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大体育运动参与者中,大部分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造成这些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运动员缺乏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准备活动不充分,轻视运动后的放松活动;技术动作不正确;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较底;心理素质差;场地器材缺陷;气候及天气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提出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损伤;原因;预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在运动中,参与者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影响参与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同时也给受伤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创伤。本文旨在通过对运动爱好者受伤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体育运动过程中损伤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体育运动损伤常见的类型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某部位或机体的某些组织出现的解剖上器质性破坏或生理上的生化紊乱。在运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损伤主要有骨性损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组织挫伤等。
2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原因和分析
2.1运动员缺乏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运动爱好者对体育运动过程损伤的认识了解较少,根据访谈内容了解到,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参与负荷低的运动不会受伤,甚至有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动作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2.2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是人体从静止状态过度到运动状态的一个调整适应的阶段,通过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反应速度加快;同时使人体温度升高,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速度,让人体机能够适应紧张的训练或比赛,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在访谈中得知,由于场地有限,时间较短,很多同学没有进行运动前的“热身”。
2.3忽视运动后的放松整理活动
运动结束后,参与运动的人员几乎没有进行运动结束后的放松整理活动。经过紧张的运动,肌肉内乳酸产生堆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放松,将会导致运动损伤。
2.4技术动作不准确
在体育运动中,每一项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不同的动作从外部特征上看似乎是相互孤立的,要掌握这些动作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巩固、最后形成动作自动化,而很多运动参与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而是通过自己摸索或者模仿他人动作等方式来进行技术练习,这将提高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
2.5身心素质差
心理和生理因素影响、制约着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体育运动中缺乏应付可怕情景的力量或能力,可导致肌肉张力增加,引起技术动作变形、反应速度减慢、动作协调性下降产生相互冲撞、重心失控等情况,从而容易引发运动损伤。
2.6体育设施缺乏及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高温潮湿容易引起疲劳及中暑;低温潮湿,容易导致肌肉僵硬,弹性下降,使运动员动作协调性变差,引发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如在阴雨天,空气湿度大,会影响运动损伤的恢复,有时甚至加剧运动损伤的程度,很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都转变成为关节炎、肩周炎等炎症,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3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加强思想安全教育
对健康运动建立新理念、新认识,提高自身的运动素养,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在任何状态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防患于未然的心态,才能把运动损伤发生率降低到最底。
3.2合理做好准备活动,重视运动结束后的放松整理活动
在进行体育运动前,首先要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合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前提条件,热身活动中,活动量要适中,要能使身体各部位功能尽快达到适宜的水平,例如:先慢跑几分钟,然后进行手指、肩、腰、膝、踝、等部位的屈伸和旋转运动,特别要对常受伤和易受伤部位进行充分活动。运动后认真做好放松整理活动,让全身或者局部的肌肉得到放松,疲劳得到恢复。例如:在运动结束后,原地休息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手臂、腿部的抖动放松,以及关节和腰部的拍打放松,从而不让运动损伤的发生留下任何隐患。
3.3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手段,要加强所参与体育运动的专项技术和理论学习,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使技术动作符合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规律以及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并且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动作技术定型,避免运动运动超出自身运动能力范围的技术动作,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技术的高难度和比赛的激烈度而不顾后果。
3.4完善和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
场地、器材的安全使用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外在因素,要防止由于场地器材的缺陷导致的运动损伤,可以通过学校和运动员自身两方面来进行防范,首先从管理层方面应该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运动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定时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同时保证运动设施的质量符合气各项运动的标准。从运动员方面来说,在进行运动之前必须认真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主动维护运动场地、设施,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管理人员反映,在运动中,适当佩戴护具。
4结论与建议
加强对参与运动人员的指导和组织,特别是加强对运动损伤防护知识的普及和运用,提高参与者对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在运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动作避免损伤,认真对待每次训练和比赛。
参考文献:
[1]陈鑫.大学生运动损伤规律及预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323.
