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优化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实现提问的目的,还能够提高课堂宝贵时间的利用效率。文中,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究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常规武器”。要发挥课堂提问在启发式教学中重要作用。课堂上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够毫无目的性的提问,更不能够将课堂直接转变成为“教师问,学生答”的情况,要注重从实践触发,优化语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三维学习目标得以实现,更有助于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精心设问
学生是课堂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发展需求,尽可能将学生兴趣爱好与语文课本知识点相结合,确保设计出的问题,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满足课堂的教学需求。教师的“教”不能够脱离语文教材,也不能够脱离学生,将语文教材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能够将语文教材知识浅显易懂的展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轻轻松松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由浅及深,难易结合
提出问题,并不是目的,通过提问,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才是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教师设计问题不能够过难,因为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根本回答不出来,容易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但是问题过于简单,就会使学生放松注意力。作为一线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遵守由浅及深、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原则,同时还要立足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需求等方面,设计问题,才能够使课堂提问按照逻辑顺序,由简及难,由点到面,有序发展。
(三)控制频率数量,点到为止
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取得成功,不是有教师提出问题的数量决定,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片面认为,提问的数量越多,就越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课堂提问的次数,并不能够一概而论,二是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情况而定,使课堂提问保持在最好的程度,做到松弛有度。
二、问题的提出策略
(一)提问措辞准确,目的明确
提问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能够言简意赅的将问题表述清楚,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要使用简单易懂,且符合学生层次的语言,同时还要注意自己讲话的语速,注意语言的停顿。另外,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模糊性问题的出现,否则不利于实现提问的目的。通过设计提问,教师可以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这是教师提问时,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
以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打井人》为例,问题可如“谁挖井?谁吃水?水是怎样的?怎么挖井的?为什么不忘挖井人?”也可以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提出更难的问题,如“文章讲了谁做了一件什么事?”当然,对提出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也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来提出问题,这需要建立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
(二)把握时机,趁热打铁
提问不能够盲目进行,而是要抓住提问的时机,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补充。课堂提问的时机7个方面:学生自读前;学生自读后;学生思维停;学生没有疑问;学生私下议论;课堂气氛陷入沉闷。首先,从学生心理状态把握:一是当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二是当学生受旧有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三是当学生疑惑不解、紧锁双眉、厌倦困顿时;四是当学生胡思走神、精神分散、心不在焉时;五是当学生有所发现、心情兴奋、跃跃欲试时。其次,从教师的教学视角把握:一是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要充分想象设法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三是教学到达知识的联结处时;四是教学到达内容的含蓄处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就能对课堂教学、锻炼学生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结合行为表达,包容学生
学生往往都会将教师作为自己的生活学习的榜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己课堂教学的言行举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肢体语言甚至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尽可能够采用一些具有鼓舞性语言行为,且在提问时恰当地运用情感激励。如,提问时,教师可以怀着期待、鼓励的眼光注意学生,并保持微笑。在学生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要不给予苛责学生,而是要用充满爱心与耐心的态度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教师取得理想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课堂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精神设计的,不能够盲目追求提问的次数,也不能够片面追求高难度的问题,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本文,且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究,从而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确保课堂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英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与解答的现状及反思——基于对20节录像课的分析[J].小学语文,2016(Z1)
[2]唐锦秀.语文课堂提问低效现象透析及应对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11)
[3]徐敏.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常规武器”。要发挥课堂提问在启发式教学中重要作用。课堂上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够毫无目的性的提问,更不能够将课堂直接转变成为“教师问,学生答”的情况,要注重从实践触发,优化语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三维学习目标得以实现,更有助于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精心设问
学生是课堂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发展需求,尽可能将学生兴趣爱好与语文课本知识点相结合,确保设计出的问题,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满足课堂的教学需求。教师的“教”不能够脱离语文教材,也不能够脱离学生,将语文教材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能够将语文教材知识浅显易懂的展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轻轻松松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由浅及深,难易结合
提出问题,并不是目的,通过提问,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才是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教师设计问题不能够过难,因为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根本回答不出来,容易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但是问题过于简单,就会使学生放松注意力。作为一线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遵守由浅及深、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原则,同时还要立足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需求等方面,设计问题,才能够使课堂提问按照逻辑顺序,由简及难,由点到面,有序发展。
(三)控制频率数量,点到为止
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取得成功,不是有教师提出问题的数量决定,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片面认为,提问的数量越多,就越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课堂提问的次数,并不能够一概而论,二是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情况而定,使课堂提问保持在最好的程度,做到松弛有度。
二、问题的提出策略
(一)提问措辞准确,目的明确
提问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能够言简意赅的将问题表述清楚,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要使用简单易懂,且符合学生层次的语言,同时还要注意自己讲话的语速,注意语言的停顿。另外,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模糊性问题的出现,否则不利于实现提问的目的。通过设计提问,教师可以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这是教师提问时,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
以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打井人》为例,问题可如“谁挖井?谁吃水?水是怎样的?怎么挖井的?为什么不忘挖井人?”也可以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提出更难的问题,如“文章讲了谁做了一件什么事?”当然,对提出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也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来提出问题,这需要建立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
(二)把握时机,趁热打铁
提问不能够盲目进行,而是要抓住提问的时机,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补充。课堂提问的时机7个方面:学生自读前;学生自读后;学生思维停;学生没有疑问;学生私下议论;课堂气氛陷入沉闷。首先,从学生心理状态把握:一是当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二是当学生受旧有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三是当学生疑惑不解、紧锁双眉、厌倦困顿时;四是当学生胡思走神、精神分散、心不在焉时;五是当学生有所发现、心情兴奋、跃跃欲试时。其次,从教师的教学视角把握:一是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要充分想象设法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三是教学到达知识的联结处时;四是教学到达内容的含蓄处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就能对课堂教学、锻炼学生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结合行为表达,包容学生
学生往往都会将教师作为自己的生活学习的榜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己课堂教学的言行举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肢体语言甚至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尽可能够采用一些具有鼓舞性语言行为,且在提问时恰当地运用情感激励。如,提问时,教师可以怀着期待、鼓励的眼光注意学生,并保持微笑。在学生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要不给予苛责学生,而是要用充满爱心与耐心的态度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教师取得理想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课堂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精神设计的,不能够盲目追求提问的次数,也不能够片面追求高难度的问题,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本文,且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究,从而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确保课堂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英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与解答的现状及反思——基于对20节录像课的分析[J].小学语文,2016(Z1)
[2]唐锦秀.语文课堂提问低效现象透析及应对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11)
[3]徐敏.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