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人群已达到9240万,因此糖尿病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认为该病是一种没有大碍的慢性病,但事实上,该病的各种并发症非常可怕,几乎可以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系统组织。
糖尿病并发症有急慢之分
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急、慢性两大类。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可认为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主要由于短时间内胰岛素缺乏、严重感染、降糖药使用不当,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而导致急性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尿酮,必要时还应检测血酮、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渗透压、血乳酸等,同时要增加血糖监测频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病变、眼部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等,往往发病过程长,病变复杂,治疗困难,严重者可以导致失明、截肢,甚至死亡。
▲ 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影响到心脏和大脑时,可以引发心肌缺血、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并发症,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3.5倍,糖尿病由心脑血管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约占80%,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表现就是各种心脑缺血症状,心脏缺血可以出现心慌、胸闷、心绞痛,脑缺血可以出现头晕、头痛,甚至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或意识模糊等。心脑缺血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血管阻塞,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里的血糖、血脂都很高,很容易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结构,并在损伤处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从而让血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引发心脑血管病。
▲ 并发下肢血管病变
早在十九世纪,医学界就指出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和血管壁损伤是引发下肢血管病变的三个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都很高,直接导致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并损伤下肢血管内皮,所以极易引发下肢血管病变,也就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疼痛,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甚至出现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如果耽误治疗还会导致截肢。
▲ 并发眼部病变
眼睛的一个特点就是血管细微、器官脆弱,因为血管细微,所以很容易因高血糖影响而闭塞不通,由于器官脆弱,所以哪怕是轻微的缺血缺氧也会影响到视力,糖尿病各种各样的眼部病变就是因此产生的,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1~36%,对视力影响最大,可以出现视物模糊,眼前暗影,甚至失明。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世界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提早服用保护血管健康、维持血流畅通的药物,比如通心络胶囊,以及早预防眼部病变。
▲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可达90%以上。高血糖导致周围血管阻塞不通,神经缺少营养,传导功能失常,这会影响患者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使患者出现运动及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有穿袜子与带手套的感觉,疼痛,甚至肌肉萎缩等。患者可以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如复合维生素B等,还可服用像通心络胶囊这样能疏通血管的药物,恢复对神经的正常血氧供应。
▲ 并发肾病
20%~30%的糖尿病患者都有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如果糖尿病患者已经患有其他并发症,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更高。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高血糖损伤肾脏微血管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在出现蛋白尿后,患者肾功能将持续下降,若不加以控制,5~10年内就会发展为肾衰。如果病情严重,肾脏排泄功能几乎丧失,就必须接受透析,甚至需要换肾。保护肾脏血管健康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根本途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肾病科研制的通肾络胶囊,既具有降血糖作用,又可以抑制高血糖对肾脏微血管的伤害,降低尿蛋白含量,从而保护肾脏,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
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到中后期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并发症,但是通过日常合理的调节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痛苦,患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患者必须积极控制血糖,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用药治疗,血糖控制住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二,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重要,是除了药物治疗外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运动时间最好选在餐后1~2小时内开始,尤其是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患者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做中华通络操、打太极拳等运动,每次坚持30~60分钟,每周至少3次。运动时最好随身携带一些糖果和饼干,防止低血糖出现。第三,合理规律的进行饮食,这是保持血糖稳定的最好方法,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一天控制在200~400克,多吃豆类及豆制品,副食荤素搭配以素为主,新鲜蔬菜一斤左右,肉类一天不超过一两,鸡蛋一个,牛奶半斤,多喝白开水。第四,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神经系统以及足部的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查阅相关治疗信息,可登录www.59yi.com或拨打咨询电话:800 8038581,0311-85901719,0311-85901730)
糖尿病并发症有急慢之分
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急、慢性两大类。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可认为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主要由于短时间内胰岛素缺乏、严重感染、降糖药使用不当,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而导致急性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尿酮,必要时还应检测血酮、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渗透压、血乳酸等,同时要增加血糖监测频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病变、眼部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等,往往发病过程长,病变复杂,治疗困难,严重者可以导致失明、截肢,甚至死亡。
▲ 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影响到心脏和大脑时,可以引发心肌缺血、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并发症,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3.5倍,糖尿病由心脑血管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约占80%,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表现就是各种心脑缺血症状,心脏缺血可以出现心慌、胸闷、心绞痛,脑缺血可以出现头晕、头痛,甚至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或意识模糊等。心脑缺血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血管阻塞,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里的血糖、血脂都很高,很容易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结构,并在损伤处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从而让血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引发心脑血管病。
▲ 并发下肢血管病变
早在十九世纪,医学界就指出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和血管壁损伤是引发下肢血管病变的三个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都很高,直接导致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并损伤下肢血管内皮,所以极易引发下肢血管病变,也就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疼痛,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甚至出现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如果耽误治疗还会导致截肢。
▲ 并发眼部病变
眼睛的一个特点就是血管细微、器官脆弱,因为血管细微,所以很容易因高血糖影响而闭塞不通,由于器官脆弱,所以哪怕是轻微的缺血缺氧也会影响到视力,糖尿病各种各样的眼部病变就是因此产生的,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1~36%,对视力影响最大,可以出现视物模糊,眼前暗影,甚至失明。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世界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提早服用保护血管健康、维持血流畅通的药物,比如通心络胶囊,以及早预防眼部病变。
▲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可达90%以上。高血糖导致周围血管阻塞不通,神经缺少营养,传导功能失常,这会影响患者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使患者出现运动及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有穿袜子与带手套的感觉,疼痛,甚至肌肉萎缩等。患者可以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如复合维生素B等,还可服用像通心络胶囊这样能疏通血管的药物,恢复对神经的正常血氧供应。
▲ 并发肾病
20%~30%的糖尿病患者都有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如果糖尿病患者已经患有其他并发症,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更高。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高血糖损伤肾脏微血管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在出现蛋白尿后,患者肾功能将持续下降,若不加以控制,5~10年内就会发展为肾衰。如果病情严重,肾脏排泄功能几乎丧失,就必须接受透析,甚至需要换肾。保护肾脏血管健康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根本途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肾病科研制的通肾络胶囊,既具有降血糖作用,又可以抑制高血糖对肾脏微血管的伤害,降低尿蛋白含量,从而保护肾脏,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
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到中后期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并发症,但是通过日常合理的调节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痛苦,患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患者必须积极控制血糖,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用药治疗,血糖控制住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二,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重要,是除了药物治疗外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运动时间最好选在餐后1~2小时内开始,尤其是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患者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做中华通络操、打太极拳等运动,每次坚持30~60分钟,每周至少3次。运动时最好随身携带一些糖果和饼干,防止低血糖出现。第三,合理规律的进行饮食,这是保持血糖稳定的最好方法,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一天控制在200~400克,多吃豆类及豆制品,副食荤素搭配以素为主,新鲜蔬菜一斤左右,肉类一天不超过一两,鸡蛋一个,牛奶半斤,多喝白开水。第四,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神经系统以及足部的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查阅相关治疗信息,可登录www.59yi.com或拨打咨询电话:800 8038581,0311-85901719,0311-859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