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铸理论思维 积蓄内生动力——吉林大学启动“理论思维讲习班”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传承和守护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传统,涵育和启迪青年学人的理论洞察力、概括力和思辨力,充分发挥资深教授的学术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建设理论思维素养深厚、具有未来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梯队,2020年,吉林大学启动"理论思维讲习班"。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任首期讲习班导师,来自校内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17名优秀青年学者成为首期讲习班学员。
其他文献
分析税收竞争、财政透明度与非税收入之间的关系,应用2013—2016年中国25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税收竞争、财政透明度对非税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地区间税收竞争能显著增加非税收入规模,而财政透明度的提高会弱化税收竞争对非税收入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竞争对非税收入的作用存在显著的财政透明度门槛效应:低财政透明度地区的税收竞争会显著增加非税收入,而高财政透明度地区的税收竞争对非税收入的作用不明显。此外,税收竞争、财政透明度对非税收入的影响会因非税收入的具体项目及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异质性
以一种哲学的方式,努力通过改变人们的世界观而为改变现实世界贡献思想力量,是高清海先生重要的思想品格。改变"世界观",意味着改变对"世界图景"的理解和对"理想世界"的想象,它构成了世界得以改变的观念前提和价值前导。基于这一自觉理解,通过对"抽象世界观"的检讨和"治疗",破解束缚人与社会发展的抽象观念,并为新的"世界观"创新哲学理念,为推动人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范导,构成高清海先生毕生工作的主题。高清海先生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深刻哲思,是哲学和我们的时代所匮乏并迫切需要的。
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和建设需要符合被投资国的环境保护要求,因此,绿色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成为我国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构建企业绿色项目投资决策模型,需要明确"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绿色属性的衡量标准、减排物质、影响成本和收益因素等。而政策制度体系、"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企业联盟以及"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属性评估机制等的确立,将从制度方面保证"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的顺利完成。
国家审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国家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有效防范国家审计风险是国家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探究影响国家审计风险的因素,构建了审计委托方、受托经营管理者和审计机关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数值仿真发现:高质量监督的额外收益和名誉损失均对审计委托方向高质量监督方向演化有正向影响,名誉损失的影响更大;受托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受到个人信用损失和违规惩罚的双重影响,违规惩罚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审计机关选择合法审计的概率与其合谋审计的额外收益呈负相关关系,与其合谋审计的信用损失呈正相关关系,审计机关对
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状况是影响居民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城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扭曲指数,实证检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居民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市场扭曲会显著提高居民非正规就业的概率,劳动力配置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均会对居民的非正规就业产生促进作用。2)劳动力市场扭曲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劳动力价格扭曲主要提高了东部地区居民非正规就业的概率,而劳动力配置扭曲则主要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居民非正规就业的概率。3)劳动力市场扭曲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
人口迁移流动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及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备受关注。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职业等级、就业身份及收入水平三个角度,在对东北地区农村流出人口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东北农村人口流出具有显著的经济动因,表现为流动范围对东北农村流出人口的职业等级和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流动范围越大收入水平越高;东北农村流出人口的个体特征对其就业情况有显著影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东北农村流出人口的职业等
自中国近代一个多世纪以来,侨汇始终是侨眷赖以维生、国家外汇收入及弥补外贸入超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侨汇的这种作用有增无减,因而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侨汇工作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正确的侨汇政策。新中国侨汇政策经历了从"便利侨汇,服务侨胞"到最终确立保护侨汇的过程。1950—1980年30年间,这一政策始终得到贯彻执行,即使受到"左"的错误及频繁政治运动的干扰和冲击,甚至在"文革"的全面内乱中,从中央到地方依然艰难地贯彻执行保护侨汇政策,成为当时侨务政策仅存的硕果和难得的亮点。新中国30年侨汇
1927年国民党建政南京,以执政党之身份开启"以党治国"的党国体制时代。从革命党至执政党角色的转变,国民党所面临的政治形势与制度对象皆发生变化,其政策调整亦在必然。在民众运动问题上,国民党民众政策的理论和制度建构与实践出现了错位与背离,国民党高层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以及民众运动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并由此造成国民党民众政策在执行中的混乱。在面临共产党强势挑战和维护国民党统治基础的前提下,国民党民众政策急剧转向,从动员民众走向了民众的对立面,并最终导致了与民众的疏离和民心流失的结局。
尤刻本、陈八郎本《文选》与宋本《汉书》《后汉书》可以视为写本的凝定形态。比较其中的班固作品异文,可知史书系统与《文选》系统所载班固文章,其祖本差异较小。异文中虚词互用与增删情况较多,结合其他写本的异文,可知写本时代的学者对于虚词尤其是语助词的重视呈逐渐加深的动态过程,且多不视其为区分版本的标志。分析其中部分实词异文,可知史书系统更好地保留了作品的原始面貌。两汉书相较《文选》,在写本时代的传写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与古人校书时更重视史部的态度有关。
先秦文章作者具有不确定性,汉代文章则明确著录作者姓名,这是著作权意识开始自觉的标志。汉代文章写作主要有四种方式,各自为后代树立了风范。单独个人写作宁静淡泊的心态、发愤著书的精神诉求、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援笔立就的即兴挥洒,都有垂范后世的意义。集体协力写作的兼取众长;众人唱和的娱乐、竞赛属性;文献整理所写文章的逻辑砺练,在古代也成为后世效法的对象。汉代对文人的衡量标准,兼顾才气、学问和见识,成为古代通用的尺度。汉代所确立的与文章写作主体相关的范型、对文人衡量标准的历史定型,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建规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