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沁着师爱成长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句诗:“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我非常钟爱这句话,用我的一生默默体验它。
  每送走一届学生,转身后的落寞里含有多少祝愿和不舍;每迎来一群雀跃的孩童,含笑的目光中贮满几多期盼与激情。我钟情于班主任工作,每每调侃自己,“做不了伟人就做伟人的老师”。于是我潜心把孩子们当人才来打造,倾尽心血去关爱、去发现、去指正、去启发、去激励,然后,我就仰望到了“望天树”,也品尝到了花果的甜美。
  一.浸着师爱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我一直遵循着爱是教育的第一原则。 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我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在学生迷茫的时候,换位思考,痛着他的痛,感受着他的感受,尽量有的放矢,指点迷津,春风化雨;在学生进步的时候,无论是哪个方面的进步,及时发现,充分肯定,适当放大,暗示学生追求上进,如沐春风。
  尤其,作为一位班主任,更该要求自己的爱是普遍而广泛的,不因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平时表现而偏爱,不厚此薄彼,做到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轻松愉快地不断学习进步。师之爱,其细腻与多样,世上没有哪一种人可媲美。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爱。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润物无声,即使爱如潮水,我们也要化作细雨精心浇灌。我班上有个叫菲菲的女生上课经常走神,课间也不和同学玩闹,而且她的眼神与她的年龄很不相称,透出的是一种忧郁。我感觉到这孩子心里一定藏着什么事。于是我试着走近她,可她像只小刺猬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什么也不说。身边的同学也不知所以然。后来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原来那段时间她父母经常吵架,而据我观察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有事爱憋在心里,为此我经常找她谈心,在她的日记中写一些鼓励、关心她的话,还让几个比较细心的女生多与她接近。这样,菲菲和同学的距离逐渐缩短了,脸上也开始有了久违的笑容,并且慢慢向我敞开了心扉。有一次学校举行作文比赛,因她的文笔不错我让她代表班级参加了比赛,结果荣获二等奖,我看到了她充满自信的笑容。可中午时有学生急匆匆地来告诉我菲菲不知为何在哭,我赶紧跑过去,只见她扑在桌上正抽泣着。原来她的父母又吵架了,而且准备离婚。她还跟我说了很多关于家里的事,当时我真的很心疼,小小的孩子心里却装着那么多家庭琐事,承受着本不该她承受的心理压力。那天我没有和她说大道理,只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她分析了她面临的情况,和几种面对的方法,然后让她自己揣摩,随后我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沟通。几天后,菲菲告诉我她爸爸和她谈心了,她自己也想通了,以后尽量不管大人间的事,只注意把学习搞好。此后,在我们老师、家长、同学以及她自己的努力下,她的情绪没出现过大的波动,学习认真,成绩良好,童心童趣又在她以后的言行中展露无遗。她有什么心事总和我诉说,她家长也说我对他们女儿的了解和理解胜过他们,他们女儿把我当圣母了。其实,我不过尽了老师的责任,只是对像菲菲一样敏感、脆弱、情绪易波动的孩子多了一份细心、细致和关爱,让她们能从我这里体会到更多的爱。这样他们就能如我们所愿健康快乐的成长了。
  老师的对学生的爱,不是一个抽象的字眼,是一个个微笑、一句句勉励、一个个眼神、一点点在乎,是真诚的批评,及时的鞭策,是朝夕相处的无数细节。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王桐同学属于留守学生,长期寄居姨妈家,可以说是我班里的一个“小古怪”,聪明有余,认真不足;恶作剧频繁,守纪律空仓。为此,同学们远离他,老师也头疼他。有段时间我明显感到了他在班级中的孤独。记得一天上午下了早自习后,我在教室里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学生们都三五成群地在操场快乐嬉戏,可王桐同学却一反常态没融入游戏的大潮中,而是在我身边轻轻地转来转去,见此异常,我抬头随意笑问:“哦,小调皮,怎么了?”不料,他破天荒地腼腆起来,脸上泛起一片绯红,好一会似乎鼓起勇气,笑眯眯地说:“老师,今天是我生日。”凝视着他天真无邪的笑脸,之前对他的闹心也一扫而光,伸手摸着他的脑袋,笑着说:“生日快乐!”他收到我的祝福后,一边说着“谢谢老师”,一边一溜烟跑出去了。第二节课上课铃响后,同学们端坐教室纵情歌唱,待孩子们唱完一首歌后,我做了停唱安静的手势,孩子们不明就里,诧异地望着我。我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今天是王桐同学的生日,他爸妈不在家,我们一起祝他生日快乐?”没想到我话音刚落,孩子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目视着王桐,不约而同地边拍掌边唱起了《生日歌》,我也不由自主随着大家唱了起来。一向大大咧咧的王桐哽咽着说:“谢谢!谢谢同学们!”我看见泪水溢满了他的眼眶。第二天,我在改王桐的作业时,里面夹了张字条:老师,我永远记住昨天。此后,他像换了个人,爱学习,爱同学,爱劳动,爱班级。特别是自此以后,同学们每到自己的生日就告知班长,自发地庆祝生日。渐渐地,孩子们在学习上互帮互学,在思想上你追我赶,形成了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
  二.润着赞美成长
