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面对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及地区竞争的压力,香港于2000年开始课程改革。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有关教育改革的重点有以下7项(教育统筹委员会,2000),分别是:改革入学机制及公开考试,创造空间;改革课程及改良教学法;改良评核机制,辅助学与教;增加高中及以后的多元化终身学习机会;订定有效的资源策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支援前线教育工作者的措施。这包括了教育制度上的改革,学校行政改革,评核机制(公开考试)改革,以及和每位前线教育工作者最息息相关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为配合课程改革,香港学校近年积极发展校本课程、课程调整等工作,来配合及推动课程改革。下面以教统局建议的课改的四个关键项目切入,介绍学校的课程建设。
● 德育及公民教育
本校在推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加设每周一节的成长课(德育课或称公民教育课),由学生辅导教师及学校训育及辅导小组设计课程,培育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学校也会通过跨学科及联课活动(即数班同学一起上同一节课)渗入德育及公民教育,例如:中国文化日、举行国庆早会专题研习等活动。学生辅导教师提供关于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讲座及参观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学校的文化、环境和风气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让学生通过服务去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例如本校设有学生大使、小老师、风纪(即学生小纠察)、图书馆管理员、五彩蔬果大使等,去培养学生发展正确的德育及公民教育价值观。
● 从阅读中学习
在从阅读中学习方面,我们致力推行阅读活动,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为学生阅读提供有利的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以全校整体推广策略模式,向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支援,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订定更高的期望。本校图书馆老师利用每星期一节的图书课协助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会学习。发展各类以资源为本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的技能,并为一至三年级增设阅读课,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中文、英文课和常识科的学与教时间中我们加插安排阅读活动,例如:中英文科电子图书课程、中英文科必读书政策、中文及图书科午间阅读分享会、中英文科网上“每日一篇”、英文科网上“英语基准增强课程”、英文科E-book政策、英文科阅读策略教学、常识轮流阅读等。本学年加插午读课,更灵活地安排阅读时间。
● 专题研习
在专题研习方面,通过三个阶段进行:开始构思的预备阶段;进行探究的实施阶段和建构知识的总结阶段。来提升学生的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
算能力、研习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以“专题研习“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在一至六年级时间表内加设每周一节“专题研习课”。学校为专题研习建构完善课程,规划了六个跨学科主题教学及专题研习(课程统整)。专题研习课以校本教材教授学生,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及态度,并强调九个共通能力的提升。学校设立专题研习的主题会配合全方位学习活动,如安排不同的参观活动、工作坊,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 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
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方面,学校设有每星期一节的计算机课,教师在全学年的计算机课中进行“以运用资讯科技作为学习工具”的常规课程,课程还包括其他的资讯科技认知课程。另外,学校也会在全学年不同时段进行各科的电子书包课程,使用多媒体演示,能有助讲解一些传统课堂上难以传达的抽象概念。同时资讯科技亦能够提供课堂外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电子书包课程详见本校网址:http://www.bwcss.edu.hk/~e-schoolbag。各科科主任设计及统筹学校内联网的学习平台及温习平台,进行有系统的学习。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面对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及地区竞争的压力,香港于2000年开始课程改革。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有关教育改革的重点有以下7项(教育统筹委员会,2000),分别是:改革入学机制及公开考试,创造空间;改革课程及改良教学法;改良评核机制,辅助学与教;增加高中及以后的多元化终身学习机会;订定有效的资源策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支援前线教育工作者的措施。这包括了教育制度上的改革,学校行政改革,评核机制(公开考试)改革,以及和每位前线教育工作者最息息相关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为配合课程改革,香港学校近年积极发展校本课程、课程调整等工作,来配合及推动课程改革。下面以教统局建议的课改的四个关键项目切入,介绍学校的课程建设。
● 德育及公民教育
本校在推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加设每周一节的成长课(德育课或称公民教育课),由学生辅导教师及学校训育及辅导小组设计课程,培育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学校也会通过跨学科及联课活动(即数班同学一起上同一节课)渗入德育及公民教育,例如:中国文化日、举行国庆早会专题研习等活动。学生辅导教师提供关于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讲座及参观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学校的文化、环境和风气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让学生通过服务去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例如本校设有学生大使、小老师、风纪(即学生小纠察)、图书馆管理员、五彩蔬果大使等,去培养学生发展正确的德育及公民教育价值观。
● 从阅读中学习
在从阅读中学习方面,我们致力推行阅读活动,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为学生阅读提供有利的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以全校整体推广策略模式,向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支援,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订定更高的期望。本校图书馆老师利用每星期一节的图书课协助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会学习。发展各类以资源为本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的技能,并为一至三年级增设阅读课,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中文、英文课和常识科的学与教时间中我们加插安排阅读活动,例如:中英文科电子图书课程、中英文科必读书政策、中文及图书科午间阅读分享会、中英文科网上“每日一篇”、英文科网上“英语基准增强课程”、英文科E-book政策、英文科阅读策略教学、常识轮流阅读等。本学年加插午读课,更灵活地安排阅读时间。
● 专题研习
在专题研习方面,通过三个阶段进行:开始构思的预备阶段;进行探究的实施阶段和建构知识的总结阶段。来提升学生的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
算能力、研习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以“专题研习“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在一至六年级时间表内加设每周一节“专题研习课”。学校为专题研习建构完善课程,规划了六个跨学科主题教学及专题研习(课程统整)。专题研习课以校本教材教授学生,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及态度,并强调九个共通能力的提升。学校设立专题研习的主题会配合全方位学习活动,如安排不同的参观活动、工作坊,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 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
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方面,学校设有每星期一节的计算机课,教师在全学年的计算机课中进行“以运用资讯科技作为学习工具”的常规课程,课程还包括其他的资讯科技认知课程。另外,学校也会在全学年不同时段进行各科的电子书包课程,使用多媒体演示,能有助讲解一些传统课堂上难以传达的抽象概念。同时资讯科技亦能够提供课堂外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电子书包课程详见本校网址:http://www.bwcss.edu.hk/~e-schoolbag。各科科主任设计及统筹学校内联网的学习平台及温习平台,进行有系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