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环境治理资金投融资模式解困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环境治理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投融资模式单一,环境投资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整个业界,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是解决资金与市场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环境治理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投融资模式单一,缺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环境投资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整个业界。
  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是解决资金与市场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
  
  需求与供给矛盾,如何调和
  
  尽管中国环境产业市场投资需求巨大,但我国环境投资供给严重不足,主要来源包括财政资金(包括配套资金、各类专项资金、低息贷款、贴息贷款等)、国债、民营产业资本和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等几大类。财政资金面对日益增长的环境投资需求早已显得力不从心,国债只能是辅助性角色,国际贷款作为政策性扶持资金正逐步淡出,民营产业资本在近几年的高速扩张过程中也因资金链无法持续而难以为继。随着环境形势的恶化及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些资金已远不能满足环境领域的投资需求,环境投资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资金供给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券商、保险、基金、商业银行等大型专业投资机构迅速成长壮大,可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可供配置的长期稳定的投资品种不多,大量资金急需新的投资渠道。环境资产正是这类可供长期持有的优质投资品种之一。因此,只要进行适当的制度创新,改革现有的投融资模式,使广大的社会资本能够有激励、有渠道流入环境领域进行投资,困扰环境领域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就有望得到解决,国家的环境目标、环境战略就能够实现。
  
  现有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基础设施领域一直是政府垄断、政府投资、政府主导的。对此,我国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在缓慢地推进,2004年后发布一系列政策,对社会资本进入环境等基础设施领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环境基础设施发展起来三类主要投融资主体,以水务市场为例:一类是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的供排水公司,二是进人中国的国际大型专业水务集团,三是从环境设备生产与代理商或其他行业转型而来的社会投资运营商。
  第一类主体占绝大部分,他们几乎是政企不分,整体效率较低,亏损面较大。第二类主体数量不多,但他们是技术引领者和管理领先者,有较强的投资、运营管理能力。限于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也正面临着新的困境。第三类主体特点是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小规模、低水平的初级阶段。
  这决定了我国环境领域的市场格局:企业地域特征明显;数量多,规模小,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有市场领先优势但并不突出,更没有一家企业具有垄断地位。
  目前,在我国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模式上,除政府平台主体直接筹集(财政资金、国债、主权贷款)资金进行建设与运营管理外,其他社会主体进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收购政府控制的公司股权、BOT、TOT等。由于环境产业具有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政策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属于资金密集性行业,企业采取上述三种方式进入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而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并不发达,能通过公开市场进入环境企业的资金非常少,私募市场刚刚起步,还没有与环境产业对接的平台,社会资本缺乏有效的进入通道。
  随着环境产业的飞速发展,资金供给问题日渐突出,有技术、有能力的运营管理企业由于面临资金瓶颈而无力扩张,传统的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剧了环境产业小、散、乱的状况,投融资模式亟待创新。
  
  模式创新的思路
  
  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成功模式可为我国环境产业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提供借鉴。针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特点,社会资本一般选择市政债券或产业基金作为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形式。如,麦格里、高盛、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贷、AIG、德意志银行等知名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基础设施产业基金达数百亿欧元,主要投资于交通、环境、能源、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领域。而在我国,尽管受限于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市政债券的发展还需要逐步探索,但产业基金的形式还是为我国环境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国目前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模式的典型特征是投融资与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即资产和运营是高度统一的。无论是BOT还是TOT,投资是取得运营管理权的前提,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环境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首先,企业的资金实力是有限的,面对几乎是无限的环境投资需求,任何企业都面临扩张的边界问题。关键是这种边界是由资金实力而不是运营管理能力决定的,这在客观上影响了环境产业的市场效率。例如,某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想转型进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本可以利用BOT、TOT等模式收购很多环境基础设施资产,但由于运营管理能力不强,影响了这些环境设施的科学运转;另一家优秀环境运营管理企业可能由于资金的原因只能投资几个规模不大的环境基础资产,其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得不到输出,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经济学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低效率的制度设计。
  其次,这种高度统一的投融资模式阻碍了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到市场配置功能的发挥,不利于行业进行优化整合。特许经营权将服务需求方(政府)和服务提供方(投资运营商)长期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出现问题时解除这种契约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同时,由于资产和运营管理权是统一的,运营管理的整合需要以资产的整合为前提,这就进一步阻碍了有能力的运营管理者可能实施的产业整合活动。
  显然这种高度统一的投融资模式正是市场小、散、乱的根源,要深化环境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营管理水平,推行资产与运营的适度分离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
  尽管目前社会资本丰富,大型专业投资机构迅速发展壮大,环境资产也完全符合很多投资人的投资特征,但这些资金进入环境领域仍需要精心的制度设计。对大型投资机构而言,环境投资需要很强的专业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单个项目的规模太小,决策、投资成本太高。制度设计就是要帮助大型专业投资者解决决策成本太高问题,帮助有投资意向但缺乏专业管理能力的投资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社会资本和环境产业之间搭建高效、畅通的桥梁,产业基金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模式。产业基金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一种形式,是集合广大社会资本交由专家投资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设计。环境产业基金即是以环境基础设施资产为基础,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投资方式,以分红和资本增值为投资回报的投融资模式。环境产业基金可以通过投资环境资产委托专业运营管理商运营的模式实现资产与运营管理的适度分离。在这种模式下,投资人专著于选择可以信赖的、有能力的专业投资管理专家:投资管理专家精心选择和管理投资项目,通过为投资人谋求最大的利益而建立社会信誉,获得投资人的信任;环境资产运营商则专心于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整个环境行业的运行效率。只要投资管理专家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和优异的投资业绩,他就能不断融得新的资本投资于环境产业,同样只要投资运营商有足够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就总会有投资人委托他运营和管理,整个产业链得以高效、稳定地运营。
  通用技术集团发起设立的通用环境产业基金即是对这一模式的有效探索,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环境企业及投资人的大力支持,将会为我国环境产业的投融资模式发展找到一条新途径。
其他文献
所谓遗失物的拾得,指发现他人的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拾得遗失物,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之一,本文浅谈如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内协调和处理遗失物拾得制度中的各种
保理是卖方与保理商之间存在的一种合同关系。根据合同,卖方将其现在呀将来基于与买方之间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报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移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于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
思维定势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文章通过实例,阐述了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消极作用及其克服的途径.
摘要:在铁路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本文侧重论述在铁路物流企业中与风险防范联系紧密的业务层面的控制。  关键词:物流企业;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概念,其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员
房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国家一直在对房地产进行调控,但是房价却不降反升。本文分析目前高房价的危害.并挖掘高房价的制度性原因和深层次根源.最后提出促使房价回归理性的
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对我国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政府治理将有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是时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