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火灾事故中员工心理行为策略分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恐惧、从众等五个方面揭示了火灾时个体的心理及行为表现,阐述了火灾发生时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主要因素,从宣传、培训等多个角度探讨了确保核电站员工人身安全的消防策略。
  关键词 核电站 消防安全 火灾 心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核电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核安全问题是人们起初关注的焦点,而消防安全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改进,技术和设备原因导致的核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使得核电站火灾事故与核安全的关系愈加紧密。核电站实现消防安全有三个重要目标。一是确保人身安全。二是维持核安全功能的完整性。三是减少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从消防安全的目标可以看出,重视员工人身安全,减少火灾人员伤亡是核电站消防安全的重要内容。
  二、火灾中个体的心理行为特点
  (一)火灾时个体的心理行为及表现。
  1、恐惧。指不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害怕”的心理反应。心慌、言行混乱,意志和判断力下降等。火灾现场的员工,特别是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员工,很容易产生不可抑制的恐惧心理。
  2、从众。指认识客观事物没有从现实出发,依据别人的行为模式来行动的一种心理现象。火灾情形下,别人的决策和判断成了自己的目标,放弃自己原有的思维、判断和决策。
  3、退避。指由于对某一事物的产生恐惧而逃避的一种心理现象。人在遇到火场的浓烟、烈火会向反方向逃避。导致大量人群聚集在某一出口,造成堵塞,难以逃生。
  4、归巢。指以往生活习惯形成的,总是希望回归以前熟悉的环境的一种心理现象。火灾发生时,奔向经常使用的楼梯、电梯或通道等。
  5、趋光。指在昏暗的情景中,人们常常将一点点光亮作为希望的标志,希望向光亮处靠近的一种心理趋向。亮光可以作为引导受困人员疏散的一种安全指示标志。
  (二)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主要因素。
  1、性别。通过实例调查发现,男性往往能够较好的控制情绪和行为,而女性则更易产生强烈的焦虑、紧张和恐惧。
  2、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同年龄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年龄长一些的人,心理会更成熟,对应急事件的心理调整及行为的控制力也会更强。
  3、现场。火灾发生时,如果现场消防设施良好,人员疏散有效,对受困人员的心理影响较小。
  4、经历。以往经历过类似事故的人对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大,能更有效地控制行为,安全撤离。
  三、确保核电站员工人身安全的策略
  (一)普及消防知识。
  火灾发生时,人员处在万分紧张情形中,很难有时间去仔细思考如何逃生。如果员工以往没有接受过相应的训练,缺乏相应的知识,在火灾现场浓烟烈火的非常情景下,往往会丧失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甚至可能由于极度紧张导致盲目行为,采取不正确的逃生方式。如果平时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在发生火灾的紧急时刻,受困员工在心理上就会有所准备,进而可以做到临危不乱、冷静,利用平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施救。
  (二)加强消防教育。
  开设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课程,并有序组织核电站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演练。
  核电站设置专门部门从事消防宣传工作,在厂区内利用讲座、简报、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员工普及、宣贯消防知识。
  组织员工参观实物消防站,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
  核电基地构建火灾体验中心,让员工进行情景、施救、以及器材使用等体验活动。
  (三)做好建筑物内部的防排烟。
  随着核电站高层建筑增多,火灾隐患也增多,火灾中产生的浓烟和CO、Hcl、HcN等毒气体是导致人员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建筑物内部的防排烟设施的检查,保证防排烟设施的完整有效。二是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必须利用好室内的各种门、窗,并用毛巾等把门、窗的缝隙塞紧,以防浓烟和CO、Hcl、HcN等毒气体进入安全的房间内。
  (四)保证通道通畅。
  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恐惧害怕,浓烟烈火的熏烤,非常急切逃离现场。由于火灾中个体的心理行为特点,容易导致人群聚集,并向同一个疏散口逃生。因此要求核电站一定要保证安全通道畅通,使受困人员得到快速疏散。
  (五)配置消防事故广播。
  及时通告火灾现场状况,是消防事故广播的主要内容。当受困人员及时了解了火灾现场的状况后,恐惧、紧张的心理会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明确了人员疏散的具体方向,避免受困人员在疏散时出现混乱和盲目。
  通过消防事故广播的音质选择和用词艺术可以有效地缓解受困人员的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受困人员得到快速疏散,减少火灾事故人员伤亡。
  (六)加强心理训练。
  针对个体在火灾中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核电站应加强火场人员对火灾的敏感性、判断力、思维反应等智能方面的训练,提高人员的传递反应能力。从而提高人员火场中的自救和互助技能。此外,由于火场人员容易精神过度紧张,产生害怕、恐惧心理,神经思维大脑反应迟钝,造成行为失控,因此要格外加强心理训练,提高火场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结束语
  在反思核电站的消防安全措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火灾发生时人的心理因素。核电站在不断完善消防设施的同时,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和培养,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火、施救等培训和演练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全体员工宣贯防火和施救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
  (作者单位: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力雯.建筑物火灾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1)
  [2]刘世顺.论火灾时人员的心理变化对安全逃生的影响.中国西部科技, 2008,7(24)
  [3]董希琳.核电厂消防安全与事故应急.北京原子能出版,1999
  [4]龙国庆等.核电站消防系统设计概述.给水排水, 2007,33(3)
其他文献
2019年1月16日,省公安厅对外发布《湖北省公安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简称《十条措施》),全力支持服务全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n《十条措施》规定,公安机关将依
期刊
摘要 发现权是我国民法中比较边缘化的一项权利,并无诸如《专利法》的专门法进行保护,而仅在《民法通则》第97条和第118条提及。2005年夏,笔者代理杨某参加了其与郑某的“中药麻醉戒瘾毒法”发现权案,终获胜判。本文基于发现权法理,对该案作简要评析。  关键词 “中药麻醉戒瘾毒法” 发现权 法理  中图分类号: DF41 文献标识码:A  本案原告郑某向法院起诉,称被告杨某的“杨氏戒毒法”实
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扮演着先锋模范示范引领的角色,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本文从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论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
足球圈绑票活埋不稀罕rn窦文涛:,广美,我给你介绍名博李承鹏.rn孟广美:幸会,幸会,相见恨晚.rn窦文涛:相见恨晚,对,好多人都看过他的博客,而且我发现你不光是眼大,你胆儿也挺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名具有攻击行为的小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该生攻击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行为强化技术为主,以榜样学习和隔离为辅行为改变措施,纠正其攻击行为。希望此研究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行为改变 小学生 攻击行为 消除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案描述  明明(化名),男,8岁,小学一年级,独生子女。剖腹产,出生后由人工喂养。智力正常。性格活
所谓政治文明,是人类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为建立公共秩序、推动社会发展而形成的用于调节公共权力与私人关系的价值规范、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的有机总和.它是相对于政治蒙昧、
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人格教育的价值基础,在传统文化下,依照高校人格教育课程构建的基本原则,探索高校人格教育课程构建的路径,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rn中央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份材
期刊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12月31日,内蒙古地区通过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商标局三种认证途径共取得了35件地理标志注册.内蒙古地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