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我国于2013年正式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因此需要积极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本文在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这样不仅保证了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与时俱进,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提升小企业会计核算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小企业会计准则;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2
自2013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符合准则规定的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也为广大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纳税工作提供了便利。我国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主要来源于我国广大高职院校,然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却未随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及时进行调整。《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衔接,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员。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一)简化了企业会计核算过程
由于我国大多数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模式较为简单,在经营方式上也较为灵活,对所露的企业会计信息要求远没有大中型企业那么高,因此对账务处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简化。比如《小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仅66个,而《企业会计准则》涉及的一级会计科目达到了156个之多。会计计量方面只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财务报告方面只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将简化企业会计人员会计核算过程,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二)减少了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为小企业的纳税工作提供了便利
原先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人员进行纳税申报的时候,需要比较会计核算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进行大量的纳税调整。对于小企业会计人员而言,计算复杂而且难度较大。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减少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比如对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也与税法一致,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摊销方法也与税法一致。这样就减少企业纳税调整事项,同时也便于税收征管部门进行管理。
(三)能够与《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协调
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框架下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两个子系统,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这两个准则虽然适用范围不同,但是两个又能有效协调,相互衔接。比如小企业非经常发生的业务,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中型企业,就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未来主要就业于小企业,但是在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尚未引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教学。为了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适应能力及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需要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积极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地衔接。
(一)目前课程体系理论知识较难,学生难以掌握
对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而言,特别是理论教学部分和本科院校没有太大的差异。账务处理相关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均是以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该准则与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差异进一步扩大,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这就导致了在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起来较为困难,而且很多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用得非常少。
(二)满足小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我国小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创新,对于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促进我国小企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法人经营单位中,小企业数量占据九成以上,小企业从业人员占从业总人员一半以上,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实施空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广大小企业需要大量熟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更多地融入《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的教学,这样才能满足小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
(三)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最初的就业主要是面向小企业。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衔接,不仅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掌握小企业会计实务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个优良的基础。随着《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不断深入,在未来各类会计职称考试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考点也会越来愈多。因此在校期间就进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的讲授,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措施
(一)简化原先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另外一些实训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财务综合实训》等也是主要是对《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账务处理过程进行实际操作。《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账务处理过程,理论难度较大,知识点繁多,而且很多与学生未来实际工作情况相脱节。比如目前财务会计教学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会计、非货币性交换、融资租赁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度相对较大,课时也比较多,但是学习效果却不是太理想。因为学生未来参加职称考试还会遇到相关知识点的考察,所以对于这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课时。只需要给学生做简单的讲解,从账务处理的基本原理角度告知其基本思路。 (二)合理开设小企业会计实务相关的课程
由于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可能完全离开《企业会计准则》,但是也不宜在讲授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的同时就讲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将两者发生混淆。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普遍采取的“2 1”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学工作可以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开设的小企业会计实务相关课程,可以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
理论教学方面可以从《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过程的区别展开。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准则,但是账务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学生在经过财务会计的学习后,再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知识就要简单很多。学生不仅易于掌握,而且教师教学过程也相对轻松很多。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原先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综合实训》、《税法实训》等实训课程转变成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马上就要进行校外顶岗实习,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训课程可以让学生较好地适应会计工作岗位。
(三)开展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主要是根据一定职业的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可以积极开展各类与小企业会计实务相关的技能比赛,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点。
(四)校企合作,共同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的知识内容较为熟悉。但是随着我国近年来财税制度改革地不断深化,小企业的实际账务处理过程与教材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首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要积极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熟悉其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还需要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实际应用情况。
四、小结
《小企业会计准则》刚刚实施不久,尚未融入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小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相互衔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联系小企业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保证了既适应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又为我国广大小企业培养熟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赵耀.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与纳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鲁元媛.《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解析[J].商业现代化,2014.1:192.
[4]徐永涛,胡源.浅谈《小企业会计准则》[J].会计师,2013.10:13-15.
