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造船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对噪声危害和防护认知情况的调查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造船企业噪声接触工人的噪声危害及防护用品使用的认知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造船企业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提高工人正确使用噪声防护用品的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江门新会区两家造船企业297名接触噪声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检查,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累计接触噪声工龄、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情况、作业现场防护用品监督检查等因素对噪声危害和防护的认知以及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影响。

结果

工人对"噪声可以导致听力损伤及噪声聋"的知晓率为87.0%(254人),对"噪声危害程度与接触噪声的时间和强度有关"的知晓率为75.0%(219人),对"使用耳部防护用品可以减少噪声危害"的知晓率为90.4%(264人),对"必须佩戴耳部防护用品的噪声强度"的知晓率为50.0%(146人),对"接触噪声作业期间需要全程佩戴耳部防护用品"的知晓率为61.6%(180人),对"如何判断耳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是否合适"的知晓率为45.2%(132人),对"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的要领"的知晓率66.1%(193人)。作业现场耳部防护用品正确佩戴率为61.3%(179人),作业现场耳部防护用品全程佩戴率为53.4%(156人)。文化程度、工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和接受防护用品现场监督等因素是工人对噪声危害、防护认知和防护用品使用的影响因素。

结论

本次调查的造船企业噪声接触工人对噪声危害及防护认知水平不足,对工人进行噪声防护专项培训和加强对工人防护用品使用的监督检查是提高工人对噪声危害防护水平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快递从业人员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快递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快递公司不同岗位的2 500名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离职意向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快递从业人员离职意向的平均值为2.630 9,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从业人员离职意向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目的研究铅的接触、效应及易感性标志物间的关系,探讨其用于评估低水平职业性铅接触人群健康危害的敏感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职业卫生检测方法测定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作业场所中铅烟、铅尘浓度,对该企业233名职业性铅接触工人和76名非职业性铅接触工人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Pb-B),血液荧光计法测定锌原卟啉(ZPP),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δ-氨基乙酰酮戊酸脱水酶(ALAD),Taqma
摘 要  追求流动儿童教育公平的“两为主”政策,经历了试行、实施、完善的过程,反映出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从受限制到被接纳,再至走向深入的演进历程。以自由平等、差别、补偿等教育公平原则审视“两为主”政策的嬗变,映射出其从机会平等到过程平等,再至结果平等的逻辑发展轨迹。“两为主”政策施行至今仍存在有待反思的侧面:政策文本中概念的混淆以及和其他政策之间相互裹挟等问题,使“两为主”政策的实施执行效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常规培养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PQ组、UTI+PQ组、UTI对照组,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细胞内PQ浓度,DCFH-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