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TDR的光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m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光缆线路维护管理模式的故障查找困难、排障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OTDR的光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系统主要由光缆监测中心、远端光纤测试站、客户端业务主机等组成,能够实时监控光缆状态,提供光缆维护辅助、资源管理、光缆资源普查、基于云平台的数据交换、短信告警等功能,有助于更加高效地对光缆进行维护和管理。
其他文献
采用不同密度的银粉,改变触变剂类型及含量,以线路复烤前后的电阻值变化率表征银浆的溶剂挥发速率,研究不同条件对银浆溶剂挥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振实密度粉体、有机膨润土、改性聚脲化合物和气相二氧化硅均能快速提高银浆溶剂挥发速率。由振实密度1.6~1.8 g/cm3的片状银粉、0.25%有机膨润土、0.5%改性聚脲化合物搭配热塑性聚氨酯制备银浆,在150℃×1 min条件下,银浆快速干燥固化,附着力为5B,复烤后电阻变化率<3%。
以多巴胺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自聚合制备聚多巴胺(PDA)亚微球,将银离子(Ag+)原位还原为银(Ag),负载在亚微球表面合成核壳型纳米PDA@Ag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核壳型PDA@Ag复合材料,吸附在亚微球表面的纳米银尺寸约为25 nm。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为模式菌,用纳米银作参比,比较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