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PCI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来源 :医学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u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PCI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行冠状动脉PCI术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冠状动脉PCI术前、术中及术后辅助实施相关影像诊断技术.按辅助诊断技术差异分为OCT组34例及IVUS组76例.获取两组图像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PCI术前冠状动脉管径相关参数及支架植入情况、PCI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支架植入后不良反应事件检出情况.结果:两组斑块成分中钙化、脂质及纤维例数呈同质性(P>0.05);OCT组斑块特征中红、白血栓检出率为50.00%,高于IVUS组的0.00%(P0.05);OCT组检出心肌缺血表现高于IVUS组(P<0.05);OCT组支架贴壁不良、内膜脱垂检出率较IVUS组更高(P<0.05).结论:OCT、IVUS均可用于冠状动脉PCI术指导,但OCT可识别红、白血栓,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且PCI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及支架植入后支架贴壁不良、内膜脱垂检出率高于IVUS,故OCT整体要优于IVUS.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产儿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D(VD)对支气管发育不良(BPD)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的16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VD给药剂量将其分为常规剂量组(73例)和大剂量组(87例),比较两组BPD预防效果、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BPD总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后14d、28d,大剂量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功能及胎儿窘迫发生情况.方法: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经本院收治ICP患者中行便利抽样法择取88例进行分析,按随机单盲法设对照组及观察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施行UDCA治疗,观察组则给予UDCA联合SAME治疗,治疗均持续2周,比较两组瘙痒症状缓解情况、肝功能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经治疗,两组瘙痒评分均有不同幅度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ST、TBA及ALT水平均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联合“七步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急救护理路径联合“七步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分析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情绪状况、临床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F)、生活自理能力(MBI)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联合“七步法”对急性
目的:探究22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方法:将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226例(23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226例(230耳)非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组鼓室声导抗图为B型率和纯音测听显示传导性耳聋率高于对照组,鼓室声导抗图C型率和纯音测听显示混合性耳聋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112只眼)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PDR组和PDR组,对比三组患者糖尿病相关血液检测指标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分析相关血液指标水平改变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年龄、病程、BMI值、TC、LDL-C、FPG、HbA1c、脂联素以及血尿酸水平等血液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垂体微小腺瘤( Pituitary microadenoma )属于垂体腺瘤,由于直径<1cm,故为微小腺瘤.由于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常与多个器官及内分泌系统有关,这增加了疾病的诊断难度,导致患者反复就诊,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其常见临床表现有闭经、泌乳、不孕、头痛等,以水肿为临床首发症状者甚少.本院确诊了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依赖型垂体微小腺瘤以水肿为主诉入院,现将其病例特点及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治疗效果及药物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所用的中药未经炮制,观察组选择炮制后的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未经炮制相比,炮制后的中药材治疗效果更加理想,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药材毒性,确保中药治疗更加安全.
目的:分析1323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帕累托图法分析1323例ADR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潜伏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等,鱼骨图分析致ADR的主要因素.结果:1323例ADR中以0~10岁、41~92岁者居多(73.7%),女性较多,静脉滴注所致ADR占62.43%,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药品;潜伏时间在0~1h最多(31.29%);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鱼骨图分析得出,幼童、高龄、女性、静脉给药及主要药品是导致ADR的具体原因.结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我院支气管哮喘患儿10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控制率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IFN-γ/IL-4]水平、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
目的:探究超声剪切波成像(SWE)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SWE及病理检查的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n=27,病理检查确认为恶性子宫内膜癌者)和良性组(n=33,病理检查确认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者),比较两组SWE诊断参数[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Emax、Emean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