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热通量的影响,对城市用地规划和城市热岛缓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混合像元组分排序对比和分层能量切割方法,通过Landsat系列数据反演的地表参数,结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热通量的影响,对城市用地规划和城市热岛缓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混合像元组分排序对比和分层能量切割方法,通过Landsat系列数据反演的地表参数,结合气象再分析资料,估算了2004、2009、2014和2017年4期9月份的北京市地表瞬时热通量,依据同期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图,分析了北京市热通量随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①北京市地表温度和热通量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山区和平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差异明显;②在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地表温度和热通量的高低次序具有一致性,瞬时潜热通量,林地最高,为347.85~546.95 W/m2,其次为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最小,为225.23~349.03 W/m2,感热通量和地表温度则相反,建筑用地最高,分别为94.06~189.28 W/m2和25.18~32.25℃,耕地和草地次之,水体的最低,分别为28.15~102.55 W/m2和19.25~28.38℃;③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引起的城市热通量变化方面,自然表面转为建设用地时,潜热通量急剧减少,感热通量增加,城区周边耕地的潜热通量受城市热辐射影响而增加,城市绿地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其他文献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客观掌握城市扩张进程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及内部不透水面变化特征,有利于优化大都市城乡用地结构及空间融合发展。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及不透水面遥感监测数据集,应用空间分析模型,对哈尔滨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及内部不透水面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城市扩张格局、区位差异、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及城乡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城乡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了158.32 km2
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精细尺度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云噪声的存在给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云噪声检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影像解译与分析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QA60产品被广泛推荐为Sentinel-2卫星影像的常规云检测产品,然而,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基于QA60产品的云检测通常会出现明显的云噪声漏检测现象。为探索提高Sentinel-2卫星影像云噪声检测效
文章在技术、工期、成本等方面简要分析了无锡海辰半导体FAB厂房屋面桁架的滑移施工,详细介绍了钢构“滑移”方案中的技术难点—“卸载”,认为大型钢构“滑移”的施工技术更
In the present work,Zn-10Al-2Cu-0.05Ti (ZA10) alloy tubes with a diameter of 12.5 mm and wall thickness of 1.2 mm were fabricated by one-pass and double-pass Co
【目的】杨梅Myrica rubra作为中国特有的水果,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的主要寄主之一,且受其危害严重。通过室内测定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及其挥发物对斑翅果
在众多的神经营养因子中,对感觉神经元具有影响作用而且被研究的最多的是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NGF不仅对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和成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