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艺术生产义务的量变与质变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生产义务是一个典型的艺术法哲学命题。随着以人工智能为表征的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艺术生态规模、格局与秩序已经发生了重大嬗变,数字艺术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从表面上看,从原子艺术到数字艺术所发生的是艺术形态、种类和规模的显著扩增,但这些变化的本质则是数字艺术生产权利与义务的同步扩大化。数字艺术生产义务与原子艺术生产义务在本质与内涵上都是一致的,都包括积极义务(德性义务)和消极义务(法性义务)两大范畴,但两种义务的量与质已经发生变异:以德性义务为主导的原子艺术生产机制在当代数字艺术格局中已经难以调整和有效规范
其他文献
吴乔是清初江南一位有个性的诗论家,他的诗学直承冯班,同时有取于许学夷和贺裳,论诗宗法晚唐和李商隐,而不满于钱谦益,他的诗话中不乏独到见解,同时也多有耳食轻信和英雄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