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恢复期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变的意义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u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婴幼儿恢复期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变及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德国耶格公司肺功能仪对44例重症肺炎恢复期和50例轻症肺炎恢复期婴幼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根据达峰容积比判断肺功能损害程度,将重症肺炎患儿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随访所有肺炎患儿出院1年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次住院的次数及喘息的次数。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重症肺炎组与轻症肺炎组比较,呼吸频率[(36.31±0.78)次/min比(30.83±0.74)次/min]明显增快,呼吸比(0.65±0.01比0.70±0.01)、达峰时间[(0.24±0.08) s比(0.31±0.04) s]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达峰时间比[(19.15±0.77)%比(23.00±0.51)%]、达峰容积比[(21.28±0.86)%比(25.42±0.56)%]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肺炎与轻症肺炎患儿比较出院1年内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次数(χ2=30.50,P<0.01)及喘息次数(χ2=23.43,P<0.01)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损害组中,中度组和重度组出院1年内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次数(χ2=10.64,P=0.033;χ2=20.81,P=0.001)及喘息次数(χ2=10.53,P=0.037;χ2=21.25,P=0.001)明显高于轻度组,而正常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重症肺炎患儿随访1年,1例3个月左右肺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6例6个月左右恢复正常,3例出院1年恢复正常,3例1年仍未恢复正常。

结论

重症肺炎恢复期较轻症肺炎恢复期婴幼儿肺功能损害程度严重;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损害程度越重,短期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次住院及喘息的可能性越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种致病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之一。儿科常见致病菌耐药状况尤为突出,随着各种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的深入,儿科细菌耐药感染现状形势严峻。限制抗生素的滥用、制备新型抗生素和制备疫苗等措施是解决细菌耐药问题的关键,然而应对细菌耐药性挑战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临床医师和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密切合作,掌握常见致病菌耐药性数据与变化趋势,了解微生物学,充分了解抗菌药物,参照药敏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方法对济南市市区某小学1~5年级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按照ODD诊断标准筛查并诊断出ODD患儿42例作为研究组,556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测量,将各因子的平均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ODD男童的抑郁、强迫症、多动、攻击、交往不良性因子分[(5.00±3.73)分、(4.88±3.6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栓塞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本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6例MPP并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儿年龄3岁2个月~13岁10个月,其中男3例,女3例。6例均有高热、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滴度强阳性(≥1︰160)、痰荧光定量(FQ)-MP DNA阳性,胸部影像学
喘息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减少喘息发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通过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临床分类、致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儿童喘息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个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6年8月至2014年8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CCAM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5例患儿中男11例,女4例。临床表现:肺部感染12例,反复胸痛1例,胸骨下段凹陷畸形1例,无症状1例。胸部CT检查表现为单侧肺部多发气囊肿9例(其中1例
目的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人冠状病毒(HCoV)感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3 503例,患儿在住院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反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IFA、IFB)、腺病毒(AdV)、肠道
A族β溶血性链球菌(GAS)即酿脓链球菌,是人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可导致皮肤、黏膜浅表感染性疾病,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疾病,毒素介导性疾病及免疫相关性疾病。抗生素是控制GAS菌感染的有效手段,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治疗GAS感染的首选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作为阻断GAS外毒素产物的手段或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替代治疗药物而被推荐。但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GAS在全
细菌耐药性增加是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抗菌药物还可以引起正常菌群产生耐药性,成为耐药基因库,将会导致更多的耐药菌产生和扩散。控制使用抗菌药物是目前的首要措施。
儿童过度生长在临床并不少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生长加速。生理性主要包括家族性高身材以及肥胖导致的过度生长,病理性包括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染色体异常以及多种遗传综合征。但目前仍有很多患者未予重视,规范的诊疗对患者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现将对儿童期过度生长的病因分类及诊疗思路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重症法洛四联症(TOF)体肺分流术后行二期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总结重症TOF分期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5年6月12例重症TOF体肺分流术后行二期根治手术患儿。男8例,女4例;体肺分流术前平均年龄12.09个月(6个月~3岁);平均体质量8.59(8~10)kg。二期根治手术术前平均年龄33.82个月(1岁8个月~6岁),平均体质量13.24(9~18)kg。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