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4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肩负了培养基层体力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教育部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指导性文件也明确的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高职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具有明显的体力劳动特征。这就要求了学生必须具备预期未来职业相匹配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此论文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2010年至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横向、纵向)、文献综述法等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动态分析,通过研究找出学生体质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及学生体质健康在校期间的变化趋势,结合该院体育教学现状、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综合提出改善该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科学依据和针对性的可行性对策。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升高职院校以来2010级-2014级所有健康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类比。健康学生是指发育健全、身体健康且能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学生。凡是患有主要脏器疾病,身体残障,急性病发等不宜参与运动的学生不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测试数据源于2010年一2014年这五年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体质测试工作结果。着重分析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与体育教学对策的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主要针对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2010年-2014级这5届所有在校健康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类比,着重分析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与体育教学对策的研究。健康学生是指发育健全、身体健康且能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学生。凡是患有主要脏器疾病,身体残障,急性病发等不宜参与运动的学生不作为研究对象。
该院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主要针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这3个部分进行测试,如表1.1所示。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评价标准,评价领域以注重健康为主。
1.2研究方法
1.2.1测试法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在每年的9月10月进行,严格遵照《国家体质测试测定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测试细则,该研究测试抽取了10个项目(表1.1)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按照国家体质测试评分标准,对每个人的体质进行了综介评分。
1.2.2数理分析法
通过学生每学年的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筛选异常数据以后,输入计算机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处理,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3对比分析法(横向、纵向)
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的部分指标从横向、纵向两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了解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并分析影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对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1.2.4文献综述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标,通过借阅资料、中国知网数据库、学生体质健康以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等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查阅国内外体质健康研究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1.3研究目标
根据5年体质测试研究的结果,积极分析总结本院体质下降的原因,结合我院实际,立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提出和落实可行的对策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2 分析与研究
2.1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学院严格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组测试的评价标准进行2010年-2014年学生体质测试评定,所有研究对象体质达标情况如表2.1,2010年-2014年学生体质达标率分别58.55%、51.48%、40.31%、41.13%、42.11%。针对我院这四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数据纵向的统计分析、相互对比发现目前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逐年下滑的趋势。以下对高职学生体质特征按照身體形态、身体机能特征、身体素质这三个部分来进行分析。
2.1.1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一种有着先进的细节功能的复杂现象。一个人的形态的一般用骨架、肌肉、胖瘦来定义。该院大一学生大都在18岁以上,已然成年,在经历了生命两次重要的成长周期,骨架生长成形,男女身体形态分化完成,在以后的生命中基本保持不变。针对身体形态所做的体质健康测试身高、体重两个项目是反映人体形态结构的主要指标,能够从表象上反映人体的身体健康水平和机能状况,能反映人体肌肉、皮下脂肪、骨骼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充实度,还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由于锻炼,肌肉会相应改变。脂肪的分布也会因荷尔蒙的作用而变化。遗传基因对人体形态影响很大。
通过测试数据,纵向比较在身体形态方面可由体质测试结果看出呈两极分化,偏胖、偏瘦的比例逐年增大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中男生的肥胖人数比女生要多。通过数据对比得出2013年大一入学新生中男生超重和肥胖人数所占比例同样要比女生高,这说明2013级大一新生男生肥胖人数比女生要高。这与国内一些研究发现的“目前国内大学生中男生肥胖人数明显高于女生’一致。
2.1.2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优异是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是否充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机能是生命活动的关键。针对呼吸系统机能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所做的体质健康测试分别是肺活量和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从表1.1数据是近几年学院体育达标测试的数据统计。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横向比较大一的及格率高于大二、大三,大二高于大三,纵向比较及格率逐年下降。大学生在校几年的体质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不仅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能否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更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与改革。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就是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身体机能方面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稍微下滑。 2.1.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方面耐力和上肢力量下滑幅度明显。特别是针对耐力设置的男子1000m和女子800m项目成绩横向看成绩波动明显。其他柔韧、力量、爆发力都有逐步下滑趋势。横向比较高职2013级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数据三年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体质健康自大一进校后一年不如一年,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上都有明显下降。特别是男生的肺活量大一和大三测试的数据差距是比较大的。这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这样的体质健康状况是无法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欠缺的健康。
2.2分析造成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因素
2.2.1学生自身因素
(1)遗传
据调查,目前全国出生婴儿缺陷总发生率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万人。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2)生活方式
自2010年至2014年间测试学生全部是90后大学生,90后出生于社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有着较为充足的物质条件,并且个性十足。而进入该院是刚由紧张的高中升学进入到自由的大学生活,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易造成过度放纵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时间打游戏,不能按时吃饭等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欠缺的健康、健身、运动的自主意识,也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2.2.2外部因素
(1)学院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
体育工作是系统工作,需要有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为实施体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系统组织支持,并能够在高职院校的范围内形成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氛围与环境,这有利于实施工作获得兄弟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形成介力的基础上,深化体育工作的实施工作。而学院现有体育工作教学和组织活动两块。体育公选课程工作有个别专业现在还不能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最低课时108,学生还无法保证基础体育公共课。.
