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记

来源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3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卵像芝麻一样大小,圆圆的,灰不溜秋的。这些小不点儿真能孵化出蚕宝宝吗?
  没两天,蚕宝宝居然从蚕卵里钻出来了!一粒粒蚕卵上出现了一个个黑色的小点。它们的卵变成了白色,像一粒粒小珍珠。
  我就像一个小保姆一样,照料蚕宝宝。我发现蚕宝宝们在吃桑叶的时候,总是先在桑叶边缘“挖”一个小圆洞,每个洞都是那么的精细。每张被它们吃过的桑叶都是“千疮百孔”。
  蚕宝宝们一天天地长大,原本黑黑的身体渐渐变成了深灰色,棕褐色的头部也依稀可以分辨了。它们吃桑叶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身体也越长越胖了。
  过了一个多月,我突然发现蚕宝宝们不吃桑叶了,这是怎么回事?
  外婆告诉我:“它们在睡觉,而且要睡几天,醒了后要脱一层皮。蚕长大要经过四次脱皮呢,最后它还会吐丝结茧。”
  听了外婆的话,我立刻转忧为喜。啊,真是虚惊一场!
  蚕越长越大,变得又白又胖,身体也变得透明了。我找爸爸要了几个小纸盒,把它们分别放到不同的小盒子里。
  不久,蚕开始吐丝了。透明的椭圆形蚕茧越来越厚,蚕在茧里摆动着脑袋,一刻不停地吐着丝。
  一夜之间,厚厚的茧已经结成了,就像一个雪白的小鸡蛋,又像一粒棉花糖。我欣喜若狂地看着那些漂亮的小茧,期待着它们破茧而出的那一天。
  又过了几天,盒子里有许多破茧而出的白蛾。它们产卵之后,都安静地躺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了。爸爸说它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看着它们为下一代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悄悄地把它们埋在了院子里的大树下。
  (指导老师 王 惠)
其他文献
主持人简介:江苏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长三角基础教育学科专家,江苏省常州市教育高层次人才。  2012年11月,常州市小学科学“类课型研究”沈亚萍名教师工作室正式成立,至2016年初完成了本轮工作室的研究。三年多的时间,研究成员几度更迭,不断壮大,工作室始终坚持研究,不求课题级别有多高,只求课题研究有实效。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类课型”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是基于科学教研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教师
摘要:“安全地进行体育学习”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也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应从教学各个环节入手,对学校体育课中的安全风险着重加以防范,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校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体育课;安全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06-1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认真贯彻与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对学生的安全
一张纸如果对折几十次、上百次,会有多厚呢?几十米?几百米?对折多少下可以有一座山那么高呢?  我们知道,一张纸的厚度一般不会超过0.08毫米。假设纸的厚度为0.05毫米,对折1次是0.1毫米,对折2次是0.2毫米……依此类推,对折10次就是5.12厘米……  我忽然想到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围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2粒米,第二个格子里放4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8粒米……每一个格子里的米是上一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