  我一直笃信一句话: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俗话说:一百岁也喜欢戴高帽。何况我们可塑性极大的学生,更需要循循善诱,更需要智慧的激励。 所以,我每每告诉自己,让批评回家,让赞美常在;我常常告诉学生,让成功成为习惯,让自信相伴每天。 学生在我麾下几年,平和度过,养成了自主自控、积极向上、自信自强、树立理想的好品质,我贯穿始终的教育技巧就是“期待、暗示、激励”。陈涵是全校有名的“调皮大王”,我接手该班后,留意每个学生特点,发现陈涵同学其实很有才气,很敏感,很讲信用,可谓一言九鼎。于是我和他约定:“你是千里马,我来做伯乐,让别人刮目相看,如何?“约定后,我们都默默地用劲,他进步,我喝彩,我曾不只一次的公开称赞他"一诺千金,真正的男子汉品格!"不负我所望,他让所有认识他的人惊叹,让我惊喜,成为班级里的核心之一。   班中还有一名叫余威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爱调皮捣乱,是我校典型的“双差生”,他对老师的批评似乎已经麻木了,对自己更是失去了信心。班上同学不喜欢他,其它学科老师也有“此木不可雕”的想法。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课堂作业让我给他批改,我发现作业书写特别认真而且全对了,给他打了100分,并另奖了 面小红旗。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轻声说:“老师!我作业全做对了,您以后是不是可以让我当小组长?”面对他的这份热情,我灵机一动问他:“你对自己有信心吗?”他肯定地点点头。经慎重考虑考虑,我让他如愿以偿。以后的日子,除了教他怎样团结同学,让本组同学支持他的工作,怎样才能把组长工作干得更好以外,我总是利用他交作业的机会亲切地问他:“今天的课还有哪些地方没听懂?”给他个别辅导,完了还不忘针对工作和学习鼓励一番。为了尽快树立他的威信,有时放学后我对他说,明天老师要提问哪个问题,你能背会吗?他愉快地点点头。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发现他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我心照不宣地叫了他,他也用响亮的声音回报了我,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此后,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一切都缘于我对他的“特殊奖励”和赏识。
  我们每期都要评比“班级之最”,发扬光大每个孩子的美德,发掘每个孩子的潜在优点,每个孩子在某个或几个方面成为别人的旗帜!最礼貌的人、语言最文明的人、最有爱心的人、最与人为善的人。每次能挖掘到N个好品质。这样的互相赞美,互相欣赏,互相鼓励,润物无声地规范了他们的言行,让学生们逐渐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自尊。
  三.沁着书香成长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理解、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营造书香班级,倡导学生博览群书”已是多年来我带班的一个习惯。每接手一个班,我首先给学生定的规矩之一是:每个学生书包每天必须带一本课本之外的课外书,以便课余时间阅读或交换阅读。并且每人备一本名言佳句积累本,把每天阅读到的格言警句摘抄在积累本中,每星期一的早读课定期检查并评出“班级阅读之星",同时,规定学生每天轮流抄写一句名言或警句于黑板的右上角,全班学生必须背诵,由各组背书组长检查。而且每星期五我雷打不动要抽出一节语文课举行“阅读大赛”或“讲故事比赛”,这样 ,学生为了能在比赛时出人头地,一展风采,自然就会从星期一开始默默阅读,点滴积累。慢慢地,阅读在我班中已是蔚然成风,书香班级应运而生。而且鼓励学生勤练笔,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且多数学生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语言充满了灵性。而我一直注意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必须做到:点拨写法,赞美选材,精炼语言。于润物无声处陶冶学生写作情怀。并鼓励学生将各自的美文上传到三人行中,而且我都去给每个学生的踩踩、挺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之间也相互点评、竞争。且邀请各位家长参与其中,一年来,许多家长有空就到我班三人行里坐坐,看看,聊聊,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距离渐渐缩短。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写作水平渐渐见长。
  爱如甘霖,滋润了一片花海,却收获了整个春天!我愿用我绵绵的爱铸造师魂,催开学生理想和生命的蓓蕾。
其他文献
1.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2.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3.习作时注意用人物的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重点  1.用 “人物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爱。  2.要注意把一件事情叙述完整。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习作指导过程  一、作前储源: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话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但农村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有好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个性化的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入,教师如何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教师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中校本教研就成了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校本教研是以教师研究为主体,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理论指导的实践性研究。它把研究作为一种事业,以研究为线索,统领教学工作,能有机地整合影响教师成长的各种要素,让教师在真实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