(2)《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要求,学校要配备室内活动场所和标准田径场,其中室外场地生均面积 4.7 平方米,室内场地生均面积 0.3 平方米。《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导体系》也规定学校生均活动面积大于 3 平方米为 C 级标准。目前学院通过新校区的建设基本满足了室外场地生均4.7平方米的要求。但是学院没有室内运动场馆,室外场地仅有1个田径场,1个游泳池,2块网球场、3块排球场、11块篮球场以及极不规范的10块羽毛球场,室内场地只有一个有6张乒乓球桌的乒乓球活动室,室外乒乓球桌10张。室内场地严重不足,场地设施单一,特别是重庆天气特殊,夏季炎热,秋冬雨水又多。室内场地的缺乏是制约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巨大障碍。场地设施不完善,而体育场地设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学院体育工作应该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3)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落后。新生入学即开设有大学体育公共课,发现学生在各运动项目的掌握很差,极少数学生掌握并喜爱个别项目,绝大部分学生很多运动项目在以前的体育课没有学过,除不到10%的学生对个别体育项目有兴趣并有在课余参与进行,休闲娱乐体育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现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休闲娱乐体育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另外 90 后的大学生已不满传统的体育项目,而现有教学模式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也很难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当然也就不能够在提高其体质健康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3结论及建议
(1)教务主管部门应当针对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在年级间的差异,适当调整体育公共课的学时,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加入学生综合考评中,引起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引导学生从事体育锻炼,为学生提供更多身体锻炼的机会.加大校园体育活动的力度,开展除竟技体育活动外的其它体育活动项目,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加教师辅导的时间和内容,进而提高全体学生体质。
(2)學院场地设施不够完善,而体育场地设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体育教学要应该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3)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方向。体育课程与体育课是不能等同的:体育课程是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组成的;体育课模式类型是多元化的。立足于我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充分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我院体育课程设置应形成多种形式新的课程体系。
(4)以教育部文件要求专科生大学期间最低要求体育必修课为108学时为基础,并结合学院现状和发展及才人培养方案,将体育课程设置调整为以共108个学时,以教学班级为单位,以“普修课+选项课”的形式。改革方案一第一、二学期开设必修普修课共计28学时,第三、四学期开设必修选项课共24学时。改革方案二,第一二学期开设必修普修课教学共计36学时,第三学期开设必修选项课18学时。该院学生学制三年,学生在校时间2年。而该院现开设有3学期体育课,体育课程设计年限较短、没有连贯性、教学时数无法达到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该院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有从2+1模式改成2+0.5模式的转变,而结合实际制定的体育教学改革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之前的问题。学生可以在校学习阶段连贯性的进行全面体育教学,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在完成体育教学课程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及终生体育锻炼培养后,才能在开展第二课堂的课余锻炼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休闲娱乐体育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现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体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休闲娱乐体育培养学 生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而90 后的大学生已不满 足于室内和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倾向于回归自然、具有创新并富有冒险精神的项 目。90 后大学生体育需求是多样化、多元化、多维化,在高校课程改革中,应该 重视“90 后的体育需求”,积极推进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肩负了培养基层体力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教育部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指导性文件也明确的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高职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具有明显的体力劳动特征。这就要求了学生必须具备预期未来职业相匹配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此论文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2010年至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横向、纵向)、文献综述法等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动态分析,通过研究找出学生体质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及学生体质健康在校期间的变化趋势,结合该院体育教学现状、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综合提出改善该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科学依据和针对性的可行性对策。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升高职院校以来2010级-2014级所有健康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类比。健康学生是指发育健全、身体健康且能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学生。凡是患有主要脏器疾病,身体残障,急性病发等不宜参与运动的学生不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测试数据源于2010年一2014年这五年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体质测试工作结果。着重分析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与体育教学对策的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主要针对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2010年-2014级这5届所有在校健康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类比,着重分析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与体育教学对策的研究。健康学生是指发育健全、身体健康且能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学生。凡是患有主要脏器疾病,身体残障,急性病发等不宜参与运动的学生不作为研究对象。
该院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主要针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这3个部分进行测试,如表1.1所示。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评价标准,评价领域以注重健康为主。
