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围绕着实现企业目标,通过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培育全体员工形成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近年来,随着建设现代化大油田步伐不断地迈进,坚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环境,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供高效率的生产保障,已经成为油田做强做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 责任文化 团队文化 供求文化
当前,随着油田发展进入调整和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油田的基层队站,如何立足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关键就是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引领,使之渗入到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中抓住思想建设这个纲,在观念更新上下功夫,重点是提倡四种文化,强化四种观念,树立四种意识。
一、提倡人格文化,强化不断改善人文环境的观念,树立主人翁意识
人格文化表现的是人的能力水平,凸现的是人的道德品质,显示的是人的责任使命,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取向。人格文化的核心是诚信,文化的培育突出在“润”,即滋润。荀子在《劝学》篇中讲“玉在山而草木润”,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登高可以使人心旷,临流可以使人意远。要创造一种使人登高临流的“润”环境,就要克服传统观念,打破等级界限,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使全体员工能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虽然基层队站的物质条件不是一流的,但只要人文环境好,大家心心相印,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照样能聚拢人气,提升士气,特别现在的员工知识面一般都比较宽,自主性一般也比较强,再加上现代信息传递的渠道多、速度快,最新信息随时可得,因而再用老规矩、老办法管理现代员工是难以奏效的。故而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加大学习教育的力度,有效树立职工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承认个人思想差异,不搞强加式的一刀切,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不同要求,运用疏导方法,逐步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理想信念上来。在教育职工爱岗敬业的同时,注重职工的需要,正视职工的思想差异,不断满足職工个人价值实现的现实诉求,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的教育活动,让职工爱企爱岗。
二、提倡责任文化,强化责任不可推卸观念,树立“尽职尽责”意识
培育责任文化,可以激发职工的内在潜能,使职工抛开任何借口,将自己的忠诚、责任和热情内化为尽职尽责的动力,彻底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职工的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和其他任何美好品格的形成一样,教育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一是必须结合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意识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使干部职工认识到“工作就是责任”、“责任胜于能力”、“责任保证绩效”、“责任激发潜能”、“责任成就卓越”等,从而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就更辉煌的自我。二是发挥典型示范教育,榜样的力量无穷的,通过干部职工身边的人和事广泛开展责任意识教育,让干部职工学有榜样、比有事例,从而把责任转化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全身心地履行职责,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三是为每一个岗位确立明确、清晰和有限的岗位责任,并以完整有序、纵横交错的“责任链”,确保每个岗位责任都能落实到相应的员工头上,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应该在本职岗位上“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四是充分发挥正激励的作用,引导每一个职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提倡和鼓励职工在履行职责中,不但要有魄力创出新成绩,还要有勇气承担工作中的失误和过错,进一步完善激励奖惩制度,借助强制力促使干部职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严格按照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三、提倡团队文化,强化团结协作观念,树立奉献意识
团队文化的核心是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优势,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正确处理和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氛围,让干部职工心情舒畅,乐于奉献。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每个干部职工才能自发地形成对企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发自内心地认同并接受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念,使企业目标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员工自我控制,充分发挥其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必然会产生“窝里斗”现象,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影响企业的活力,阻碍企业的发展。当前,个别员工缺乏团队观念和大局意识,过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有的甚至以牺牲企业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有的出现推委、扯皮现象。这些都是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必须予以摒弃。我们要积极打造团队意识,一切以发展大局为根本,抛弃私心杂念,永远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后。
四、提倡供求文化,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人才强企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工精神需求空间也在不断地拓展。以人为本的提出,要求我们把人的精神、文化和自身发展需要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的标准,不断提高职工的精神需要,帮助职工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实现职工的参与愿望,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我们的重大经营方针、生产经营重要举措、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都应征求职工意见,倾听职工呼声、建议,接受职工监督。只有让职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拥有发言权,并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中去,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亲切感,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出职工对企业的珍惜与热爱。第二是要满足职工对生命健康的精神需求。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职工的生命健康无法保障,就无从谈及素质建设。近年来,国内煤炭企业、石化企业多次发生安全事故,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而一些企业对死亡人数的恶意瞒报,更是让人心寒。连起码的生命健康权都无法保障,职工怎么可能热爱这个企业?第三要满足职工对知识技术的追求。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知识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情况下,职工越来越渴望新知识,需要新技术。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让职工适应社会,适应岗位,远离失业,这不仅是对职工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也是对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尊重职工在这方面的渴求,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举办技术培训、技能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为职工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些途径既可以提高职工的素质,又可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使职工增强自信心逐步消除失业危机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四是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确定适合自己的文化生活形式,比如歌咏比赛、球类棋类比赛、家庭趣味活动等,只要能够满足职工文化需要,只要适合自己的企业,我们应该坚持做好,让职工需求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不是那种我们今天需要召之即来、来之有用的东西,只有我们在整个企业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点滴渗透、一点点积累起来,充分在过程中发挥它的引与领作用,并将之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础之中。使其培养人的精神,引导员工在正确的轨道上去思考、去选择、去行动和去创造,让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发展发光发热。
