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亲和识别作用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这些生物分子获得的途径复杂, 不易保存和使用条件苛刻等局限性而引发人工合成这样一类具有特异性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亲和识别作用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这些生物分子获得的途径复杂, 不易保存和使用条件苛刻等局限性而引发人工合成这样一类具有特异性识别和保留性能的吸附材料, 即所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简称为MIP)[1~4]. 双酚A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它能与人体的内源雌激素雌二醇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 并可能引起一系列病变[5,6]. 本文选择4-乙烯基吡啶作为功能单体, 加入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引发聚合, 分别制备了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
其他文献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 在B3LYP/6-31G·水平下研究了叔丁基自由基(CH3)3C和NO2气体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 该反应是在单、三态势能面上的多通道反应.不同反应通道的产
通过杯[4]芳烃与碘乙醇的反应, 制得了25,27-二羟基-26,28-二羟乙氧基杯[4]芳烃, 经IR, UV, 1H NMR, 13C NMR和MS等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产物与稀土(Ⅲ)
利用小分子meso-四(α,α,α,α-O-苯乙酰苯)卟啉作为全抗原免疫小鼠, 通过细胞融合等技术制备了单克隆抗体(McAb)1F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
对2-碘-9-苄基嘌呤与有机锡试剂RSnBu3之间的Stille偶合反应以及2-乙烯基-9-苄基嘌呤中的乙烯基的亲核加成和环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 合成出了一系列新的2位取代的嘌呤衍生物.
检测蔬菜中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通常采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1]等方法, 不适应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关于快速分析方法, 国外主要采用电化学酶传感器法[2],
Dip-pen纳米刻蚀技术(简称DPN技术)为在目标基底上沉积一个有序或连续的图案提供了一条简单而有效的途径[1,2]. DPN技术是一种直接书写的扫描探针刻蚀技术, 它使用原子力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