1.2研究方法
1.2.1测试法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在每年的9月10月进行,严格遵照《国家体质测试测定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测试细则,该研究测试抽取了10个项目(表1.1)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按照国家体质测试评分标准,对每个人的体质进行了综介评分。
1.2.2数理分析法
通过学生每学年的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筛选异常数据以后,输入计算机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处理,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3对比分析法(横向、纵向)
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的部分指标从横向、纵向两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了解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并分析影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对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1.2.4文献综述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标,通过借阅资料、中国知网数据库、学生体质健康以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等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查阅国内外体质健康研究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1.3研究目标
根据5年体质测试研究的结果,积极分析总结本院体质下降的原因,结合我院实际,立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提出和落实可行的对策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2 分析与研究
2.1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学院严格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组测试的评价标准进行2010年-2014年学生体质测试评定,所有研究对象体质达标情况如表2.1,2010年-2014年学生体质达标率分别58.55%、51.48%、40.31%、41.13%、42.11%。针对我院这四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数据纵向的统计分析、相互对比发现目前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逐年下滑的趋势。以下对高职学生体质特征按照身體形态、身体机能特征、身体素质这三个部分来进行分析。
2.1.1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一种有着先进的细节功能的复杂现象。一个人的形态的一般用骨架、肌肉、胖瘦来定义。该院大一学生大都在18岁以上,已然成年,在经历了生命两次重要的成长周期,骨架生长成形,男女身体形态分化完成,在以后的生命中基本保持不变。针对身体形态所做的体质健康测试身高、体重两个项目是反映人体形态结构的主要指标,能够从表象上反映人体的身体健康水平和机能状况,能反映人体肌肉、皮下脂肪、骨骼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充实度,还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由于锻炼,肌肉会相应改变。脂肪的分布也会因荷尔蒙的作用而变化。遗传基因对人体形态影响很大。
通过测试数据,纵向比较在身体形态方面可由体质测试结果看出呈两极分化,偏胖、偏瘦的比例逐年增大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中男生的肥胖人数比女生要多。通过数据对比得出2013年大一入学新生中男生超重和肥胖人数所占比例同样要比女生高,这说明2013级大一新生男生肥胖人数比女生要高。这与国内一些研究发现的“目前国内大学生中男生肥胖人数明显高于女生’一致。
2.1.2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优异是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是否充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机能是生命活动的关键。针对呼吸系统机能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所做的体质健康测试分别是肺活量和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从表1.1数据是近几年学院体育达标测试的数据统计。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横向比较大一的及格率高于大二、大三,大二高于大三,纵向比较及格率逐年下降。大学生在校几年的体质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不仅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能否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更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与改革。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就是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身体机能方面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稍微下滑。 2.1.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方面耐力和上肢力量下滑幅度明显。特别是针对耐力设置的男子1000m和女子800m项目成绩横向看成绩波动明显。其他柔韧、力量、爆发力都有逐步下滑趋势。横向比较高职2013级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数据三年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体质健康自大一进校后一年不如一年,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上都有明显下降。特别是男生的肺活量大一和大三测试的数据差距是比较大的。这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这样的体质健康状况是无法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欠缺的健康。
2.2分析造成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因素
2.2.1学生自身因素
(1)遗传
据调查,目前全国出生婴儿缺陷总发生率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万人。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2)生活方式
自2010年至2014年间测试学生全部是90后大学生,90后出生于社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有着较为充足的物质条件,并且个性十足。而进入该院是刚由紧张的高中升学进入到自由的大学生活,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易造成过度放纵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时间打游戏,不能按时吃饭等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欠缺的健康、健身、运动的自主意识,也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2.2.2外部因素
(1)学院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
体育工作是系统工作,需要有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为实施体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系统组织支持,并能够在高职院校的范围内形成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氛围与环境,这有利于实施工作获得兄弟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形成介力的基础上,深化体育工作的实施工作。而学院现有体育工作教学和组织活动两块。体育公选课程工作有个别专业现在还不能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最低课时108,学生还无法保证基础体育公共课。.
