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22岁。因发热、面色苍白、月经量增多10余天,于1999年6月29日入院。
【机 构】
:
528403,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内科,江西省宜春地区卫生防疫站,528403,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内科,528403,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2岁。因发热、面色苍白、月经量增多10余天,于1999年6月29日入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HPHIS)阳性人群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对我国19个省市25岁以上的25万人糖尿病普查中15224人按有无HPHIS分成阳性和阴性组,按1997年美国ADA标准分为正常人(NGT)、糖耐量低减(IGT)、糖尿病,进行组间比较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HPHIS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年龄、BMI、WHR、血糖、血压显著增高(P<0.0001),但两组糖尿病家族史(DMH
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设计一套总体全程治疗方案和计划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文献报告甚少,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总体全程治疗NHL的方案,现将资料完整的115例患者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999年4月29~30日,全国幽门螺杆菌(Hp)科研协作组邀请国内Hp研究专家56人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我国第一次Hp专家共识会议。会议主要对Hp的诊断、其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Hp治疗等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并对Hp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肺内表达与分布的变化,探讨其与气道重塑的关系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 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B组)。C组于制作模型后雾化吸入肝素溶液。D组于制作模型后静脉注射2次TGF-β1单抗。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支气管平滑肌及胶原厚度,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
患者女,32岁。自1991年始自觉口干、眼干,其后出现双侧腮腺反复肿大及间断发热。1993年行腮腺摘除术,病理示良性淋巴细胞增生。1994年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即行中药治疗,病情平稳。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AⅡ)可以通过非血流动力学机制直接导致肾间质纤维化(RIF)。有人给大鼠静脉输入AⅡ后,出现了肾小管萎缩、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和RIF,同时肾间质有大量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聚积。MF是一种独特的成纤维样细胞,其胞浆内具有与平滑肌细胞胞浆内的肌动蛋白微丝束相似的细胞骨架系统。正常的肾组织中没有MF,但是在RIF时,肾间质出现大量MF,且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引起痴呆的最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该病也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及全社会的关注。但无论是病理研究,还是从基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调查,至今均未获得发病机制的解释。目前普遍认为AD为一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病变。但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变不仅造成相当数量的血管性认知障碍,也可影响AD的患病风险,并可能参与AD的病理生理机制。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研究WT1基因在102例AL中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WT1基因的敏感性为10-4。WT1基因在AL所有亚型中都有表达,初治和复发的AL中阳性率为66.7%,而在5年长期生存者中阳性率只有7.7%(4/52)。随着完全缓解(CR)时间的延长,WT1基因阳性率有所下降,但
患者女,40岁。主因骶部疼痛40d,于1998年2月25日收入院。患者于1月15日晨起活动时出现骶部疼痛,放射至左下肢,伴有跛行,逐渐加重。体温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脊柱生理弯曲正常,骶部皮肤无红肿,S1、S2棘突及偏左1cm处压痛,骨盆挤压试验阳性,左侧4字试验阳性,左侧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左下肢轻度肌萎缩,左侧股四头肌、
患者男性,48岁。因腹痛2个月,加重伴腹泻、消瘦1个月于1999年7月26日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为胀痛及灼痛,以剑突下为著,餐后加重。按胃窦炎给予治疗,服药后症状略有缓解。近1个月来腹痛加剧,部位扩展至脐周,呈持续性胀痛,并向背部放射,屈曲位时疼痛可减轻。伴有腹泻,大便2~3次/d,黄色稀便,无黏液脓血。体重减轻8kg。行胃镜检查示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收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