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拓展与补充中“活化”场景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y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版PEP小学英语教材相比旧教材更突出话题情境的设计,尤其是Let’s talk板块表现得更为突出,但教材情境呈现的只是静态和片段化的图片场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需要通过拓展和补充将场景“活化”,使对话教学更好地体现出整体性、连贯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以PEP Unit 2 Part A Let’s talk的教学为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一是增加前奏文本,为课本情境做铺垫;二是丰富主体文本,为交流表演添色彩;三是续写主体文本,为灵活运用供素材。如此,不仅可以体现出情境设计的题中应有之义,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对话的兴趣,提高情境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场景;对话教学;情境设计
  布鲁姆曾说:“成功的外语课堂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新版PEP小学英语教材相比旧教材更突出话题情境的设计,对话情境也更自然、连贯。尤其是Let’s talk板块,新版本优化了语言,使之更为真实、流畅并贴近话题情境。但教材的情境毕竟只能依托于插图,它呈现的更多的是一种静止的、片段化的场景,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和合理串联,教材的图片情境就不能很好地为课堂服务,学生也无法建立系统的概念。因此教师需要像导演一样,将课本情境真实而又动态地展现给学生,避免简单枯燥的机械操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逐渐做到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文以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is it? Part A Let’s talk部分的教学为例,在遵循对话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和趣味性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拓展和补充”力求“活化”课本中的图片场景,从而实现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的目标。教材内容如图1所示。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部分学习的核心句型是What time is it? It’s...o’clock. It’s time for dinner.教材通过John和Wu Yifan放学后留在操场打篮球,到了晚饭时间,保安让他们回家的情境对话,让学生感知上述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境。
  二、教学目标定位
  1.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2.能够在情境中熟练运用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o’clock.询问时间并回答。
  3.能在情境中恰当运用句型It’s time for...描述“到该做某事的时候了”。
  4.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over,kid, dinner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5.了解不同时区的国家有不同时间。
  三、教学情境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情境是围绕John和Wu Yifan放学后的活动开展的,主要分为两个场景,分别是教室和操场。但通过解读教材可以发现,这些情境只是几个片段。因此,教师在设计上要以主人公John的生活为主线对情境作拓展与补充,并通过有效的对话将之串联起来。
  (一)增加前奏文本,为课本情境做铺垫
  【案例片段1】
  复习热身完毕,教师呈现PPT上的小语篇Riddle,让学生阅读并回答:
  It has a big face. It has three hands.
  It has no legs or feet, but it can walk.
  It can say:“Tick,Tock,Tick,Tock...”
  What is it? It’s a...
  学生猜测:It’s a clock.教师公布答案并在PPT上呈现闹钟图片:Yes,it’s a clock.接着教学单词“clock”的发音,并请个别学生朗读。随后教师追问:Whose clock is it? Can you guess?接着用PPT呈现房间的图片,如图2所示。
  Look! It’s John’s clock. Every day it tells John the time.如图3所示。
  教师教学“time”,并请学生朗读。接着教师通过PPT呈现不断变换的时间(8:00→9:00→12:00→14:00),从而不断变换活动场景(家→学校→音乐教室)和John的活动内容,It’s time for school/ English class/ lunch/ music class...从而达到在情境中操练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for... 的目的。
  接下来教师提问:What time is it now? Where is John?学生据此预测课文内容,对文本充满学习的兴趣。
  【思考分析】
  在主情境前增加前奏,旨在让学生对John的一天有整体的印象与感受,并在情境中搭建从模仿到熟练对话方式的框架,为后续输出自然实际的生活会话提供语言支架。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机械的语言操练变得真实流畅、有内容可循。
  (二)丰富主体文本,为交流表演添色彩
  【案例片段2】
  教师通过让学生听文本录音来检测对课文的预测,从而得出答案:John is at school.教师继续追问:School is over. John and Wu Yifan don’t go home. Where do they go? 學生回答:They go to the playground. 随后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When do they go home? At 5:00 or at 6:00?由此进一步理清文本内容。之后,教师通过Let’s read-along. Let’s imitate. Let’s dub.这三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然而,在主体文本中,对话情境并不是连贯的内容,而是分散的片段,教师需要补充文本语言或辅之以非言语行为,让情境表演更为真实自然。   1.配以表情语调,丰富情境内容
  语言有了一定的语调才能正确表达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文本标上语调并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有更强的情境感。如“Time to go home, kids.”要求带有一定严肃的口吻。最后一句“Oh! Let’s go!”则要读出焦急的情绪。
  2.增加肢体动作,填补情境空白
  由于文本是零散的片段,学生只有适当地添加肢体动作,才能连贯地表演整个故事。如场景一:拿球去操场;场景二:边拍球边询问时间;场景三:校园保安戴上保安帽,举手示意学生回家。如此能让抽象的语言形式变得更生动、具体,学生表演起来也更具趣味性和情境连贯性。
  3.添加辅助语言,连贯文本情境
  场景一
  John:Hi!School is over. 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Wu Yifan:OK.
