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心:《沙乡年鉴》的教育启迪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上足了反思课,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回到人的本体,回到人与自然有多么重要。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是一部可以让我们重返“大自然”的好书。美国环境史学家苏珊·福莱德认为:“这是自然史文献中的一部经典,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圣经……是利奥波德为一代人反映出了新的自然观和一个透视人与自然的新视角。”
  对于我们来说,最深切的感受莫过于它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迪:我们的教育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自然之心”,成为“自然之子”?

擦亮自然之眼


  从“远离自然的生活”中回来。奥尔多在农场生活的心得给教育提出的假想命题是生动且深刻的:如果你不曾在农场待过,那么你可能会犯两种常识性的错误,其一,你会认为早餐的食物来自杂货店;其二,你以为只要有暖气炉就会有暖气。
  这并不是一个假想,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学生大多对于“韭菜”“大葱”的区别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從前的萤火虫究竟到哪里去了,更无从想起“它们因何消失”——现代文明的“光”有时候也会成为“伤害”,他们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电子屏上。这种“非自然”的生活其实已让我们蒙上了“自然之眼”,即便戴上先进的眼镜也难以看清本来的自然。
  一位小朋友参加英语期末考试,其中一道选择题是“猪的耳朵是大还是小?”,结果孩子很自信地选择了“小”,她说:“你看小猪佩奇的耳朵多小啊!”原来她从未见过真正的猪。他们与自然产生的联系很少,这不仅使他们对于土地的爱与尊重失去了坚实的根基,也使他们无法获得自然给予我们的人文启示。
  我们都生活在充满“人工”的世界里,即便有人表达热爱田园生活,但很可能是“伪田园”“伪自然”。自然之于我们逐渐陌生,渐行渐远,更无从谈起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了。因此,是时候让我们重回真正的“自然”了。
  从“远离自然的课程”里回归。远离自然的教育有着惊人的相似:曾有一位美国学生告诉作者,她从来没有见过大雁,也没有听过大雁的叫声,只因房屋的隔音效果好。当我们的教育变成了一种以觉察体悟代替直接接触具体事物时,相对于大雁来说,这种代替的结果是将真实的大雁换成了一堆羽毛。我以为真实的大雁被换成的或许还不是“一堆羽毛”,也可能是一幅画上的“一堆羽毛”,或者是“一段视频”中的“飞翔与鸣叫”。回首我们的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亦很难见到自然的身影。所以作者说:“关于自然的书籍中,很少有写风的,因为写这些书的人是在火炉边完成的,根本没有在外面感受过风。”
  正因如此,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校园里师生家长齐上阵种植“本草园”,这样的课程无关学业考试,却关乎大家的生命滋养。他们对种植的车前草等几十种草本植物开展观察,他们研究光照条件、水分需求;他们欣赏不同种类的玫瑰之美,了解玫瑰的功效,学泡玫瑰花茶,等等,不亦乐乎。这是一场带领大家重返“自然”、重续“文化”的行动,是一个有意义的“擦亮自然之眼”的课程实践。

