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确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两种思路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体系的著作已经出现了四种,分别是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金荣华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和最新出版的祁连休先生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这些著作确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
其他文献
在成人钢琴教学中,应当根据成人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遵循钢琴教学规律,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改进和创新,使成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大进步。
我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籍华裔学者丁乃通编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的节译本(1985年)和全译本(1986年)相继出版后
人类每一种历法体系都有自己的新年,并伴有相应的纪念或庆祝活动。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现存史料中最早的新年庆祝活动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当时巴比伦和亚述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为唐代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的名句。翻阅当代多种选本,部把“红粟”注为“陈年的米,因发酵而色变红”,这既歪曲了骆宾王的本意,又忽视了“红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祖归宗的思想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元好问由于受到国势颓败、家园沦丧的痛苦煎熬,产生了严重的出世思想,把家由宜阳三乡迁到了登封少室南原。寄情山水,学佛问道。但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又使他
两汉时期,天下一统,社会安定,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士人们普遍失去了像先秦士人那样,为帝王之师、延说诸侯、建取功业的机会。于是部分士人逐渐产生出一定程度上疏离政治,安于著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