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病诊断与防治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dhfdhs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弓形虫病是猪养殖中经常容易发生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近年,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养殖户盲目注重扩大养殖规模,没有构建完善的防疫措施与防疫方案,给猪弓形虫病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常导致疫病快速传播蔓延,造成危害严重。该文主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发病经过,分析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猪弓形虫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79
  0 引言
  弓形虫寄生在猪体内后,会对猪的各个脏器器官造成严重危害,其中最常见的是对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导致猪群对外界刺激反应十分迟缓,意识障碍,严重的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发炎,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很容易引发失明现象。此外,猪弓形虫还会影响猪的呼吸道系统,导致呼吸系统受损,使猪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妊娠母猪感染猪弓形虫病后,经常会引发流产、产下死胎,即便能顺利生产的仔猪,也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成为僵猪,或者在出生不久后就会死亡。猪弓形虫病发生后,不论是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获取,还是对整个地区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加强该种疾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发病经过
  2018年8月13日,某养殖户养殖的猪群中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腹部皮肤存在红斑和紫斑、粪便干硬、呼吸急促的症状。该养殖户共养殖生猪73头,其中成年猪41头,仔猪32头。病情先从仔猪群发生,随后逐步扩展到整个猪群。发病后,养殖户立即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并出现死亡病例。与饲主沟通得知,养殖场除卫生环境较差、养殖密度较大、圈舍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积累外,还普遍存在疫苗免疫不恰当的情况。养殖户连续多年未对猪群进行妥善的驱虫处理,同时还存在引种不当的问题,很容易从外地引入新的疫病,加重疫病传播蔓延。
  2 流行特点
  弓形虫可以感染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温度较高、气候潮湿的夏秋季节,以每年的7-9月发病率最高。猫科类动物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养殖场内如果存在猫科动物,猫科类动物排出的携带有弓形虫虫卵的粪便污染饲料、饮用水和饲养工具后,都会成为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猪的血液、肌肉、内脏、唾液、汗液、尿液、鼻腔分泌物中均携带弓形虫,是养殖场的潜在传染源。它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受伤的皮肤粘膜感染。如果母猪在妊娠期间感染弓形虫,也可以通过胎盘将致病原传播给胎儿,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产下死胎。
  3 临床症状
  发病后患病猪体温迅速升高到41℃,最高升高到42℃,呈现稽留热,持续时间为7~10d。高热症状出现后,患病猪采食量逐渐下降,直到停止采食,精神状态逐渐变差。患病猪先排出带有粘液的干硬粪便,随后出现腹泻症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咳嗽明显呈现腹式呼吸。患病猪精神状态逐渐变差,结膜发绀明显,皮肤表面存在紫红色的斑块,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1]。身体下部和耳部出现淤血斑块,并存在较大面积的发绀,有时还会出现肠炎和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感染该种疾病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停止采食,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卧底不起,昏睡,通常在发病几天后突然流产,产下死胎、弱胎。即便胎儿能成活,也会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4 病理学变化
  将濒临死亡的猪处死后立即解剖,可以发现气管中具有大量粘稠状的液体,心脏肿大明显,心肌变性。肝脏存在水肿出血坏死,肺间质增宽粗糙,小叶间质增宽,在小叶间质内部充满透明状的胶冻样渗出物,肝脏周围钝圆,肝脏淤血明显。脾脏存在出血性坏死,将肿大坏死的脾脏横切后,可以发现切面结构模糊[2]。肾脏表面存在坏死病灶,淤血明显,胃黏膜存在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粘膜出血严重,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5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病变脏器组织,充分粉碎后先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和肉肝汤培养基中,在平板和肉肝汤中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情况。将采集到的病变脏器组织粉碎后,制成涂片, 自然条件下干燥,然后使用甲醇固定选择姬姆萨染色,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能观察到呈半月牙状、两端钝圆、胞浆蓝染、中央存在一个紫红色盒的弓形虫滋养体[3],由此可以判定病死猪感染弓形虫。
  6 治疗
