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A)发布数据显示,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脏病、糖尿病、脑梗死、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纷纷下降之时,以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痴呆的死亡率却继续上升,与痴呆有关的医疗费用支出也呈成倍增长趋势。
在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超过5%,已与欧美国家接近。全球现有约2000万老年痴呆患者,我国至少有500万。一年一度的“世界老年痴呆日”(9月21日)即将到来,本刊特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生弟教授撰文,向大家介绍老年痴呆的防治知识。陈生弟教授呼吁,老年人应特别关注异常的“健忘”症状,以便尽早发现老年痴呆的“苗子”,争取早期治疗。
自测:痴呆“苗子”早发现
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年纪大了,反应迟钝了,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了,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何才能区分“老糊涂”是正常衰老的表现,还是老年痴呆早期呢?大家不妨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对照:
1. 症状:是否存在“近期记忆”明显下降?
痴呆患者的记忆力降低往往从“近期记忆”开始,主要表现为“前讲后忘”,反复说同一件事、问同样的问题,但此阶段的远期记忆仍保存较好,患者能回忆过去发生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情,如自己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在疾病后期,患者的远期记忆也发生障碍,最后连自己的亲人,甚至镜子中或照片中的自己都不认识。
2.量表自测:得分低于20分者,应尽快就诊。
目前,国内使用的绝大部分测试记忆力的量表都来源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测验敏感性的变化。同时,大多数测试记忆力的量表耗时较长,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我们在参考国外及汉化版的记忆力测试量表的内容及结构特点后,独立编制了一种耗时短、操作简单的记忆力筛查量表—瑞金简易记忆测试量表(RISMET),作为以老年期痴呆为代表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筛查工具。满分为30分,20分以下提示存在明显记忆力障碍。
备注:相似性、画钟测验评分标准
相似性:胡萝卜和马铃薯,需回答同属植物或蔬菜;狮子和老虎需回答同属动物或野兽;手和脚需回答身体(部分)或器官,答对各得1分。
画钟测验:(如下图)
图A 锚定分:画出钟表盘面(封闭的圆圈)及帮助定位的至少4个数字(3,6,9,12),画对得1分。
图B 数字分:画出钟表盘面上的关键性数字(至少包括4,9),画对得1分。
图C 指针分:需要画出分别指向9和4的时针和分针,画对得1分。
检查:确定痴呆类型和程度
疑似老年痴呆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通常,医生会通过以下步骤对患者进行诊断:①了解病史:医生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身体及精神状态,以及既往的病史和家族史;②痴呆评定:医生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评,并结合患者受教育的程度来评估其是否存在痴呆及严重程度;③体格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选择性的体格检查,以排除因脑部疾病及内科系统疾病继发的痴呆;④辅助检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脑CT或磁共振)、脑电图检查、血液和尿液等常规检查,以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分型。⑤诊断:将病史、神经心理量表、影像学评定等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按照国际通用的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作出明确诊断。若确诊为痴呆,还应明确痴呆的类型和程度。
疗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很多人认为,老年痴呆无药可治,根本不需要治疗。事实上,老年痴呆必须治疗,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老年痴呆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减少残疾,阻止过早出现行为和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度的加重,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活自理期和生存期。通常,医生会根据老年痴呆的不同类型、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脑血管扩张药、钙拮抗剂、抗精神症状药物等)进行治疗。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细胞基因治疗及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可以用于老年痴呆的治疗。
特别提醒:已经出现明显记忆力减退,但还没有达到老年痴呆标准的中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改善神经递质、脑细胞代谢及脑循环作用的药物。科学研究表明,部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经早期干预治疗可以被逆转。
延伸阅读:
1.准确理解“老年痴呆”的定义。
老年痴呆是一种通俗的社会用语,通常是指发生于60岁以上老人的痴呆,又称“老年期痴呆”。而“老年性痴呆”仅指“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也就是说,老年痴呆是一组疾病的总称,不仅涵盖了临床上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还包括了血管性痴呆以及其他变性类痴呆(如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不同类型老年痴呆的病因、预防、诊治及预后是不一样的,并非每种痴呆都无因可寻、不可预防,也并非每种痴呆都无药可治。
2.哪些人易患痴呆?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一个人是否罹患老年痴呆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四类人较易患痴呆:①有APOE4等位基因者:该基因与老年痴呆发病相关。②有老年痴呆家族史者:研究发现,家族中有老年痴呆患者的人,罹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要比无家族史者高数倍。③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研究发现,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发病年龄要比未受过教育者推迟数年。④存在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头部外伤、心理应激、吸烟、丧偶且不再婚、不参加社交活动等危险因素者。
3.好习惯有助预防痴呆。
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痴呆。具体措施包括:①适当运动:运动既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又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排除代谢废物。②起居有常:老年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生活要有规律,坚持午睡,看电视时间不可过长。③积极用脑:脑力活动应多样化,如看书、下棋、练习书法等。如有可能,老年人也可以去老年大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④合理饮食:饮食要清淡,不可吃得过饱,品种要多样化,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品,少吃动物脂肪,尽量减少铝的摄入。⑤戒烟限酒。⑥情志调养:保持情绪稳定,尽量避免不良情绪,心胸开扩,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受外来的有益刺激,多与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如有可能,最好与子女同住。
专家简介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
医疗专长:在神经病学研究领域,尤其在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具有较深造诣。
特约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记忆力障碍专病门诊:周三下午
在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超过5%,已与欧美国家接近。全球现有约2000万老年痴呆患者,我国至少有500万。一年一度的“世界老年痴呆日”(9月21日)即将到来,本刊特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生弟教授撰文,向大家介绍老年痴呆的防治知识。陈生弟教授呼吁,老年人应特别关注异常的“健忘”症状,以便尽早发现老年痴呆的“苗子”,争取早期治疗。
自测:痴呆“苗子”早发现
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年纪大了,反应迟钝了,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了,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何才能区分“老糊涂”是正常衰老的表现,还是老年痴呆早期呢?大家不妨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对照:
1. 症状:是否存在“近期记忆”明显下降?
