度光阴,更能在生活不如意时,唤起我
一、阐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从依体式、缘学情起,进而定内容、选载体、最终明目标。  1.依体式  依体式,就是从文本价值、单元地位、课标要求三个方面,深入解读文本。《孤独之旅》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用大量的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了诗一样的氛围。作为单元的自读课文,是本单元教读的延伸,可以调
2012年10月2日,美国福克斯新闻最先报道了这一特别新闻,之后,欧美各媒体都开始进一步关注此事。  这间寺庙位于印度次大陆南部,喀拉拉邦都蒂鲁瓦南塔普拉姆市内,名为“斯里帕德马纳巴斯瓦米寺院”。该寺院曾由旧藩王(印度被英国统治前各小国之王)一族的特拉瓦科鲁家管理,据说地下仓库是在130年前建造的。目前库品目录的编制正在慎重进行着,秘宝的全貌虽然不明确,但据说,这些秘宝包括重量超过数百千克的金银装
1997年6月,位于地球上空约350千米处,俄罗斯“进步”号太空补给船正在靠拢“和平”号空间站。由于空间站的测距雷达发生了故障,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只能依靠机载摄像头、手持式测距仪和肉眼来努力看清正在逐渐靠近的补给船。为了获得更佳的视野,宇航员穿梭于各个空间舱观察。然而,他们感到难以判断方位。等到最终锁定“进步”号的位置时,这艘飞船已经离得太近,速度也太快。“进步”号撞向“和平”号,撞击撕裂了一块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