  猪弓形虫病可以选择西药治疗,也可以选择中药治疗。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手段有力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西药可以选择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使用剂量为60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续使用5d。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猪选择使用磺胺嘧啶配合二甲氧苄氨嘧啶,前者使用剂量为70mg/kg体重,后者使用剂量为14mg/kg体重,每天口服2次,首次用药加倍,连续使用5d,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选择使用槟榔、常山、柴胡、桔梗、麻黄、甘草,使用剂量分别为12、20、8、8、8、8g,先将槟榔、常山用文火煎煮20min,然后将柴胡、桔梗、甘草加入同煮15min,最后加入麻黄,煎煮5min后去除药渣,上述药剂为35~45kg猪一次的使用量,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3d。在做好患病猪药物治疗的同时,对于没有发病的猪,选择使用磺胺六甲氧嘧啶配合二甲氧苄氨嘧啶,进行药物预防,连续使用1周。同时,在猪的饲料中加入党参、黄芪、白术、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制剂,提高猪群身体抵抗力,降低发病率。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7d,有个别患病猪症状较为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剩余患病猪恢复健康,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7 预防
  生猪养殖中要保证整个养殖区域的清洁卫生干燥,每天打掃猪舍内的粪便垃圾,注意做好饲料、饮用水的卫生控制工作,及时清理剩余的饲料,加强弓形虫高发季节的安全防范。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严格的驱虫处理。对于发生过弓形虫的养殖场在疫病流行高发期间还可以再进行一次强化驱虫处理。通常种公猪每年进行2次驱虫,母猪在配种前需要进行1次强化驱虫。推广应用高效广谱的驱虫药物,不仅能防范弓形虫病的传播,还能防范其他寄生虫感染。日常养殖中应定期更换驱虫药物和消毒药物,防止弓形虫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猫科类动物是弓形虫唯一的终末宿主,是引起弓形虫传播的主要源头。养殖场应该实行自繁殖与封闭化的管理模式,禁止猫科类、犬科类动物随意进出养殖场。发现寄生虫感染时应立即封锁养殖场,进行严格地隔离。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密切观察猪群的采食情况、饮水情况、排便情况、精神状态,及时发现感染及时确诊,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治疗。同时,保证圈舍空气良好,粪便及时清理,光照充足,选择使用紫外线灯等手段,抑制环境中致病原的数量和活性。
  8 结束语
  猪弓形虫病会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威胁,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作为畜牧兽医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该种疾病的危害性,构建完善的防控方案,提高防治的针对性,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 范术娟.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探讨[J].饲料博览,2019(2):66.
  [2] 裴榉.猪弓形虫病的概况[J].今日畜牧兽医,2019, 35(3):23.
  [3] 王曜.猪弓形虫病的危害与防治[J].畜禽业,2018, 29(11):84-85.
  作者简介:陈霞(1973-),女,吉林通化人,中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诊疗方面工作。
其他文献
通过对哈希CODCr测定法的研究与优化,低量程样品消解时间从原来的2 h缩短到30 min,高量程样品消解时间从原来的2 h缩短到15 min。经过精密度、准确度试验以及本方法与国标回
目的观察中药硝矾洗剂联合一效散治疗肛周湿痒症的疗效。方法 146例肛周湿痒症患者应用硝矾洗剂熏洗肛周、外敷一效散。结果显效114例占78.08%,有效24例占16.43%,无效8例占5.
<正>2012年1~12月,我们采用中医传统方剂柴葛解肌汤合羚羊角粉治疗小儿外感实热症6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门诊自愿并坚持口
研究背景 随着基因组研究的延伸,蛋白质组学已成为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极其活跃的部分,是功能基因组时代或后基因组时代的核心。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克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状况。文章从二战后西方各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出发,总结西方国家货币
采用室内加速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砂浆受腐蚀后砂浆锚杆锚固体的锚固特性变化情况。通过对不同腐蚀阶段砂浆锚杆锚固体中锚杆-砂浆界面以及砂浆-基体界面的黏结强度及荷载-位
目的探讨鼻咽喉相关内镜手术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确诊为UACS的135例患儿进行鼻咽喉相关内镜检查,对37例上气道存
多核处理器主要包括两种,即对称多核处理器(SMP)和非对称多核处理器(AMP)。目前大部分通用多核处理器是SMP,各个CPU是平等的,共享操作系统、内存和外设等资源;AMP大多是嵌入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自然条件下鹿角杜鹃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鹿角杜鹃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为典型的"双峰"曲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