痴呆患者的记忆力降低往往从“近期记忆”开始,主要表现为“前讲后忘”,反复说同一件事、问同样的问题,但此阶段的远期记忆仍保存较好,患者能回忆过去发生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情,如自己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在疾病后期,患者的远期记忆也发生障碍,最后连自己的亲人,甚至镜子中或照片中的自己都不认识。
2.量表自测:得分低于20分者,应尽快就诊。
目前,国内使用的绝大部分测试记忆力的量表都来源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测验敏感性的变化。同时,大多数测试记忆力的量表耗时较长,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我们在参考国外及汉化版的记忆力测试量表的内容及结构特点后,独立编制了一种耗时短、操作简单的记忆力筛查量表—瑞金简易记忆测试量表(RISMET),作为以老年期痴呆为代表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筛查工具。满分为30分,20分以下提示存在明显记忆力障碍。
备注:相似性、画钟测验评分标准
相似性:胡萝卜和马铃薯,需回答同属植物或蔬菜;狮子和老虎需回答同属动物或野兽;手和脚需回答身体(部分)或器官,答对各得1分。
画钟测验:(如下图)
图A 锚定分:画出钟表盘面(封闭的圆圈)及帮助定位的至少4个数字(3,6,9,12),画对得1分。
图B 数字分:画出钟表盘面上的关键性数字(至少包括4,9),画对得1分。
图C 指针分:需要画出分别指向9和4的时针和分针,画对得1分。
检查:确定痴呆类型和程度
疑似老年痴呆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通常,医生会通过以下步骤对患者进行诊断:①了解病史:医生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身体及精神状态,以及既往的病史和家族史;②痴呆评定:医生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评,并结合患者受教育的程度来评估其是否存在痴呆及严重程度;③体格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选择性的体格检查,以排除因脑部疾病及内科系统疾病继发的痴呆;④辅助检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脑CT或磁共振)、脑电图检查、血液和尿液等常规检查,以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分型。⑤诊断:将病史、神经心理量表、影像学评定等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按照国际通用的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作出明确诊断。若确诊为痴呆,还应明确痴呆的类型和程度。
疗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很多人认为,老年痴呆无药可治,根本不需要治疗。事实上,老年痴呆必须治疗,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老年痴呆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减少残疾,阻止过早出现行为和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度的加重,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活自理期和生存期。通常,医生会根据老年痴呆的不同类型、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脑血管扩张药、钙拮抗剂、抗精神症状药物等)进行治疗。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细胞基因治疗及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可以用于老年痴呆的治疗。
特别提醒:已经出现明显记忆力减退,但还没有达到老年痴呆标准的中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改善神经递质、脑细胞代谢及脑循环作用的药物。科学研究表明,部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经早期干预治疗可以被逆转。
延伸阅读:
1.准确理解“老年痴呆”的定义。
老年痴呆是一种通俗的社会用语,通常是指发生于60岁以上老人的痴呆,又称“老年期痴呆”。而“老年性痴呆”仅指“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也就是说,老年痴呆是一组疾病的总称,不仅涵盖了临床上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还包括了血管性痴呆以及其他变性类痴呆(如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不同类型老年痴呆的病因、预防、诊治及预后是不一样的,并非每种痴呆都无因可寻、不可预防,也并非每种痴呆都无药可治。
2.哪些人易患痴呆?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一个人是否罹患老年痴呆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四类人较易患痴呆:①有APOE4等位基因者:该基因与老年痴呆发病相关。②有老年痴呆家族史者:研究发现,家族中有老年痴呆患者的人,罹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要比无家族史者高数倍。③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研究发现,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发病年龄要比未受过教育者推迟数年。④存在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头部外伤、心理应激、吸烟、丧偶且不再婚、不参加社交活动等危险因素者。
3.好习惯有助预防痴呆。
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痴呆。具体措施包括:①适当运动:运动既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又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排除代谢废物。②起居有常:老年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生活要有规律,坚持午睡,看电视时间不可过长。③积极用脑:脑力活动应多样化,如看书、下棋、练习书法等。如有可能,老年人也可以去老年大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④合理饮食:饮食要清淡,不可吃得过饱,品种要多样化,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品,少吃动物脂肪,尽量减少铝的摄入。⑤戒烟限酒。⑥情志调养:保持情绪稳定,尽量避免不良情绪,心胸开扩,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受外来的有益刺激,多与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如有可能,最好与子女同住。
专家简介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
医疗专长:在神经病学研究领域,尤其在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具有较深造诣。
特约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记忆力障碍专病门诊:周三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