关键词:企业文化 责任文化 团队文化 供求文化
当前,随着油田发展进入调整和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油田的基层队站,如何立足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关键就是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引领,使之渗入到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中抓住思想建设这个纲,在观念更新上下功夫,重点是提倡四种文化,强化四种观念,树立四种意识。
一、提倡人格文化,强化不断改善人文环境的观念,树立主人翁意识
人格文化表现的是人的能力水平,凸现的是人的道德品质,显示的是人的责任使命,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取向。人格文化的核心是诚信,文化的培育突出在“润”,即滋润。荀子在《劝学》篇中讲“玉在山而草木润”,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登高可以使人心旷,临流可以使人意远。要创造一种使人登高临流的“润”环境,就要克服传统观念,打破等级界限,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使全体员工能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虽然基层队站的物质条件不是一流的,但只要人文环境好,大家心心相印,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照样能聚拢人气,提升士气,特别现在的员工知识面一般都比较宽,自主性一般也比较强,再加上现代信息传递的渠道多、速度快,最新信息随时可得,因而再用老规矩、老办法管理现代员工是难以奏效的。故而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加大学习教育的力度,有效树立职工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承认个人思想差异,不搞强加式的一刀切,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不同要求,运用疏导方法,逐步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理想信念上来。在教育职工爱岗敬业的同时,注重职工的需要,正视职工的思想差异,不断满足職工个人价值实现的现实诉求,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的教育活动,让职工爱企爱岗。
二、提倡责任文化,强化责任不可推卸观念,树立“尽职尽责”意识
培育责任文化,可以激发职工的内在潜能,使职工抛开任何借口,将自己的忠诚、责任和热情内化为尽职尽责的动力,彻底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职工的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和其他任何美好品格的形成一样,教育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一是必须结合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意识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使干部职工认识到“工作就是责任”、“责任胜于能力”、“责任保证绩效”、“责任激发潜能”、“责任成就卓越”等,从而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就更辉煌的自我。二是发挥典型示范教育,榜样的力量无穷的,通过干部职工身边的人和事广泛开展责任意识教育,让干部职工学有榜样、比有事例,从而把责任转化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全身心地履行职责,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三是为每一个岗位确立明确、清晰和有限的岗位责任,并以完整有序、纵横交错的“责任链”,确保每个岗位责任都能落实到相应的员工头上,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应该在本职岗位上“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四是充分发挥正激励的作用,引导每一个职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提倡和鼓励职工在履行职责中,不但要有魄力创出新成绩,还要有勇气承担工作中的失误和过错,进一步完善激励奖惩制度,借助强制力促使干部职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严格按照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三、提倡团队文化,强化团结协作观念,树立奉献意识
团队文化的核心是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优势,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正确处理和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氛围,让干部职工心情舒畅,乐于奉献。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每个干部职工才能自发地形成对企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发自内心地认同并接受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念,使企业目标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员工自我控制,充分发挥其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必然会产生“窝里斗”现象,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影响企业的活力,阻碍企业的发展。当前,个别员工缺乏团队观念和大局意识,过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有的甚至以牺牲企业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有的出现推委、扯皮现象。这些都是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必须予以摒弃。我们要积极打造团队意识,一切以发展大局为根本,抛弃私心杂念,永远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后。
四、提倡供求文化,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人才强企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工精神需求空间也在不断地拓展。以人为本的提出,要求我们把人的精神、文化和自身发展需要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的标准,不断提高职工的精神需要,帮助职工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实现职工的参与愿望,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我们的重大经营方针、生产经营重要举措、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都应征求职工意见,倾听职工呼声、建议,接受职工监督。只有让职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拥有发言权,并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中去,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亲切感,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出职工对企业的珍惜与热爱。第二是要满足职工对生命健康的精神需求。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职工的生命健康无法保障,就无从谈及素质建设。近年来,国内煤炭企业、石化企业多次发生安全事故,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而一些企业对死亡人数的恶意瞒报,更是让人心寒。连起码的生命健康权都无法保障,职工怎么可能热爱这个企业?第三要满足职工对知识技术的追求。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知识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情况下,职工越来越渴望新知识,需要新技术。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让职工适应社会,适应岗位,远离失业,这不仅是对职工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也是对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尊重职工在这方面的渴求,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举办技术培训、技能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为职工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些途径既可以提高职工的素质,又可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使职工增强自信心逐步消除失业危机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四是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确定适合自己的文化生活形式,比如歌咏比赛、球类棋类比赛、家庭趣味活动等,只要能够满足职工文化需要,只要适合自己的企业,我们应该坚持做好,让职工需求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不是那种我们今天需要召之即来、来之有用的东西,只有我们在整个企业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点滴渗透、一点点积累起来,充分在过程中发挥它的引与领作用,并将之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础之中。使其培养人的精神,引导员工在正确的轨道上去思考、去选择、去行动和去创造,让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发展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