(2)《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要求,学校要配备室内活动场所和标准田径场,其中室外场地生均面积 4.7 平方米,室内场地生均面积 0.3 平方米。《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导体系》也规定学校生均活动面积大于 3 平方米为 C 级标准。目前学院通过新校区的建设基本满足了室外场地生均4.7平方米的要求。但是学院没有室内运动场馆,室外场地仅有1个田径场,1个游泳池,2块网球场、3块排球场、11块篮球场以及极不规范的10块羽毛球场,室内场地只有一个有6张乒乓球桌的乒乓球活动室,室外乒乓球桌10张。室内场地严重不足,场地设施单一,特别是重庆天气特殊,夏季炎热,秋冬雨水又多。室内场地的缺乏是制约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巨大障碍。场地设施不完善,而体育场地设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学院体育工作应该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3)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落后。新生入学即开设有大学体育公共课,发现学生在各运动项目的掌握很差,极少数学生掌握并喜爱个别项目,绝大部分学生很多运动项目在以前的体育课没有学过,除不到10%的学生对个别体育项目有兴趣并有在课余参与进行,休闲娱乐体育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现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休闲娱乐体育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另外 90 后的大学生已不满传统的体育项目,而现有教学模式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也很难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当然也就不能够在提高其体质健康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3结论及建议
(1)教务主管部门应当针对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在年级间的差异,适当调整体育公共课的学时,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加入学生综合考评中,引起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引导学生从事体育锻炼,为学生提供更多身体锻炼的机会.加大校园体育活动的力度,开展除竟技体育活动外的其它体育活动项目,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加教师辅导的时间和内容,进而提高全体学生体质。
(2)學院场地设施不够完善,而体育场地设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体育教学要应该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3)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方向。体育课程与体育课是不能等同的:体育课程是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组成的;体育课模式类型是多元化的。立足于我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充分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我院体育课程设置应形成多种形式新的课程体系。
(4)以教育部文件要求专科生大学期间最低要求体育必修课为108学时为基础,并结合学院现状和发展及才人培养方案,将体育课程设置调整为以共108个学时,以教学班级为单位,以“普修课+选项课”的形式。改革方案一第一、二学期开设必修普修课共计28学时,第三、四学期开设必修选项课共24学时。改革方案二,第一二学期开设必修普修课教学共计36学时,第三学期开设必修选项课18学时。该院学生学制三年,学生在校时间2年。而该院现开设有3学期体育课,体育课程设计年限较短、没有连贯性、教学时数无法达到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该院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有从2+1模式改成2+0.5模式的转变,而结合实际制定的体育教学改革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之前的问题。学生可以在校学习阶段连贯性的进行全面体育教学,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在完成体育教学课程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及终生体育锻炼培养后,才能在开展第二课堂的课余锻炼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休闲娱乐体育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现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体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休闲娱乐体育培养学 生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而90 后的大学生已不满 足于室内和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倾向于回归自然、具有创新并富有冒险精神的项 目。90 后大学生体育需求是多样化、多元化、多维化,在高校课程改革中,应该 重视“90 后的体育需求”,积极推进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体育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