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e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基因电转染方法分别在肾脏和骨骼肌进行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基因转染,比较两种治疗模式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肌肉电转染组及肾脏电转染组.在热缺血前3d将含有hHGF基因的质粒用电转染的方法转入大鼠的骨骼肌和肾脏,3 d后建立大鼠肾热缺血模型.观察hHGF的药代动力学,并评价缺血肾脏功能和组织学.结果 肾脏电转染组的肾组织及血浆hHGF表达显著高于肌肉电转染组(P<0.01).在肾缺血后的第1、3、5天,两个电转染组的Scr水平均较对照组[(164.8±55.5)μmol/L]显著降低(P<0.01);而肾脏电转染组[(79.4±23.4)μmol/L]的Scr水平比肌肉电转染组[(109.7±18.6)μmol/L]显著降低(P<0.05).两个电转染组肾小管细胞坏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肾1.365±0.186、肌肉1.864±0.389、对照2.230±0.250,P<0.05);而肾脏电转染组的肾小管坏死评分显著低于肌肉电转染组(P<0.05).两个电转染组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而在两个电转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论是hHGF的药代动力学还是治疗效果,肾脏hHGF基因电转染均优于肌肉电转染.肾脏hHGF基因电转染有可能成为防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高龄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方法 对 6 5例 70岁以上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加以分析 ,强调围手术期加强管理的临床意义。结果 除 1例因肺功能差无法实施手术外
端粒酶 (telomerase)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核蛋白酶 ,由具有模板功能的RNA组分和催化活性蛋白质组分组成。它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 (telomericDNAsequence ,TEL)添加到染色体末端 ,以补偿细胞分
在治疗直肠癌的各种保肛手术中 ,就术后肛门功能的优良率而言 ,直肠前切术 (Dixon)是最理想术式。近年来 ,我国逐步推广应用双吻合器 (doublestaplingdevice)完成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 ,提高了盆腔内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显微技术,具有标本制备简单、分辨率高等优点,并能够在生理条件下对生物样品进行观察,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β淀粉样蛋白(Aβ)溶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内镜扩约肌切开术有应用范围广、安全等特点,但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其操作方法、扩张途径、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效果
1 病例资料【例 1】  2 9岁 ,已婚。平素月经正常 ,末次月经 1998年 1月 1日。 1月 2 6日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2月 2日 (停经 31天时 )就诊。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不明显 ,附件
目的探讨心包内全肺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心包缺损修补和心脏疝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处理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1月至1999年3月施行的心包内全肺切除术83例的病例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1qRp和gC1qR的表达及与C1q抗体、补体C1q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58例SL
目的 探讨以携带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片段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BMP-2)转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以脱细胞脱钙骨基质材料为支架构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