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关于“冷处理”的方法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主任工作需要耐心,需要静气,而不应急躁、苛责、求全责备。做好班主任工作应该讲求工作方法,有些时候,适当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教育效果反而更佳。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冷处理 尊重 关爱
  班主任工作需要耐心、细致,需要讲求一定的工作技巧和方法。班主任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有的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发雷霆,严厉批评,并且切中要害地指出错误原因,责令其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或许还会进行惩罚,以期达到警示犯错的教育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类似的错误不久又会在同一学生或班内其他学生身上出现,这实在让人苦恼。
  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不妨来点“冷处理”,效果也许更好。
  一、对于“冷处理”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所谓“冷处理”,是指对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小的错误,或有影响较小,或者个别学生个性较强,当时的批评难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现问题后,班主任不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而是对学生的错误表示出“我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或“我明白你已经知错了”,再关心地告诉他:“以后多加注意。”暗示学生能够很快改正错误,成为优秀学生,不再非把学生说得当时“服气”不可。班主任要暗中观察,密切关注犯错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加以正确引导,达到促进学生转化的终极目的。这种“冷处理”的工作方法,往往更能够达到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减少犯错,转化成优秀生的教育目的,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冷处理”的做法不会在学生犯错的当时就强迫学生承认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感到并没有被班主任看不起,没有遭到严厉批评,不会在同学面前丢掉“面子”,从而避免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奠定改正错误的心理基础。这符合教育的适度原则。
  从心理动因上来讲,如果一得知学生的错误,班主任就毫不留情地将学生的错误一条条、一层层地都详尽剖析,班主任自以为已经准确无误地指出了学生的错误之处,尽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但学生本身就在错误被发现之初被班主任知晓,且得到了应有的批评与指责,也就得到了精神的解脱与心理的释然,不用再背负一个随时会被指出错误的精神包袱,即使当时表面上服气,但内心可能与班主任的距离越来越远,前行的动力会越来越小,以后难免我行我素,不断出现类似错误。
  2.“冷处理”是向学生暗示其能够很快改正错误,这种积极暗示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力,他为证明自自己在品质、能力等方面的优秀,会加倍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很大的进步。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班主任应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良性发展的空间。我班曾有一个较为贪玩的学生,放假返校时请假晚归,本应下午到校,晚上上晚自习,但他直到第二天早操结束快上第一节课时才返校。学生回来后,向我解释理由很充分,称晚归是因为家中事情离不开,但我听出了漏洞,因为昨天已与其家长电话联系沟通,知道他迟到只是因为他希望与客人多聊聊天,并无非留不可的因素。若以前,我可能会马上指出他解释的牵强,然后让他自己承认错误,检讨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但这次听完他的解释,我并未点破,只是对他说:“老师相信你是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学生,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迟到。以后注意吧。”这个学生感到很不好意思。自那以后,他再没出现过迟到情况,而且在班级各项工作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可见,“冷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类似例子很多,相信班主任都有感受。
  二、“冷处理”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冷处理”的出发点是使学生改正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进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把学生的小错误“炒爆”,是为了尊重学生,激发向上的斗志,在处理问题时不能给学生一种错觉,以为班主任对他不在乎、不关心,因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变化。班主任要把握好“冷”的火候,其中有一个“度”的问题。
  2.“冷处理”并非对犯错误学生放任自流,而是班主任在平时多做工作,侧面了解,多方督促,使学生在没有背负犯错压力的前提下,不知不觉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3.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可千篇一律,对于那些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错误事件,处理之后可以用来警示全体学生,还是以曝光后直接处理为好。
  4.“冷处理”是指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不把问题扩大化、复杂化,在多数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而不是指处理问题态度的冷若冰霜、冷酷无情。恰恰相反,看似“冷”的表面下是对学生炽热的爱与呵护,是对学生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殷切期待。要让学生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感受到班主任真诚的关爱与对其人格的尊重,从而建立默契。“亲其师,信其道”,尊重学生的老师自然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促使学生较快改正错误行为,进入最佳成长路径。“冷处理”是更顺应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一种工作方法,其核心源自对学生成长的更深层次的关爱。
其他文献
透视一场雪  突然,下了一场大雪  急匆匆地  雪花追赶着  落在  缓慢的冬天和褐色的树枝缝隙里  如果我触摸  所有的感觉  就像这早已发生的故事  像雪,急匆匆地下  下得猛烈  把过往下在了回忆里  把冬天残留的沧桑拂去  透过车窗看世界  除了斑驳  还有你我无法探测的未知  神仙居打开我仰视的双眼  无数次的抵达,这里,每个地方  都有无限量的阳光  透过光线,聚焦深情的眸子  将军岩
期刊
摘 要: 音乐能够给予人美的享受,具有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功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音乐强化学生感官、情感及理智上的审美体验,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艺术素质 教学改革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由于音乐教育能够起到开发学生身心艺术潜能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有重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倾听对音乐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音乐老师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变,但是因为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相对落后,很多学校只着眼于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视对音乐本质的引导教育,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能养成正确倾听的习惯,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甚至艺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如何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有效倾听,达到真正有效的音乐学习,并构建开放的音乐课堂呢?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摘 要: 中职学生由于多处于青春期,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因此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一直较难实施。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体会与想法,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中职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 工作艺术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对中职学生也有一定的了解,中职学生和其他高中的学生不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后备军,他们大多在15~18岁之间,心理的不成熟与身体的成
摘 要: 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前提,幼儿阶段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人的大脑结构和身体机能旺盛、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工作的重点内容。幼儿工作者应当多角度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此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大脑的结构和身体机能在这一时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