发现自然之智


  那是一座有待发现的富矿。自然一直以朴素而神秘的形态存在着,以致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一点:它在文化意义上也是一座有待发现的丰富的营养矿。
  事实上,发现规律是一件让人心灵震颤的事。为什么雁群中会有那么多孤雁?作者和学生花了整整6年的时间来做观察计算:雁群中大雁的数目通常是6或者是6的倍数,这绝对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有内在规律的。我想要的答案终于出现了。
  很显然,规律的发现离不开多年的观察:整整十年,每年这个地区的植物第一次开花,作者都一一做了记录,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这让人想起竺可桢先生多年持续观察记录“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发现规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真正的热忱和付出,自然的规律不会轻易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推之于学科,推之于教育,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热情与坚持。
  与此同时,规律的发现来自超乎寻常的反思:每年,当裂叶翅果菊盛开的时候,作者认为路过的车上至少有两万五千人上过植物学的课吧,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曾经注意过翅果菊。它提醒着我们:我们的课堂和课程落脚在哪里?我们努力完成从“书本”到“记忆”到“想象”的流程,然而缺少了“真实链接”与“学以致用”,看过不等于真正拥有,学过不等于真正学会。这样的课程与课堂于人生于人类的意义值得怀疑,而对于历史,亦是一种荒芜与惭愧。
  这些发现,正是从现状观察抵达内核反思的结果,也正是大自然作为“富矿”的价值。
  那是一位渊博深刻的导师。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或许我们最大的收获远不是获得一个结果,而是从中收获的深刻启示。人们会发现,大自然是一位可以给予我们诸多教育启迪的睿智导师。
  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一棵古老的大果栎不仅仅是一棵树,它同时也是一座历史图书馆,如果你有洞察力的话,你就会从自己的农场上发现草原战争留下来的徽章和标记……当我们的锯条穿梭于一个个年轮时,也就目睹了这些同心圆们铸就的历史。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课程与课堂莫过于此,但是常常被人们忽略。
  它阐释了个性教育:威斯康星州有北美桥松、多脂松和北美短叶松等三种松树。它们虽然都是松树,但开花结果的时间却不同。最早的是北美短叶松,有时它刚离开苗圃,一两年就已经开花结果了。但是多脂松在13岁的时候才第一次开花,而北美桥松还没有开过花呢。教育中其实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只是“各有花期”而已。我们需要懂得“花期不一,切忌整齐划一”的道理,更要将这样的分别付诸行动。
  它呈现了教育情趣:听不懂大雁的话语,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只有当一件事情还是秘密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它有趣,如果我们知道了大雁的一切事情,那么这个世界该是多么无聊啊。这份陌生乃至神秘,犹如教育给孩子留出闲暇,留下空间,留份秘密。教育的留白是留下规程之外的可能性,给予孩子探索的热情。如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中“疏处能走马”的智慧,这份的空白反而可能成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迸发之处。   自然更是一位深刻的精神导师:作者把鱼竿和鱼线放在阳光下晾干,然后美滋滋地坐在岩石上看着鱼篓里的两条鱼,终于陷入了沉思。人类不是也跟鳟鱼一样吗?随时渴望着抓住眼前的好东西,就像鳟鱼想抓住眼前的鱼饵一样。这是多么深刻的比喻!自然不仅提供着教育现场,也隐藏着教育答案。居住在瓦尔登湖边的梭罗曾说: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人类的迷失往往可在大自然中寻求到解药,而人的成长乃至灵光一现也常常来源于自然的寻常流露。
  大自然表现着多种多样的生命智慧,而都可归到根本的、恒定的规律基础上。这种变化的表象与不变的内核最终都聚集在“自然”二字,正因如此,它呈现着渺小与伟大、短暂与永恒,并由此引出永久性的人生重大研究课题。

敬畏自然之情


  唯有平等视之。自然惯常用它最大的表象特征迷惑众生:自然而然。在人们一再轻视、漠视自然的內在规律时,它早已呈现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我们不善或不屑去发现。
  无论人类对于自然是否持有平等的尊重态度,自然都给予他们一视同仁的慈爱与反馈。同样,只有我们与自然“心平气和”地平等相待,我们才会获得更多智慧。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世界本是一个平等的整体”“人类本是命运共同体”,倘若鸟儿们尚且明白的道理人们还迟迟不能明晰,那么人们便真是大自然最顽劣的孩童了。
  唯有亲密友好。当我们真正放下无谓的自大与狭隘,平等看待自然、平等交流时,那些本该拥有的亲密与友好便会悄然出现:天还没有大亮,公鸡们就吹起牛来,他们一个比一个叫得响亮,一个比一个不服气。还有靠在墙角里的玉米秆,一根根昂首挺胸比试着谁更高……
  这让我们想起如“本草园”里发生的真实故事:天热了,孩子们每天给“本草园”的药草浇水,周末也轮流值班,课间不忘去园子里看一眼,待花草如亲人挚友。有一次午饭后,一位小朋友久久凝视着芍药花,她看着、笑着,然后对着一朵盛开的花儿开始翩翩起舞。一种超越物种的相融、亲昵、美好正在滋长、流淌、播种。
  《沙乡年鉴》的书名难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当我们随着作者悄悄潜入这个亲切而遥远的自然世界时,就会被奥尔多非同寻常的写作视角、文本结构、写作方法以及写作语言所释放的写作智慧和力量所裹挟,他如“自然之子”娓娓道来,那些神奇、伟力、丰富、生动、深刻、平等都瞬间变得具象而富于启迪。
  热爱并发现自然,是一种价值选择,也是人类生存观的有力支撑;尊重并敬畏自然,是一种道德选择,也是对自身的尊重,对来处的回溯。唯其如此,我们或可拥有“自然之心”,成为真正的“自然之子”,怀揣爱与尊敬,望向那片自然的土地、教育的土地。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作家)
其他文献
动物疫情的传入和传播己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阻碍动物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现有动物检疫工作进行认真调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中主要讲述了用户画像分析方法的构成和流程,以及在厨电领域中,如何运用用户画像分析方法。这一套方法,其实是把用户画像分析方法在互联网领域的定量数据分析模式转换到厨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实行养老保险政策,解决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12Cr1MoV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表面裂纹,采用金相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检测确认,轧材裂纹是由铸坯裂纹导致。对裂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钢水洁净度,钢水氮含
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是造成精冲钢带状组织的重要原因。动态轻压下技术是改善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射钉试验,准确测定了230 mm连铸板坯凝固末端的位置,为制定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我国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采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了解相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经过分析研究发现,水稻的遗传变异主要是出现