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永远都不会贬值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冬季的一天,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一所高中的操场上,一个女孩正蹲在凛冽的寒风中沉思,她时而仰望天空,时而眉头紧锁,她在思考: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是啊!她正面临着人生的岔路口。父亲是一个地道的“修鞋匠”,靠做修鞋维持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16岁的她已经懂事了,看着父亲含辛茹苦地挣钱,她的心里总是涌着酸楚,于是打算辍学挣钱养家。
  她把辍学的想法告诉了父亲,没想到父亲勃然大怒,骂道:“你真是个不争气的孩子,难道一辈子也想做个被人瞧不起的‘修鞋匠’吗?”她当然不想做“修鞋匠”,儿时她告诉父亲:“我的理想是出人头地,做个大人物。”但现在,她的理想面临着化为灰烬,倔强的父亲坚决不同意她辍学。
  可是此后几天,虽然她还在坚持上课,但心思早已不在课堂,整日琢磨如何挣钱了,每当听到有企业家的讲座,她就如期参加。最近,她听说学校请来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演讲,便欣然前往。
  这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高举着一张100克朗的钞票,面对会议厅里的200个学生,首先发问:“谁要这100克朗?”话音刚落,200只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100克朗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
  说完,演说家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样呢?”他把钞票扔在地上,又踩上一脚,并用力碾碎它。而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演说家意味深长地说:“我已经给你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它依旧是100克朗。”
  “其实,人的理想就像这张钞票,就算遇到狂风暴雨和悬崖峭壁,也不要被逆境所击倒,因为它永远不会丧失价值。”演说家激情盎然地说道。
  演说家的话音刚落,会场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坐在会场角落里的她,听得热血沸腾,她忽地顿悟了,我的理想又何尝不是这张被蹂躏的100克朗?尽管现在面临着人生困境,如果理想没有撤退,那么人生就不会贬值。
  之后,她毅然决然地打消了辍学的想法,省吃俭用,靠父亲资助和假期打点零工,艰难地读完了高中,而后考入哥斯达黎加科学政治大学学习,成绩卓越。
  从1990年起,她的人生开始风生水起,从多个组织的顾问,到公共安全部长,到民族解放党立法大会议员,再到哥斯达黎加副总统,2010年她又成功当选总统。她正为她的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儿童和老人的生活条件、打击犯罪行为和贩毒活动而奋斗着。
  她就是劳拉·钦奇利亚,哥斯达黎加历史上首位女总统。钦奇利亚在一个大学的演讲中,把她的经历告诉了学生,并再三激励大家说:“我是一个修鞋匠的孩子,家境虽然贫穷,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理想,有理想的孩子生命就不会贬值。”
  100克朗价值不大,但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
  (选自《意林》,2010年第11期)
  【品悟】
  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逆境和厄运,一定不能绝望、轻易“淹没”自己的理想,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逆境总是有的,人生就是进击。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逆境使人聪明,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
  【思考】
  1.文章中,演说家手中的钞票和理想有什么联系?
  2.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你应该怎么做?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012年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余温仍在。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频现,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较为普遍。高考作文究竟有哪些“恶习”,听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读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教授娓娓道来。  今年北京市没有一篇满分作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写得好的作文很少,“高考体”文风盛行,呈现种种弊端:  赌咒发誓体,就是全文充斥“一定”、“必须”这样的句子
期刊
【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中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又说,“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请以“快乐有多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
期刊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期刊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望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
期刊
【引子】  高考已是尘埃落定,但对于高考的议论远没有结束。近日一份今年法国高考哲学题目在微博上引起热议,"洋高考"再次刺激着大家的神经。  都说中国高考难,放眼世界一看,原来“洋高考”也不简单——考的不是知识,是思想。究竟有不简单,看看它的作文题就知道了。  【文题】  法国  法国统一中学毕业会考2012年试题  文科试题  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  2.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么?  3.解释
期刊
当我数着壁上报时的自鸣钟,  见明媚的白昼坠入狰狞的夜,  当我凝望着紫罗兰老了春容,  青丝的卷发遍洒着皑皑白雪;  当我看见参天的树枝叶尽脱,  它不久前曾荫蔽喘息的牛羊;  夏天的青翠一束一束地就缚,  带着坚挺的白须被舁上殓床;  于是我不禁为你的朱颜焦虑:  终有天你要加入时光的废堆,  既然美和芳菲都把自己抛弃,  眼看着别人生长自己却枯萎;  没什么抵挡得住时光的毒手,  除了生育,
期刊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写信,也不能说明
期刊
编者按:  伦敦,201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这个夏天街头遍布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我们将带您另辟蹊径,跟随罗杰?塔厚尔做一次特别的伦敦文学漫步,沿着名人生活的足迹,游遍英伦的大街小巷,感受异国的人文气息。  罗杰?塔厚尔1988年起为《出版新闻》记者,见过作者逾百,参与伦敦城内文学大事无数。在《漫步文学伦敦》(中文版由三联书店出版)一书中,他聚焦于伦敦城中无数与作家、剧作家及诗人有关联的路线
期刊
编者按:诗经之位,鼻祖,开天地;诗经之语,婉约、精致;诗经之味,说不尽、道不明;诗经之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赏析诗经,不从流、不生硬。以而今现在之观,品远古先人之态。盼兮、乐兮、赞兮!    桑实 整理  《诗经》里的故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
期刊
又是一年毕业时。  每到这个季节,空气中便弥漫着一股别样的味道,一半是怀念,一半是憧憬。走在人来人往的校园里,常会听到:“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很是应景,原来离别还可以写得如此淋漓。仔细想想,“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古人好多事都是写尽,深切的痛楚潜伏在表面的平静里,愈发深切。   毕业,难免伤感。回顾过往种种,“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那些场景,将不复再现。伤感,或许源于“不复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