[2]赵晓磊.乒乓球训练准备活动的设计与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3.
[3]馬世文.气排球运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5,(07):62-63.
关键词:运动损伤;原因;预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在运动中,参与者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影响参与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同时也给受伤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创伤。本文旨在通过对运动爱好者受伤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体育运动过程中损伤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体育运动损伤常见的类型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某部位或机体的某些组织出现的解剖上器质性破坏或生理上的生化紊乱。在运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损伤主要有骨性损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组织挫伤等。
2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原因和分析
2.1运动员缺乏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运动爱好者对体育运动过程损伤的认识了解较少,根据访谈内容了解到,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参与负荷低的运动不会受伤,甚至有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动作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2.2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是人体从静止状态过度到运动状态的一个调整适应的阶段,通过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反应速度加快;同时使人体温度升高,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速度,让人体机能够适应紧张的训练或比赛,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在访谈中得知,由于场地有限,时间较短,很多同学没有进行运动前的“热身”。
2.3忽视运动后的放松整理活动
运动结束后,参与运动的人员几乎没有进行运动结束后的放松整理活动。经过紧张的运动,肌肉内乳酸产生堆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放松,将会导致运动损伤。
2.4技术动作不准确
在体育运动中,每一项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不同的动作从外部特征上看似乎是相互孤立的,要掌握这些动作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巩固、最后形成动作自动化,而很多运动参与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而是通过自己摸索或者模仿他人动作等方式来进行技术练习,这将提高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
2.5身心素质差
心理和生理因素影响、制约着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体育运动中缺乏应付可怕情景的力量或能力,可导致肌肉张力增加,引起技术动作变形、反应速度减慢、动作协调性下降产生相互冲撞、重心失控等情况,从而容易引发运动损伤。
2.6体育设施缺乏及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高温潮湿容易引起疲劳及中暑;低温潮湿,容易导致肌肉僵硬,弹性下降,使运动员动作协调性变差,引发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如在阴雨天,空气湿度大,会影响运动损伤的恢复,有时甚至加剧运动损伤的程度,很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都转变成为关节炎、肩周炎等炎症,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3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加强思想安全教育
对健康运动建立新理念、新认识,提高自身的运动素养,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在任何状态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防患于未然的心态,才能把运动损伤发生率降低到最底。
3.2合理做好准备活动,重视运动结束后的放松整理活动
在进行体育运动前,首先要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合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前提条件,热身活动中,活动量要适中,要能使身体各部位功能尽快达到适宜的水平,例如:先慢跑几分钟,然后进行手指、肩、腰、膝、踝、等部位的屈伸和旋转运动,特别要对常受伤和易受伤部位进行充分活动。运动后认真做好放松整理活动,让全身或者局部的肌肉得到放松,疲劳得到恢复。例如:在运动结束后,原地休息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手臂、腿部的抖动放松,以及关节和腰部的拍打放松,从而不让运动损伤的发生留下任何隐患。
3.3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手段,要加强所参与体育运动的专项技术和理论学习,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使技术动作符合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规律以及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并且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动作技术定型,避免运动运动超出自身运动能力范围的技术动作,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技术的高难度和比赛的激烈度而不顾后果。
3.4完善和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
场地、器材的安全使用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外在因素,要防止由于场地器材的缺陷导致的运动损伤,可以通过学校和运动员自身两方面来进行防范,首先从管理层方面应该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运动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定时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同时保证运动设施的质量符合气各项运动的标准。从运动员方面来说,在进行运动之前必须认真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主动维护运动场地、设施,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管理人员反映,在运动中,适当佩戴护具。
4结论与建议
加强对参与运动人员的指导和组织,特别是加强对运动损伤防护知识的普及和运用,提高参与者对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在运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动作避免损伤,认真对待每次训练和比赛。
参考文献:
[1]陈鑫.大学生运动损伤规律及预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323.
[2]赵晓磊.乒乓球训练准备活动的设计与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3.
[3]馬世文.气排球运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5,(0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