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湿地碳循环研究

来源 :池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碳通量研究是湿地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碳循环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植被、气候条件及水文状况共同决定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许信旺、何小青等采集湖泊自然湿地及其周边围垦农田的代表性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总有机碳含量,讨论了天然淡水湿地围垦成农田后的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得出湿地表层(0~1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5.35~25.63g/kg;而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则为6.77~23.42g/kg。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表层和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降低,围垦到30-40年后,有机碳的损失趋于稳定,年均损失在1.04-1.06%之间。开垦为旱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显著低于开垦为稻田,一年两季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高于一年一季稻。林凡、方宇嫒等选择安徽沿江淡水湿地(龙感湖、大官湖、泊湖、青通河、升金湖)和周边农田的土壤剖面中土壤活性碳、缓效性碳、稳定性碳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得出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稳定性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出现了下降趋势。刘文静,张平究等从退耕的角度,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分析得出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他们的研究成果均表明了,无论是湿地围垦,还是退耕还湿都表明了湿地是重要的碳汇。胡和兵博士则是从安徽沿江湿地景观演变研究方法入手,确定了安徽沿江湿地景观演变研究的思路方法,提出从安徽沿江湿地景观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安徽沿江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构建研究,安徽沿江湿地景观演变过程模拟与驱动机制研究,安徽沿江湿地景观演变情景预测与管理调控等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可以肯定的是,湿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都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系统地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也将有助于加深对全球碳循环变化的理解。
其他文献
足够的海拔高度和盆状地貌(盆地),加上地质构造、岩石、土壤等条件,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水塔的“硬件”,但是仅有硬件是不够的.水塔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还需要有足够的“软件
一、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8-2009)    主题:用爱点亮人生  这两年,我们国家经历了巨大的考验。从大雪灾到大地震,天地无情,人间有爱,英勇的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伟大的中国人民用爱抚慰了同胞受伤的心灵,用爱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仰。  同时2008年又喜逢北京奥运,世界瞩目。“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火炬接力使爱与希望源远流长。奥运来了,中国人民以最昂扬的精神、最美好
期刊
Fibrillin 11(FBN 11)是植物质体中FBN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比其他成员多300~500个氨基酸残基,说明其可能存在某些特异性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在水稻幼苗中扩增获得到了一个
为了能高效而有针对性地指导,2013届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高考备考复习,我们2013届高三物理组全体教师精研了考纲及历年考题,并针对考纲要求及考题特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最
为了解山东省苍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从山东不同生态地区收集29份苍耳资源,对其种子性状、含油量以及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生态地区苍耳
别看我是个女孩子,我却是个铁杆球迷.看球的人都知道.中国球员“临门一脚”的能力太差了.不知浪费了多少好机会,让人又气又急.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学生中问同样存在,尤其是女
不要认为以快乐的心态去学习很难,我们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让自己对原本厌恶的事情产生强烈的兴趣,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细小的环节着手,让自己逐渐找到快乐的感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邂逅成功或失败。如果你遭遇了失败的打击,不要认为自己又蠢又笨,这会让你越来越沮丧、悲观,而是要继续尝试你喜欢的其他方法。快乐不需要代价,我们没有必要耿耿于怀,面对失败的威胁时,你完全可以Happy一下。  学习不应该成为心
从小到大,大大小小的考试经历了很多,可谓“久经考场”,可是,一场考试下来,常常会留下遗憾。有时是因为粗心大意,盲目轻“题”,不假思索,提笔即错;有时是因为急于交卷,匆匆检查,出考场时兴冲冲,对答案时灰溜溜;有时是因为没把握住重点,对基础题匆忙作答,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攻克难题,结果基础题未把握住,难题又攻之不克,得不偿失;有时是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顾此失彼,会做的题反而没时间做……如此等
期刊
如果学习中有了不擅长的学科,等于患上了一种学习上的疾病,要是无法对症下药,只会使你越来越远离不擅长的学科。  要征服不擅长的学科,有几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1.在不擅长的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    有些人一提起不擅长的学科就非常烦恼,学习时提不起精神,兴趣索然,因此用在这些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这不足为怪,但正因为如此,导致了不擅长学科的成绩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要终止这一循环,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