  拓展的对话如下。
  John:Hi!School is over. 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Let’s play basketball.
  Wu Yifan:OK. Let’s go! I like basketball.
  场景二
  John: What time is it now?
  Wu Yifan: It’s 5 o’clock.
  拓展的对话如下。
  John: What time is it now?
  Wu Yifan: It’s 5 o’clock. Let’s go home.
  John: No. Just a minute.
  Wu Yifan:OK.
  【思考分析】
  毫无疑问,理解、模仿语言并逐步学会掌握语言结构必须基于文本。教学中,教师无须过多地处理文本中的词汇、句型,要求学生在情境中随文识意,点到为止即可。教师应该将教学重心放在对文本情境的整体感知和理解上,通过模仿音、给角色配音与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交流合作逐步感悟和掌握语言结构。
  (三)续写主体文本,为灵活运用供素材
  【案例片段3】
  对话教学中,最后的拓展与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对课本内容加以提升,也能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在John回家吃饭后,教学内容中继续出现与John有关的场景,此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After dinner, John talked to his friend on Wechat.此时PPT呈现纽约、伦敦、悉尼、北京四个地点和三个朋友,以及John与Mike的微信聊天记录。
  John: Hi,Mike! Where are you?
  Mike:I’m in Sydney. What time is it there in Beijing?
  John: It’s 7:00 p.m. It’s time to watch TV. What time is it there in Sydeny?
  Mike:It’s 10:00 p.m. It’s time for bed.
  John: OK. Bye-bye. Have a nice dream.
  Mike:Bye.
  教师先和部分学生进行示范与解读,然后让学生根据PPT图片所展示的情境创编对话。最后教师总结:In the world,different place has different time,that is time difference(时差).这也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渗透。
  【思考分析】
  本环节教师借助微信这一流行的社交形式,选取教材中的其他三个人物作为对话教学的课程资源,提取时差这一关键信息对语言内容进行补充与拓展,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还渗透了中外文化知识。课堂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表达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依照对話板块的内容,简单设计一个个零散的小语境,不仅会对学生接收信息产生干扰,也无法发挥情境教学潜藏的作用。为了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一条清晰的主线,将片段内容合理串联,并将之情境化。由此来丰富英语对话学习的内涵,增强教材内容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有效地展开语言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得到优化。
  (浙江省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13099)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材承载着教学指导功能。教师要重视教材文本解读,通过深入解读正文、认真研读主持人语、串联精读图例文字,提高精准确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等方面的备课能力,让教材真正成为儿童成长的“活性因子”。  【关键词】文本解读;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文本解讀是指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课题、框题、正文、栏目、主持人语等文字内容进行深入而精细的解读。由于统编版《道德与法
在八廓南街拉让达热屋顶上,以及在其他更多类似于此的街角或露台,是否能看到布达拉宫,不单对拉萨人来说很重要,对整个拉萨城来说更重要。  城市规划中,往往会以建筑限高、建筑和街道走向限定等办法,以保证对某些特定建筑物或景观的视线不受阻碍,由此形成的视线通道即为“通视走廊”,也称为“空中视线走廊”。为保护原有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和建筑分布格局,拉萨分别以布达拉宫以及色拉寺、哲蚌寺寺前山口为界划定通视走廊,保