[5]陈忠山.《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中职财会专业中的教学衔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151-15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岗课证赛’四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C-c/2013/03/030);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科研基金项目(RJ201320)。
作者简介:刘啸尘(1984-),男,江苏省如皋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及税收。
关键词:高职教育;小企业会计准则;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2
自2013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符合准则规定的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也为广大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纳税工作提供了便利。我国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主要来源于我国广大高职院校,然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却未随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及时进行调整。《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衔接,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员。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一)简化了企业会计核算过程
由于我国大多数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模式较为简单,在经营方式上也较为灵活,对所露的企业会计信息要求远没有大中型企业那么高,因此对账务处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简化。比如《小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仅66个,而《企业会计准则》涉及的一级会计科目达到了156个之多。会计计量方面只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财务报告方面只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将简化企业会计人员会计核算过程,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二)减少了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为小企业的纳税工作提供了便利
原先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人员进行纳税申报的时候,需要比较会计核算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进行大量的纳税调整。对于小企业会计人员而言,计算复杂而且难度较大。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减少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比如对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也与税法一致,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摊销方法也与税法一致。这样就减少企业纳税调整事项,同时也便于税收征管部门进行管理。
(三)能够与《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协调
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框架下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两个子系统,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这两个准则虽然适用范围不同,但是两个又能有效协调,相互衔接。比如小企业非经常发生的业务,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中型企业,就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未来主要就业于小企业,但是在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尚未引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教学。为了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适应能力及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需要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积极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地衔接。
(一)目前课程体系理论知识较难,学生难以掌握
对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而言,特别是理论教学部分和本科院校没有太大的差异。账务处理相关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均是以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该准则与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差异进一步扩大,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这就导致了在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起来较为困难,而且很多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用得非常少。
(二)满足小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我国小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创新,对于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促进我国小企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法人经营单位中,小企业数量占据九成以上,小企业从业人员占从业总人员一半以上,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实施空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广大小企业需要大量熟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更多地融入《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的教学,这样才能满足小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
(三)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最初的就业主要是面向小企业。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衔接,不仅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掌握小企业会计实务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个优良的基础。随着《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不断深入,在未来各类会计职称考试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考点也会越来愈多。因此在校期间就进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的讲授,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措施
(一)简化原先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另外一些实训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财务综合实训》等也是主要是对《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账务处理过程进行实际操作。《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账务处理过程,理论难度较大,知识点繁多,而且很多与学生未来实际工作情况相脱节。比如目前财务会计教学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会计、非货币性交换、融资租赁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度相对较大,课时也比较多,但是学习效果却不是太理想。因为学生未来参加职称考试还会遇到相关知识点的考察,所以对于这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课时。只需要给学生做简单的讲解,从账务处理的基本原理角度告知其基本思路。 (二)合理开设小企业会计实务相关的课程
由于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可能完全离开《企业会计准则》,但是也不宜在讲授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的同时就讲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将两者发生混淆。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普遍采取的“2 1”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学工作可以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开设的小企业会计实务相关课程,可以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
理论教学方面可以从《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过程的区别展开。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准则,但是账务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学生在经过财务会计的学习后,再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知识就要简单很多。学生不仅易于掌握,而且教师教学过程也相对轻松很多。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原先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综合实训》、《税法实训》等实训课程转变成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马上就要进行校外顶岗实习,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训课程可以让学生较好地适应会计工作岗位。
(三)开展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主要是根据一定职业的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可以积极开展各类与小企业会计实务相关的技能比赛,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点。
(四)校企合作,共同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的知识内容较为熟悉。但是随着我国近年来财税制度改革地不断深化,小企业的实际账务处理过程与教材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首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要积极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熟悉其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还需要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实际应用情况。
四、小结
《小企业会计准则》刚刚实施不久,尚未融入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小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相互衔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联系小企业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保证了既适应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又为我国广大小企业培养熟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赵耀.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与纳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鲁元媛.《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解析[J].商业现代化,2014.1:192.
[4]徐永涛,胡源.浅谈《小企业会计准则》[J].会计师,2013.10:13-15.
[5]陈忠山.《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中职财会专业中的教学衔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151-15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岗课证赛’四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C-c/2013/03/030);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科研基金项目(RJ201320)。
作者简介:刘啸尘(1984-),男,江苏省如皋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及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