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医学已经明确,95%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摘除大肠息肉可以有效阻止大肠癌的发生。那么,大肠息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炎性息肉也需积极治疗
  大肠是消化道最常发生息肉的部位。息肉就是多长出来的一小块“赘肉”,其本质是一个增生组织的团块。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是光洁的,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序不断地更新脱落。若局部受到损伤或刺激,加速修复的消化道黏膜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肠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称之为息肉。
  肠道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常见类型包括幼年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1.幼年性息肉
  常见于幼儿,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2.炎性息肉
  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糜烂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虽然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大肠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诱发癌变,应及时治疗。
  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故又称癌前息肉,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3种类型。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而绒毛状腺瘤最易癌变。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并不低,在50岁以上的人群里,大约15%的女性和25%的男性都有这种癌前息肉。
  5类人尤要警惕肠息肉
  发生肠息肉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
  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2.年龄
  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
  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
  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长息肉,但临床公认,有下述高危因素者:50岁以上,久坐,体重超标,吸烟,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有肠息肉或大肠癌家族史及既往史者,肠道里长息肉的风险更大。
  一旦发现需尽早切除
  肠息肉一般没有症状。少数息肉因表面糜烂或被粪块擦伤可以发生无痛性出血。肠道息肉病(肠道内有几十至几百个息肉)可影响肠道蠕动而发生腹泻;但多发性肠息肉(一般几个至十几个息肉)不会影响肠道功能,也就是不会发生腹泻或便秘。偶尔,巨大的肠息肉可引起肠道扭转或套叠,发生肠梗阻。
  但肠息肉最大的危害是无痛无息地发生癌变。它之所以令人担心,是因为其本身可能就是恶性的,或者有发展成为大肠癌的隐患。现在医学已经很明确,95%以上的大肠癌就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即使一开始可能是良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可能向恶性转变,尤其是那些基底宽、个头大的息肉。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腸癌早5~10年。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还有些特殊类型的腺瘤性息肉,如扁平息肉和侧向发育型息肉,早期即可恶变为大肠癌。
  从腺瘤性息肉开始,经历一些基因突变,发展为不典型增生(即上皮内瘤变),再发展到癌症需要5年乃至10年的时间。有家族史的患者发展会快一些。从早期癌症发展到晚期又需要一段时间,其进展速度往往取决于癌症的恶性程度。
  但临床上大多数腺瘤性息肉摘除后病理检查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少数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已接近癌或早癌。原因就是息肉长在肠内没有症状,发现时已不知长了多少年。因此,一旦发现肠道息肉需尽快切除。
  肠息肉切除后需定期复查
  目前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如氩气刀烧灼术、圈套勒除术、高频电切术等,大多可以将息肉完整切除,切除的标本必须送病理检查。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需注意的是,肠息肉容易复发,行肠镜息肉切除术后的患者也不可掉以轻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接受检查。为期两年的一项监测发现,65%~75%息肉切除后又有了新生或复发的息肉。术后第一年再发生息肉的危险性是正常同龄人的16倍,直到4~6年后才与一般人群相似;复发瘤切除后,再次复发者仍占1/3,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息肉的复发率更高。
  息肉复发过程很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简单理解为: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尤其肥胖、血脂异常和有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一般认为要到80岁后肠道长息肉才会逐渐停止。
  因此,如果肠镜检查发现有息肉,虽然予以切除,患者千万莫大意,仍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复查!
  那么,肠息肉切除后具体该隔多长时间复查肠镜呢?
  不同风险人群复查时间不同,首先要识别肠息肉低危、高危人群。所谓低危人群,是指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炎性息肉(或称为增生性息肉);1个或2个、有蒂(或广基但《2cm)、不伴重度异型增生的管状腺瘤;1个或2个、有蒂、直径《2cm、不伴重度异型增生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
  而高危人群,是指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腺瘤》3个;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异型增生或伴原位癌;大于1cm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侧向生长又分片切除的息肉。
  总体而言,肠息肉切除后复查间隔时间,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但大多数专家认为:低危人群,息肉切除后,每年做1次肠镜检查;若连续2年结果正常,则可3~5年检查1次,超过80岁可不再复查肠镜。国内一项研究认为,2年复查1次肠镜是合理而经济的。对于高危人群,息肉切除后,3~6月复查1次肠镜,如果连续2次复查阴性,2年检查1次肠镜。最后提醒大家,息肉切除后如出现便血、腹泻和腹痛等临床难以解释的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其他文献
建立有关中药五倍子中主要活性物质没食子酸甲酯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超声波提取法从五倍子中提取活性物质没食子酸甲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没食子酸
4月18日,自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的知乎用户“张煜医生”在平台发文揭露“肿瘤治疗黑幕”,引发广泛热议。这位医生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是不应该人财两空的,而应该治疗效果比目前更好且花费更少。那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实事求是地说很多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这一言论激起千层浪。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消息称,立即组织调查核实。  如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
一直以来,临床都把糖尿病称为冠心病的等危症,这是因为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相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长期高血糖,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增大或脱落,堵塞了心腦血管,就会引起心肌梗死、卒中等严重后果。  另外,糖尿病还会引起全身的血管弥漫性病变,这种病变会在冠心病的治疗上引起大的麻烦,比如没有适合搭桥的靶血管可以选择。因此,糖尿病患者或发现血糖升高者,应
高锰酸盐指数作为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也是地表水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是一个相对的条件性指标,其测定结果受条件的影响较大。通过试验,考察研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并能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对我国未来环境问题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创
期刊
以新鲜余甘子为实验材料,粗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对余甘子粗多酚采用不同提取工艺提取。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因素对余甘子粗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选最佳水平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
实验利用液-液喷射泵的高温高压小流量引射流为实验段提供大流量循环,系统研究了回路的升温特性、热平衡特性,同时评估了吸入端与出口间压差对流量调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一种尘、硫、硝协同治理技术,应用于镍铁合金生产和深加工过程中的回转窑煅烧尾气,其工艺系统及方法步骤包括:(1)回转窑尾气旋风除尘系统;(2)烟气升温系统;(3)烟气SCR脱
近年来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试题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试题中考查的内容也越发全面、具体。其中,化学工艺流程试题中有关化学计算的考点有溶度积计算、滴定计算、平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