尼玛次仁,42岁,北京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的副队长兼总教练和火炬手。他一手创办的西藏登山学校是世界上仅有的两所专业登山学校之一,他培养的学员正成为中国登山协作的中坚力量。    “一定要培养中国的登山人才”      1988年中、日、尼联合登山队登顶珠峰的现场直播,看得尼玛次仁热血沸腾。他凭借自己在西藏射箭队练就的良好耐力和身体素质、自学的英语,首选为西藏登山协会的翻译和联络官。  登山运动在国外很
有中东“袖珍超级大国”之称的以色列,其致命软肋莫过于缺乏战略纵深、人力资源有限,其国防军战斗力强悍,却特别经不起重大损失,尤以空军为甚。1973年“赎罪日战争”第一阶段的那一周,执行“防空压制”和“近距支援”任务的以色列空军遭受阿拉伯国家军队沉重的打击,损失飞机倒是小事,但数以百计飞行员的伤亡被俘不仅打击了士气,更因缺乏后续梯队顶替,面临无法继续作战,进而满盘皆输的危机。正因为如此,此后以色列空军
俄罗斯Kh-31P反辐射导弹  前两期对反辐射导弹的性能特点和发射条件进行了介绍,主要介绍的是空地反辐射导弹,那么反辐射导弹用于防空作戰有什么特点呢?反辐射导弹用于防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空中往往也有很多强辐射源目标,比如预警机、电子战机、侦察机和实施自卫电子干扰的战斗机等,这些目标也可以成为反辐射导弹的攻击对象。俄罗斯的Kh-31P反辐射导弹就号称能攻击预警机。Kh-31P虽然不是专用的空空反辐射
德育课程一直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任,德育课程资源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说教和传统意义的品德教材内容中,而应该使学生回归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此,要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单纯依靠常规的德育课程往往会事倍功半。而通过有机整合相关德育资源,因时、因地、因生地开发出德育校本课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途径。所谓校本德育课程是指为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小学德育大纲》以及有关
在居委会支持下,哈达集团前身珠巴合作社成立,地点即现在的绕赛居委会小院。当时全拉萨闻名的马车制造艺人强巴克珠任社长。这一时期,合作社主要从事马车、酥油桶、木碗、挤奶筒等加工和销售。  同年,绕赛居委会里,有14岁的次平措、27岁的巴桑顿珠,以及刚高中毕业的群培等20多人进入合作社工作。    绕赛居委会更名为胜利居委会。1979年时又恢复原名。  这一时期,因不少下乡青年返城安家,绕赛居委会辖区居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的具体阐述。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标始终贯穿在备课和上课的每一个环节中,是指导教学行为的风向标。通过对《观察叶》一课目标设定和目标达成的分析,可以发现指向教学目标达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四个维度,能为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更为明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活动设计  小学
【摘 要】云端微课是当下在线教学的主要形式,其设计思路是基于完整教学,而非为突破某一教学难点。云端微课的设计要“重构教学环节”“围绕核心概念”“把握云端教学特点”“灵活选择技术支持”,体现整合性与层次性结合,整体性与科学性兼顾,人文性与趣味性并重,可视性和兼容性并行,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云端微课;设计策略  疫情期间的非正式环境下的在线学习,逐渐进入教师、家长、学生的视
毫无疑问,北欧小国芬兰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基础教育已然成为当下的国际教育品牌,不少国家均将其作为“教育标杆”進行学习和效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芬兰的教育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出版了一些介绍的书籍和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要真正将学术的成果和先进的经验转化为基于本土实践的课程行动,既要有更为系统和深度的研究,也要有更为广泛的观察主体的多维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